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秋溪的結果 展開

秋溪

秋溪

秋溪是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贛江源鎮一個地域片區的總稱。秋溪下轄秋溪、友聯、羅雲、洋和4個村,現已有松樹崗、背屋、街頭、彩光下、上村、下村、庫車下等12個自然村成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秋溪絕大部分居民都姓賴,是石城縣賴姓居民的最大聚居地。

地理位置


秋溪地處橫江鎮西南五公里與龍崗鄉、屏山鎮毗鄰。206國道橫穿而過。現有農戶476戶,人口2057人,大部分為賴姓。耕地面積1440畝,山林7190畝。下轄14個村民小組,以白蓮,煙葉為支持產業,另有加工業,紙業手工作坊等。

秋溪賴氏簡介


賴姓發端於中原,起源於古賴國。西周武王念其弟姬穎(叔穎公)伐商有功,封其駐軍之地賴(今以河南省息縣為中心的一塊地盤)為采邑,令其建國,史稱賴國。后被楚國吞併,其王族被迫遷徙。其子孫為紀念先祖創業艱辛,遂以國為姓,尊叔穎公為賴姓的得姓始祖。賴氏起源,距今已有3134年的歷史。
賴姓族人歷盡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踏遍千山萬水,篳路藍縷,經四次較大規模的遷徙。石城賴氏是南遷客家漢民的一支。自賴姓由寧都桴源入籍石城以來,銘記祖訓,頑強拼搏,秉承耕讀傳家,積極仕進,報效祖國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進化,為經濟的發展貢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熱血和汗水。可以自豪地說,賴姓人的氏族精神便是客家精神的一個縮影。
賴氏入籍石城,始於隋代。隋開皇十八年(598),寧都客家賴氏先祖碩公(仲方)開基地赤竹坪,因風水壯美被朝廷徵用為縣署。碩公之子孫昭、得、度、明、思、求、彥分徙各方。思公(宣繹)遷遷官竹園,之子蘭、蕙再徙石城秋溪、上弼等處定居,開賴氏入駐石城1400餘年歷史之先河。
隋開皇十三年(593),設石城場,隸屬寧都管轄,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石城場升為縣治。期間又有照、得、度三公後人先後遷來石城,肇基置業,派衍枝繁。至此,昭、得、度、思四大公派,立足石城,人文蔚起,裔孫遍布琴陽,遂成一方旺族。
在近代百餘年中,石城賴氏不少裔孫又紛紛向外播遷發展,遠及港澳台、東南亞、歐美等,可謂群星璀璨,環宇騰芳。

秋溪宗祠


唐宋始,旺族建起宗祠,漸興宗法。為綿世系,衍宗支,昭祖訓,明裔庶,敘倫理,記史實,族譜家乘漸興。石城賴氏祖澤綿延,昭、得、度、思四大公派,衍發十八大宗支。在秋溪村共有兩支賴氏分支,分別建有明禋堂和崇恩堂兩座宗祠。

秋溪明禋堂

明禋堂是秋溪下祠賴氏祠堂。始建於宋朝至和年間,位於秋溪村背屋,是境內興建最早的祠堂,佔地1673平方米,磚木結構。祠下歷經12修族譜。
隋開皇十八年(598)仲方公開基地寧都赤竹坪,改作虔化縣治署衙,燦公之子“七宣”分徙各方。思公長子蘭、次子蕙從寧都官竹園遷居石城,成為最早入籍石城的賴氏先祖。蘭公遷秋溪開基,蕙公遷洋地上弼開基。蘭公生子四:七四郎、七五郎、七六郎、七七郎。七六郎公遷廣昌岩前,播遷建昌、四川等地。七四郎公七世孫岐鳳公生子二:起淵、起波。起波公后入遷會昌庄口、於都曲陽等處;起淵公仍留居秋溪,其孫仁公生二子:源重、源瑛。源重公子孫於秋溪開族,建明禋堂為始祖。源瑛公率其子德華於三溪(今洋地三坑)開基創業,后亦開族建明祀堂為始祖。源生公生子三:仲元、仲賢、仲達,后增建宗祠多所,至今廣有後人。源重公之曾孫壽甫宋代遷瑞金瑞林開族。華甫公之第九代孫良逢、良道兄弟清康熙三十三年遷上饒開族,現有裔孫四千餘人。明禋堂現有祠裔17850餘人,長房天佐公分兩支,一支遷居洋地,一支留居秋溪;二房天德公裔播屏山、秋溪、菜湖、瑞坑、泮別、逕口、龍崗、大由、瑞金沿崗、寧化方田等地;三房天祥公主要居於水廟、黃沙、洋別余家、頭巾嶺、瑞金壬田等地。

崇恩堂

崇恩堂是秋溪上祠賴氏祠堂,始建於宋代,經明萬曆初年(1573)和清康熙十一年(1672)兩次重修擴建。規模之大,工藝之精,令人讚歎。祠下歷經8修族譜。
秋溪崇恩堂系蘭公次子七五郎之裔傳。七五郎公之十六代孫一郎生子六:長子十一郎(未詳);次子十三郎留居秋溪,系崇恩堂脈祖;第三子十四郎系丹陽賴氏、洋潭賴氏、松溪賴氏脈祖;第四子十五郎遷會昌;第五子十六郎遷瑞金,及福建寧化上坪賴氏乃其裔;第六子十八郎(外遷未詳)。十三郎公之孫七四郎公始用字派。七四郎公長曾孫伯源公居秋溪建“啟元堂”。次曾孫伯淵公後裔英麟公遷廣昌驛前。伯源公生二子:長子宗福公後裔毓祥公遷瑞金夏塘,次子宗佑公居秋溪,建崇恩堂為開族祖。宗佑公生子彥恭、彥寬、彥忠、彥監,除彥恭公早逝無後外,其餘各房皆廣有後人。崇恩堂現有裔孫12000餘人,主要聚居秋溪,還衍發旗形塅,胡家圳、羅坑裡、橫江、珠璣上寨、龍崗、新南、大由、屏山新坊及秋口、縣城、寧都、瑞金、廣昌、贛縣梅林、贛州城區、吉安許彎、南昌、福建寧化和長汀、廣東、浙江、南京、無錫、上海、山東歷城、北京、香港、台灣、東南來及歐美等國。

