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徠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位於南昌市西湖區丁公路街道八一大道社區八一廣場南端, 佔地1.7公頃。1977年為紀念“八一”起義五十周年而建,1979年1月8日建成。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為八一廣場標誌性建築,塔為長方體,高53.6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塔座正面鐫刻“八一南昌起義簡介”碑文,東、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裝起義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銅胎鎏金大字。塔頂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漢陽造”步槍和一面八一軍旗組成。 

2018年3月,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遺存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正北面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銅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義簡介”花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義”、“攻打敵營”、“歡呼勝利”三幅大型花崗石浮雕。塔身兩側各有一片翼牆,嵌有青松和萬年青環抱的中國工農紅軍旗徽浮雕。塔頂由直立的花崗石雕“漢陽造”步槍和用紅色花崗石拼貼的八一軍旗組成。

文物價值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的建成,表達了億萬人民永遠緬懷毛主席、周總理、朱委員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和培育解放軍的豐功偉績,鼓勵國人進行新的長征。 

保護措施


2018年3月,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址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丁公路街道八一大道社區八一廣場南端。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門票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門票免費。
交通
公交線路: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北側設有“八一廣場北”公交站,途經線路有南昌公交BRT1路、BRT2路、6路、7路、10路、11路、22路、26路、202路、205路、210路、212路夜間線、232路;東側設有“八一廣場東”公交站,途經線路有南昌公交3路、4路、7路、13路、215路、220路、233路;南側設有“八一廣場南”公交站,途經線路有南昌公交9路、22路、210路、BRT1路、BRT2路、220路、212路、212路夜間線、6路、52路、10路、11路、21路、585路、233路、32路、K233路、248路快線、機場公交1線。
軌道交通:
乘坐南昌地鐵1號線、南昌地鐵2號線至八一廣場站。

建築格局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位於八一廣場中心,為廣場中的標誌性建築,佔地1.7公頃,高53.6米,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 紀念塔前有一條長120米,寬14米的東西向金水河,寓意軍民魚水情。河上東西兩側各架設1座寬5米的金水橋,2座金水橋相連接,風格與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協調一致。河的南岸中軸線上設置濱水舞台,北岸為觀演空間。金水河下設有長100點音樂噴泉。 

建築特色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呈長方體,總高53.6米,台階寬度76米;軍旗按照實物設計加了一道白邊,紅色的軍旗原使用的花崗岩產自濟南,現為“四川紅”,使軍旗顏色更鮮艷,更具飄動感,象徵著革命紅旗永遠向前;旗座下圍繞的“萬年青”圖案改為“井岡杜鵑”,被譽為江西省省花的杜鵑花環繞著由漢白玉雕刻成的軍徽,象徵著擁軍愛民;塔體背陽的北面改為漢白玉,一是減輕了視覺上北面的過於沉重,二是使葉帥題字更加突出;第二層塔座上鐫刻的“1927-1977”,改為“1927.8.1”,其雕刻工藝也由陰刻改為陽刻;新塔“塔志”改為陰刻鍍金;為解決原來塔體花崗岩縫隙水泥流漿問題,塔體各面均採用增厚20厘米的改造工藝。此外,設計者在紀念塔上下分別設置了6層燈光, 還設置了若干個投射燈。 

歷史沿革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風貌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風貌
1955年,江西省在中國範圍內徵集“八一起義紀念塔”設計方案。
1957年,江西省政府正式立項建一座八一起義紀念塔,以紀念南昌起義,紀念塔選址初定在老福山。同年,老福山廣場舉行八一起義紀念塔奠基典禮,因中國的三年困難時期,紀念塔一直沒有開建。 
1976年,江西省再次將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的建設提上議事日程,並在江西省徵集設計方案,在江西省建築綜合設計院工作的沃祖全和另外幾個工作人員設計的“塔和旗槍”方案被認同。沃祖全和其他5人一起,被調進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建設指揮部”,進駐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開始了紀念塔的最後設計整合工作。當時建塔地址還是在老福山。後來許多專家和市民提出該位置不妥,原因是處在交通路口,紀念塔將吸引司機和行人的注意力,影響交通。於是,將地址改在人民廣場,即當時南面江西省博物館、北面主席台兩點的中軸線上。
197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工程在人民廣場開工建設。 
1979年1月8日,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建成, 塔為長方體,總高45.5米。 
2001—2004年,在中共南昌市委和市政府的主持下,實施大規模的擴建改造工程中,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被提高了8.1米即為53.6米。 

