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潛鎮
杭州市臨安區轄鎮
於潛鎮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中部,地處天目溪流域中段,北靠紹魯鄉、橫路鄉,西接太陽鎮,南鄰堰口鄉,東與藻溪鎮毗連,是杭州市臨安區的兩個副中心城市之一,也是臨安區工業、交通、旅遊西進的橋頭堡。
截至2017年,於潛鎮下轄30個村、1個居委會,國土總面積26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051人。先後獲得杭州市級衛生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體育強鎮,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等榮譽稱號。
2021年,杭州市分鄉級普查區域常住人口情況,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42419人。
於潛鎮原為於潛縣城所在地,是“耕織圖”的故鄉。鎮因系原於潛縣治所而得名。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就建縣設治。民國24年(1935),建鎮設治,初名潛陽鎮。
解放後為城關鎮,1956年改稱於潛鎮。
1960年10月併入潛陽公社。
1973年重建於潛鎮。
1984年12月,潛陽鄉併入於潛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92年5月,方元鄉、凌口鄉併入於潛鎮。
於潛鎮
截至2011年,於潛鎮設30個村、1個居委會。政府駐地於潛鎮人民街132號。
下轄村 | |||
南山村 | 祈祥村 | 橫山村 | 昔口村 |
觀山村 | 后渚村 | 民幸村 | 金家村 |
自由村 | 下埠村 | 潛東村 | 田干村 |
光明村 | 紹魯村 | 方元村 | 橫鑫村 |
銅山村 | 凌口橋村 | 英公村 | 謝家村 |
百園村 | 逸逸村 | 堰口村 | 扶西村 |
古竺村 | 雙坑村 | 泗洲村 | 朱灣村 |
千茂村 | 楊洪村 |
於潛鎮位於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天目山南麓,地處浙西山區,杭州市臨安區的中心地帶。北靠紹魯鄉、橫路鄉,西接太陽鎮,南鄰堰口鄉,東與藻溪鎮毗連。杭徽公路橫貫東西,寧分公路縱貫南北,兩條公路交匯於城區南側的鎮郭頭。
於潛鎮
改革開放以來,於潛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5年,全鎮實現工農總產值2183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97800萬元,財政收入5658.5萬元,農民人均生產性純收入7288元。
境內有市屬工廠40餘家,鎮村企業達200多家,個體、聯戶辦企業近千家。主要有造紙、釀造、印染、輕紡、絲綢、服裝、五金工具、罐頭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等。
農業以糧食為主,農林牧全面發展,森林覆蓋率76%,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經濟特產有茶葉、蠶繭、橘子、白果、栗子等。境內有天目窯遺址群、觀政潭、祈祥塔等古迹,北宋蘇軾曾登臨賦詩。由台灣的餘烈先生投資2.5萬美元,於1994年建造一座博物館,陳列書畫、文物等。1995年已接待上萬名參觀者。
在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三個文明建設也得到穩步推進。全鎮多個村和單位分別列前臨安市級、杭州市級文明單位,“東海文化明珠”工程。於潛鎮黨委政府以創建省級文明鎮、生態鎮、體育強鎮為載體,著力提升全民素質,全面建設和諧社會。
於潛鎮耕地面積約2.7萬畝,山林面積約21萬畝,竹筍發展資源豐富。現發展各類竹筍面積有5萬畝,其中高產、高效雷竹園12630畝。全鎮雷竹連年豐產豐收,年產鮮筍13770噸,產值8781萬元,其他菜竹和筍乾竹產值600多萬元,竹筍產值近億元。全鎮湧現出20多個雷竹專業村,年筍收入上萬元戶1500多家,單項年農民人均收入1500元左右,成為於潛鎮主要的農業產業和農民收入來源。
於潛鎮發展雷竹生產起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發展到九十年代末種植面積稍有規模,大部分在二十一世紀后大面積種植,因此該鎮覆蓋面積連年遞增,生產面積逐年擴大。
2005年覆蓋面積5630畝,2006年6700畝,2007年達到8100畝,覆蓋率達64%,並且該鎮雷竹園土地肥沃,管理精細,竹林退化慢,產量不斷增加。
還有紹魯片、方元片、潛陽片約6000多畝的雷竹剛進入生產期,70%以上的雷竹園還未覆蓋過,有很大的生產潛力,雷竹在今後若干年仍是全鎮的支柱農業產業。
