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上去入
漢語詞語
平上去入,是唐宋時期中古漢語的四聲,是傳統漢語音韻學的音系根源,是唐詩宋詞格律的基礎。掌握四種發音,閱讀詩詞,能夠體會到漢語的博大精深和韻律之美。
平上去入四聲中,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其餘都為平。元代以後北方很多方言入派三聲(入聲派入其他三聲),而吳語、晉語、贛語、新湘語、粵語、閩語、客家語、江淮官話、極少數西南官話、極少數北方零散方言點存在整齊的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平上去入”是漢語平仄的基礎,是傳承千年的寶貴語言財富。上、去、入為仄,其餘為平。
“平上去入”才是漢語真正的四聲,普通話四聲(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是重新規定的。
古代漢語中分為平、上、去、入四聲,而現代漢語則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構成,因此從古代到現代語音變化可概括為八個字: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入聲合入到平、上、去三聲中)。即使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里已經沒有入聲(但是有些方言里還保留有部分入聲)。古人作詩講究平仄,如果以現代漢語來看,陰平、陽平屬於平聲,上聲、去聲屬於仄聲,現在普通話里不存在的入聲也屬於仄聲。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現代漢語中的陰平、陽平中的一些字,雖然在今天看屬於平聲,但是如果它們是由古代漢語中的入聲轉化來的,那麼在古代就應該歸入仄聲,而非平聲。
三字經中講到: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xie)。平.上.去.入是古代漢語的四聲,誦讀時應加以協調。古代漢語中這四種聲調,現在普通話中已經沒有了,僅存留在一些方言中。
規範的對聯要求上仄下平。上聯的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上聲、去聲或入聲),下聯的最後一字必須是平聲(陰平或陽平)。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1】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2】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3】五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4】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1】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2】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3】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如果用普通話讀宋詞,會發現很多讀音都不能夠和與詞牌名所對應的格律相印證,因為北方方言的一些入聲不但混入仄聲(上聲、去聲),為數不少還混入了平聲,“仄混入平”導致與格律不匹配。
入聲在普通話中的音變
入聲字在漢字中的比例很大,以下列舉的只是一小部分常用字。
一些入聲字甚至在普通話中被定義為多音字,如“角”(角落、角色)、扎(駐紮、掙扎)、答(答應、回答),而它們實際上是入聲字,也就是說只有一個音。
1.混入陰平
一、八、擦、插、鍤、答、搭、嗒、褡、耷、發、刮、栝、夾、浹、邋、掐、撒、殺、鎩、禢、挖、瞎、鴨、壓、押、匝、咂、扎、剝、撥、缽、鮁、戌、戳、撮、掇、咄、裰、踔、剟、郭、蟈、啯、摸、潑、朴、說、縮、脫、托、飥、桌、捉、拙、涿、梲、卓、作、鴿、割、胳、疙、紇、咯、喝、嗑、瞌、搕、蟄、鱉、憋、跌、接、揭、撅、撧、捏、瞥、切、缺、闕、貼、帖、歇、蠍、楔、削、薛、噎、約、曰、噦、吃、濕、虱、只、汁、織、逼、滴、積、跡、激、績、擊、咭、唧、襀、劈、霹、七、柒、漆、嘁、緝、剔、踢、息、昔、惜、夕、吸、悉、膝、析、淅、蜥、錫、晰、窸、蟋、螅、熄、晳、壹、揖、忽、惚、唿、歘、哭、窟、撲、噗、淑、菽、叔、禿、突、屋、鋦、掬、鞠、踘、鞫、曲、屈、蛐、詘……
2.混入陽平
拔、跋、察、達、答、怛、瘩、繨、韃、笪、乏、伐、罰、筏、閥、垡、茷、軋、滑、猾、划、夾、浹、鋏、莢、頰、戛、蛺、鵊、恝、俠、狹、匣、轄、狎、硤、柙、黠、呷、挾、雜、砸、閘、札、扎、扎、炸、軋、鍘、喋、哳、伯、薄、白、柏、箔、駁、帛、舶、膊、勃、鈸、搏、鵓、渤、孛、浡、荸、鉑、奪、鐸、凙、佛、國、幗、虢、活、膜、橐、酌、濁、斫、濯、茁、著、灼、啄、琢、鐲、擢、笮、捽、得、德、額、格、閣、革、隔、骼、轕、膈、嗝、鬲、合、涸、盒、劾、核、翮、闔、齕、貉、紇、曷、盍、鶡、咳、殼、揢、舌、折、責、則、澤、賊、擇、賾、幘、嘖、摺、謫、蟄、磔、輒、轍、蜇、晢、別、蹩、蝶、疊、迭、牒、堞、諜、碟、喋、蹀、耋、鰈、瓞、昳、垤、咥、跕、結、潔、傑、節、截、竭、劫、捷、睫、碣、詰、孑、癤、擷、桀、訐、桔、拮、楬、頡、角、腳、覺、決、絕、爵、訣、譎、厥、蕨、崛、抉、嚼、掘、潏、玦、珏、孓、觖、倔、學、穴、噱、石、食、實、識、蝕、拾、十、什、直、值、植、殖、執、職、侄、跖、縶、摭、鼻、荸、敵、笛、滌、的、荻、迪、狄、糴、覿、鏑、嫡、蹢、靮、極、級、疾、集、吉、即、及、急、籍、瘠、楫、輯、脊、唧、笈、岌、汲、棘、亟、革、藉、嫉、芨、踖、蒺、鶺、戢、殛、席、習、襲、媳、檄、隰、裼、讀、毒、獨、牘、犢、瀆、櫝、讟、黷、髑、纛、福、服、伏、拂、幅、輻、袱、襆、佛、茀、紼、祓、紱、洑、匐、蝠、黻、怫、艴、茯、訃、氟、鵠、鶻、斛、觳、仆、璞、醭、濮、蹼、熟、贖、孰、塾、秫、俗、竹、逐、燭、躅、蠋、舳、竺、瘃、足、族、卒、鏃、局、橘、菊、局、軸、妯……
法、塔、眨、抹、葛、渴、惡、筆、匹、劈、給、脊、尺、卜、朴、骨、谷、囑、屬、蜀、辱、百、陌、柏、柏、窄、北、郝、甲、卡、癟、撇、鐵、帖、血、腳、角、索、雪……
入、發、踏、納、捺、辣、臘、柵、霎、煞、迫、魄、墨、默、沒、末、沫、莫、寞、漠、特、樂、勒、各、褐、嚇、赫、鶴、浙、設、涉、攝、熱、策、側、測、冊、色、塞、澀、瑟、嗇、惡、扼、齶、畢、壁、辟、碧、必、密、匿、溺、逆、力、歷、立、泣、粒、栗、績、寂、跡、鯽、訖、迄、隙、益、疫、役、譯、抑、質、斥、赤、式、室、適、飾、釋、日、不、木、目、牧、幕、復、腹、縛、陸、綠、錄、鹿、轆、酷、祝、築、畜、觸、術、述、束、褥、促、簇、速、宿、粟、物、律、率、劇、續、畜、蓄、恤、育、玉、域、浴、欲、獄、郁、麥、脈、肋、烙、酪、肉、恰、洽、軋、滅、蔑、帖、鑷、列、烈、劣、獵、切、怯、竊、瀉、泄、屑、頁、業、謁、覺、殼、葯、鑰、六、陸、划、襪、諾、落、絡、洛、駱、擴、闊、括、廓、或、獲、惑、霍、豁、爍、碩、若、弱、作、握、沃、蟀、略、掠、確、卻、雀、鵲、血、越、月、樂、躍、閱、悅、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