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崎玲於奈
江崎玲於奈
江崎玲於奈(Reona Esaki),1925年3月12日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後進入川西機械製作所工作,進行由真空管的陰極放出熱電子的研究工作。1956年,轉入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現索尼)。1973年,時任美國IBM沃森研究所研究員的江崎玲於奈,因在半導體中發現電子的量子穿隧效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江崎玲於奈
江崎玲於奈
1944年,江崎進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實驗物理,1947年獲得碩士學位(後來於1959由於研究隧道效應獲得博士學位),隨即服務於神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了作為晶體管材料的鍺和硅等半導體的研究,1956年成為東京通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現在的索尼)的主任研究員,領高摻雜鍺與硅的研究,這一研究的結果導致了隧道二極體的發明。
江崎玲於奈
1958年,溪江崎發表了關於“隧道二極體”的論文,這是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開端。後來人們以他的名字把“隧道二極體”命名為“江崎二極體”。第二年,他又發表了有關管的發明及其機理方面的文章,因而獲得了作為日本物學會最高榮譽的 仁科芳雄紀念獎。接著,1960年又獲得出版社的獎勵,1961年獲得 M.N.利布曼紀念獎金及富蘭克林研究所授予的 巴蘭坦獎章。I965年日本科學院也給予他獎勵。由於在半導體和超導體方面的“隧道效應”的貢獻.江崎分享了1973年度 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74年日本政府授予 文化勳章。
江崎博士於1975年被選為日本科學院院士,1976年被選美國國立科學院院士,1977年又成為美國國立工程科學院院士。
1973年江崎玲於奈和加埃沃(Ivar Giaever, 1929-)因分別發現半導體和超導體中的隧道貫穿、約瑟夫森(Brian David Josephson, 1940-)因從理論上預言了通過隧道阻擋層的超電流的性質,特別是被稱為“約瑟夫森效應”的實驗現象,共同分享了197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