兵燹

兵燹

徠兵燹是一個漢語詞語,漢語拼音為bīng xiǎn,指的是因戰亂而遭受焚燒破壞的災禍。詞語出自宋·張存《重刊埤雅序》:歷世既久,悉毀於兵燹;間有遺編,多為世俗秘而藏之。在《宋史·神宗紀二》中也有記載:“丁酉,詔:岷州界經 鬼章 兵燹者賜錢。”用作名詞,形容災禍。

出處與詳解


指因戰亂而遭受焚燒破壞的災禍。
1、《宋史·神宗紀二》:“丁酉,詔:岷州界經 鬼章 兵燹者賜錢。”
2、宋·庄季裕《雞肋篇》:先聖舊宅,近日亦遭兵燹之厄,可嘆也夫!
3、宋·張存《重刊埤雅序》:歷世既久,悉毀於兵燹;間有遺編,多為世俗秘而藏之。
4、《明史·太祖紀二》:“民被兵燹,困征斂。”
5、明 無名氏《鳴鳳記·端陽游賞》:“聞兵燹選俊豪,文華 特命仗旌旄。”
6、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江蘇久遭兵燹,創痍呻吟,元氣未復。”
7、郁達夫《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你的故鄉連年兵燹,房屋田產都已毀盡。”
8徠、楔子 書載,鳳凰羽之蟲長,麒麟毛之蟲長,神龜甲之蟲長,蛟龍鱗之蟲長。而古之兵燹,冠即梟聖。功揣,則矗動九霄,翔視蜉蝣,御水犀,凌鯤鵬,麾殳傑氣。

字詞單獨解釋


[名]<書>因戰亂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
其中,燹 xiǎn 【名】,1、火,特指兵火、戰火。2、野火。
燹,野火也。──《玉篇》
燹,火也。——《說文·火部》 例:藏書毀於~
燹 xiǎn 【動】燒,焚燒。
部首:火,部外筆畫:14,總筆畫:18
及聞蕙棺被燹,頓違共穴之情。——《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