變化介紹


1977年新建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是南昌市的標誌,與原塔相比,改造后的新塔比原塔更加雄偉、莊重和挺拔,根據時代的特徵,整個設計造型比例協調優美,輪廓簡潔明快。據紀念塔改建項目總負責人沃祖全介紹,新塔改造按照“四不變”、“三變”原則,即“標誌性建築”的地位不變,莊嚴凝重的氣勢不變,主題雕塑、題詞風格不變,紀念塔位置不變;高度變高,燈光夜景變美,外裝飾材料變得質地更為高檔。

新塔看點

八一起義紀念塔
八一起義紀念塔
新塔共有大小30多處變化。塔高增加了8.1米,即為53.6米;台階的寬度由原來的68.8米增加到76米;軍旗按照實物設計加了一道白邊,紅色的軍旗原使用的花崗岩產自濟南,現為“四川紅”,使軍旗顏色更鮮艷,更具飄動感,象徵著革命紅旗永遠向前;旗座下圍繞的“萬年青”圖案改為“井岡杜鵑”,被譽為江西省省花的杜鵑花環繞著由漢白玉雕刻成的軍徽,象徵著擁軍愛民;塔體背陽的北面改為漢白玉,一是減輕了視覺上北面的過於沉重,二是使葉帥題字更加突出;第二層塔座上鐫刻的“1927-1977”,改為“1927.8.1”,其雕刻工藝也由陰刻改為陽刻;新塔“塔志”改為陰刻鍍金;為解決原來塔體花崗岩縫隙水泥流漿問題,塔體各面均採用增厚20厘米的改造工藝。設計者特別在紀念塔上下分別設置了6層燈光,還設置了若干個投射燈,使得晚上的紀念塔塔身顯得明亮通透,軍旗更為鮮紅亮麗。

新塔選址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擔任新塔改建項目的總負責人沃祖全,又是原塔的設計者之一。1955年開始在中國徵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設計方案,當時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沃祖全,參與設計的方案幸運入選。1957年,在南昌市老福山廣場舉行隆重的八一紀念塔奠基典禮。但由於緊接著的三年困難時期,影響到紀念塔一直沒有開建。直到1977年,江西省政府再次提出建塔,地址還是在老福山。但恐影響交通。於是,將地址改在南昌市區中心人民廣場南端。從老福山廣場挖出來的奠基石現被放置在紀念塔地下室內。

名稱爭議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塔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塔
南昌市許多市民與江南都市報取得聯繫,稱作為八一南昌起義的標誌性紀念物應該叫“碑”才準確,因此建議在本次改造時把“塔”改為“碑”。沃祖全解釋了為什麼不叫“碑”的緣由:首先,稱“塔”也一樣具有紀念性,如法國紀念第一屆世界博覽會艾菲爾鐵塔等;其次,當年的奠基石上刻寫的名字就是“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隨後葉帥的題字也是嚴格按照奠基石上的名字寫的,這是尊重歷史,後人不能隨意改名。

改建內幕


隨著八一廣場改造的進行,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的改建一直備受關注,各種傳言不絕於耳。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改建項目總負責人沃祖全做出了準確回答。

平移是誤導

有媒體稱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要整體平移,這是不可能的。紀念塔有3000多噸重,因技術條件限制無法完成。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的改造就是利用舊塔拆下的材料,在其西邊6米處重新建造。改造后的八一廣場以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為南北主軸線,採用對稱布局,以紀念塔為主中心,並加大紀念塔南面空地,兩側對稱種植整齊的喬木林,形成莊嚴肅穆的氛圍。