於潛鎮在市林業局林科所的指導幫助下,大力推廣“雷竹秋季覆蓋技術”。建立了觀新村“雷竹秋筍生產示範基地”示範基地通過“早培管、早施肥、早覆蓋”等秋筍生產技術實施,獲得了較好的成效。全鎮共覆蓋雷竹園2112畝,據統計,產秋筍2765噸,產值2323萬元,獲得平均每公斤8.4元,平均畝產值1.1萬元的好收成。在鎮政府的支持下,后渚村建設了佔地20畝的鎮鮮筍交易市場,雲集了全市115個竹筍返銷大戶和市場來於潛鎮經營鮮筍銷售,該市場年經銷鮮筍46000噸,銷售額1.6億元,有力保障了於潛鎮竹筍的市場競爭力、穩定性,從而確保了廣大竹農的利益。
2007年於潛鎮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4.07億元,同比增長20.2%,實現國地兩稅5046萬元,首次突破5000萬元,同比增長21%,該鎮工業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該鎮創新功能區運作機制,啟動“4+1”模式,利用市場化運作創建中小企業“孵化器”,完成內資6000萬元人民幣、外資380萬美元的招商引資任務,新引進、簽定協議項目6個,落戶破土動工建設項目5個,已簽定投資意向項目1個。
於潛鎮按照“工業上山、向山要地、承接轉移”的工作思路,立足務實早行動,以項目化管理的要求引進市場化運作模式,建立健全平台管理體制。
完善橫山、逸逸村、燕村工業區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逸逸村工業區塊二期開發;完成平台基礎設施投入2000萬元,建成標準廠房12萬平方米以上,提升項目接納能力。
於潛鎮共有城鎮居民及外來人口約2萬人,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30餘家,開闢了方元和橫山兩處工業功能區,進駐企業21家,工業的污染治理和城鎮的生活污水處理急需建造鎮污水處理廠。已著手完成了立項申報、環境評價、方案編製、預算、地址選定等工作。
現已進入土地徵用、資金籌集階段,力爭儘快動工,儘快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同時對垃圾填埋場實施了治污改造。於潛垃圾填埋場設在近農田的下埠村將軍塢,為了使填埋場污水與農田用水分流,已專門挖通了填埋場的污水排放溝,與農田灌溉徹底分離,以保障農業生產。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加和民營企業的發展,政府已著手策劃垃圾填埋場的擴容改造或搬遷新建。
前臨安市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著力構建“一主兩副多鎮”的城鎮發展格局,按照《臨安市域總體規劃(2007-2020)》,於潛鎮將建設成為副中心,中部黃金腹地。
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副級中心,工業西進龍前頭,區域黃金腹地。力爭將於潛鎮建設成為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健全、環境整潔、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區域經濟文化中心,並進一步發展成為臨安區域名副其實的副中心級城市。
依託“02”省道和“桐千”線等交通幹線,發揮鎮區的集聚作用和帶動作用,以線串點,以點帶面,強化城鎮整體功能,逐步減少農村人口,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充分考慮鎮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現狀,結合地理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劃分五大功能區。
一是城北生態人居區,利用“V”形天目溪圍合而成的三角地帶,沿河流建設公共休閑綠地,並在其周圍開發生態住宅,同時分擔鎮區部分商業、交通、旅遊服務等功能。
二是城西旅遊區,以挖掘歷史文化積澱為主線,配套城鎮旅遊服務功能。
三是城中生活區,結合舊城改造,逐步完善各類公建配套和經濟、社會、文化基礎設施,主要安排商貿、行政辦公、居住、醫療及文化娛樂等功能場所。
四是城東文教區,潛陽街以東部分,區內有中學、小學和技術學校,將對現有設施進行改善、調整、升級,分擔城鎮文教功能。
五是城南工業園區,位於“02”省道南側、天目南路西側、天目溪東側,以臨安市域經濟發展中心西移為契機,融合鎮東和鎮南兩處工業區,構築於潛工業經濟強勁發展平台。
2020年1月,於潛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於潛鎮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424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