秋溪賴氏歷代名人


秋溪賴氏族人遷入石城一千多年以來,耕讀傳家,他們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百折不撓,英才輩出。無論是政界、軍界、商界、文學藝術界、教育醫學界、宗教界都名人輩出,代不乏人。
和外使節 賴嘉謀 派毓潤,號東潭,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生,秋溪崇恩堂裔孫。以恩貢考任北直隸密雲衛(今北京密雲縣一帶),曾持節出使高麗(今朝鮮、韓國),事成近國,皇上大喜。特授公華州府司馬,同知府事。
縣長 賴佩皋(1870-1932),秋溪崇恩堂裔孫。民國時期,出任縣參議會議員。民國十三年(1924年)出任福建永定縣縣長。
縣長 賴肇唐(1881-1931),號壑齋,秋溪崇恩堂裔孫。1917年畢業於豫章法政專科學校。1921年因功升廣西省鐘山縣縣長。
長征幹部 賴佐琨(1903-1967),秋溪明禋堂裔孫。1930年參加革命,1934年參加紅軍,任排長,10月隨主力紅軍長征,任炮兵營三連連長。解放後任山西大同礦務局吳家瑤煤礦礦長,局管理處副處長、管理處書記。
縣長 賴芝齡(1904-1952),秋溪崇恩堂裔孫,畢業於省立第九中學。民國廿九年,任江西德安縣縣長。
長征幹部 賴銅金(1908-1959),秋溪明禋堂裔孫。1934年參加長征,先後任排長、連長、副營長、大隊長。多次立功,受總部表彰一次。解放後任桂林運輸局桂林總站站長。
長征幹部 賴戈克(1908-1988),秋溪明禋堂裔孫。1936年參加紅軍,10月隨主力紅軍參加長征,任司務長。解放後任寧都地委總務科科長、石城縣人委建設科科長、人事科科長、縣政府人事局局長、民政局長。
長征幹部、空軍大校 賴向榮 秋溪崇恩堂裔孫。1933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隸彭德懷紅三軍團四師十團,任班長。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
長征幹部 賴觀海(1913-1993),秋溪明禋堂裔孫。1934年參加長征,解放后歷任新余市副市長、市委書記,中共江西省監察組長(正廳級)。
長征幹部、副廳長 賴仰高 民國四年(1915)生,秋溪明禋堂裔孫。1934年10,隨軍長征,途中作戰負傷,仍堅持爬雪山過草地,次年10到達陝北。新中國成立后,先後擔任軍中多種職務,累升至河南信陽軍分區副司令員。後轉任江西省人事局副局長、江西地質學院黨委書記、省民政廳副廳長、省測繪局副局長等職。
長征幹部、國家檔案局黨組副書記 賴觀水 民國五年(1916)生,為秋溪明禋堂裔孫。1932年10月加入紅軍,參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1959年8月調國家檔案局任辦公室主任、黨委委員、副書記。
賴大益 1954年生,大學文化,秋溪崇恩堂裔孫。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90年任樂安縣人武部部長,1993年任中共樂安縣委常委,2000年任中共樂安縣委副書記。2002年12月任樂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人大黨組書記。
賴松林 1968年生,秋溪崇恩堂裔孫,畢業於江西行政學院。曾任石城縣委辦秘書、副主任,縣委委員、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兼交通局長。

秋溪古代英才人物簡表


秋溪明禋堂
姓名生(卒)年學歷級別歷任職務或工作單位
賴源重宋朝承宣郎
賴洪雲明朝奉政大夫
賴恩佑明朝巡簡
賴文質明朝教諭
賴文煥明朝典史
賴必長明朝禮部儒士
賴明淮明朝福建武千總
賴必進明朝龍泉訓導
賴賢明朝歲貢廣東省長樂縣知縣、嘉應州知州
賴宣藻清朝州司馬
賴明佑清朝翰林院浙江都察
賴成延清朝廣東潮州程香縣令
賴良助清朝淅江都察
賴志器清朝奉政大夫,袁州司馬
賴兆恢清朝石城縣教諭
賴文泰清朝廣西巡簡,湖廣主簿,靖州州判
賴自彝清朝吉安龍泉學政
秋溪崇恩堂
姓名生(卒)年學歷級別歷任職務或工作單位備註
賴宗佑1371-1425七品明代
賴彥忠1416-1492七品明代
賴孔政1445-1507七品明代
賴孔楨1461-1547七品明代
賴英瑞1468-1545七品明代
賴英俊1487-1564七品明代
賴一貫1558-1596歲貢饒州府訓導,金溪縣教諭明代
賴一和1574-1649禮部儒士明代
賴一勝1558-1639授鴻臚寺司賓明代
賴繼開1552-1639歲貢湖廣益陽知縣明代
賴成賢不詳應貢閩永安縣縣令明代
賴名州1784-1849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
賴朝宗1531-1584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
賴學勤1836-1919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
賴永昌不詳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
賴美都1830-1860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
賴子馨1804-4889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
賴會隆1835-1866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
賴日輝1861-1942五品誥封 奉直大夫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