升高8米1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一廣場周圍的建築物普遍升高了,紀念塔作為標誌性的建築,自然也要升高。改造后的紀念塔將被墊高8.1米,顯得更加挺拔、莊重。紀念塔寬度、塔座基本保持不變。紀念塔的位置將向西移6米至廣場的中心軸線上。當時設計院設計是7.9米,但是為了取“八一”之意,就重新設計升高8.1米,將原先的45.5米升高至53.6米。紀念塔在原來的基礎上升高。當時存在3種不同方案:一是保持原樣,保留它的原汁原味,不應改變;第二種意見是為了供更多的人參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整改,使其更加氣派;三是要盡量保留它的原貌,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做修改。經反覆論證和審議,集思廣益,博取眾長,第3種方案成為最後的定奪方案。

軍旗飄揚

軍旗在辭海中記錄了旗旁有條穿旗杆的白邊,紀念塔旗幟部分將按照軍旗的樣子,在前部(即用來插旗杆的部分)增加一根白條,使旗幟更顯真實。而軍旗上的紅色花崗岩原是解放軍戰士從濟南運來的,當時這些紅色花崗岩是廠家專供人民大會堂建築使用的,那時中國各地都找了,最後趕往濟南才找到,當時這種顏色是中國最好的,顯得莊重大方、又有氣派。濟南的廠家負責人說,貨是有,但這些貨是只供中央建造人民大會堂使用。只好通過江西省委打報告,中央聽到這種情況后,免費送了150平方米。軍旗加上個白邊,增加了80公分,旗座與旗杆的連接處是以萬年青為底色,中間還有一個兩米見方的軍徽標記,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能起到突出八一起義的作用。新改建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上的軍旗將變得更加鮮艷奪目。

體現以人為本

新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原來紀念塔下3米多高的台階,疊盪,為的是方便大家上下遊覽,避免摔跤。此外,原來紀念塔底的地下室很臟,打算用燈光、音響控制。東西兩側都設門可進出,只限於工作人員進出。地下室裡面空間很大,設有燈光、音響及公共廁所等。
紀念塔拆下的材料還可以重新利用,可以節省費用。原先塔身標有的“1927-1977"改為“1927、8、1”,更有利於老百姓追記。階梯的長度有5200米。新的紀念塔軍旗與塔身的連接處用許多“八一、八一……”連成一個“長城”,材料比以前要更精細,北邊是以漢白玉為底色,金銅字熠熠生輝,點綴著紅色斑點的花崗岩,象徵著革命烈士的鮮血;側面圖案以萬年青為底色,顯得永久常青。

杜鵑花映紅紀念塔

紀念塔軍旗上的鐮刀、斧頭代表著工農的子弟,工農的兵,工農熱愛子弟兵。圍繞紀念塔四周增設了4盞燈,燈光射放出的顏色如同火紅的杜鵑花,孕育著井岡山精神。徠原來使用的花崗岩產自濟南,使用的是“四川紅”,其顏色比以前更亮麗。
新設計的紀念塔,克服了以前塔的表面難以清洗的困難,並特意在塔柱上面設立的天溝,讓雨水能順利地從天溝中排出。

雄偉挺拔

隨著八一廣場周邊建築的改造和八一廣場面積的擴大,八一起義紀念塔具有更加雄偉挺拔的氣勢。八一起義紀念塔所用的花崗岩材料隨著風雨的侵蝕,已有斑駁陸離的痕迹,經專家考證,地下部分也存在安全隱患。對紀念塔的改造很有必要,在廣泛聽取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改造的構思,提出了“三變”、“四不變”、“兩統一”的改造原則。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革命,於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后,面對大革命失敗后的嚴重形勢,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在中國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餘人,在江西南昌宣布起義。起義勝利后,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