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良
謝家良
謝家良 編劇\導演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導演接受《視覺藝術》採訪
歷程:
先後做過美術、場記、導演助理、副導演、統籌、執行導演等工作,2002年開始獨立導演。
榮譽:
2007年電影《我的哥哥安小天》被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唯一的獻禮影片。
2008年電影《我的哥哥安小天》第四屆北京體育電影周開幕影片。
2014年9月電影《地圖》入圍第17屆奧本國際兒童與青少年電影節(17TH AUBUR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最佳影片提名。
1、電影《姐姐》—————————2004年
2、電視劇《生死相隨》——————2005年
3、電視劇《酒民胡四海》—————2006年
4、電影《我的哥哥安小天》————2007年
5、電影《滿園春色》———————2010年
6、電影《地圖》—————————2013年
1、《姐姐》
電影《姐姐海報》
2、《生死相隨》
革命烈士詹如柏與馬立峰為題材的革命電視劇《生死相隨》的拍攝。這部反映閩東蘇區革命鬥爭的電視劇,是在福建省寧德革命老區霍童鎮拍攝的,它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閩東革命為背景,真實再現了閩東革命先列為創建閩東蘇區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的艱難歷程。劇中所有場景全部選在閩東。謝家良說,拍攝這部革命題材電視劇時時常想起小時候從老人那裡聽到過的一些革命故事,故事與童年印象糅合后,閩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蔥鬱的原始森林、壯觀的山川河瀑、奇特的丹霞地貌、遼闊的疆海灘塗都被充分展示出來;還有畲族群眾的鳳凰裝、銀頭飾、佳期酒、烏米飯、對山歌等獨特的民族風情習俗,以及海上連家漁船、村野山民的農耕生活,都為這部電視劇注入了豐富的地域色彩。
3、《酒民胡四海》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詩酒文化歷史的國家,酒不僅是飲料,更是文化、是生活、是人生、是社會。酒不僅滲透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滲透著人的思想、情感和靈魂。《酒民胡四海》以酒為媒,通過胡四海、楊英雄、羅健三個“酒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婚姻狀態、不同的事業情勢和不同的人生境遇,說酒話,道酒情,演酒事,看酒民,力圖以輕喜劇的方式,展現社會眾生相,演繹出一幕幕笑中有淚、淚中有笑的酒文化、酒世界。
4、《我的哥哥安小天》
《我的哥哥安小天》宣傳海報
《我的哥哥安小天》在2007年9月開始在全國上映,感動了無數觀眾,獲得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
5、《滿園春色》
《滿園春色》宣傳海報
電影《滿園春色》於2011年10月23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新聞發布會暨影片的首映禮。
到場的除國家老齡委及下屬各部領導外還有除主演之外的各界藝術家。
觀影后,中國北京電影製品廠原廠長祖紹先先生還專門為本片發表了一篇題為《黃昏禮讚》的評文,高度讚揚了影片題材的選取,將影片比作“‘喧囂’的商業電影充斥下的一抹難得的‘寧靜’”;“這個時代真正值得關注的一類電影。”
中國人的本就是‘落葉歸根’,而善始善終也是中國人自顧傳承的文化理念。對於生育養育我們的父母,我們則更應該多去關心他們,體會他們。
答《視覺藝術》採訪
【編者按】人口老齡化是一場人口革命,這場革命將給全球帶來巨大的挑戰。非洲人說;“一位老年人去世,如同一個圖書館的焚毀”。此諺語的含義非常深刻。英國硬殼蟲樂隊的一支歌唱道:“當我64歲時,你們還需要我嗎?還供養我嗎?”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說,“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是的,21世紀老年人仍然會受到供養,21世紀仍然需要老年人。”真正對於“老年”這個題材的影視作品卻為之甚少,老年影片《有人在么?》(Is There Anybody There?)被擱置10之久,國內相似題材影片更是然而,老年題材電影《滿園春色》卻是這其中一部,這部由青年導演謝家良指導拍攝的電影一開機,便受到了眾多的關注。
謝家良,先後著有《姐姐》、《生死相隨》、《酒民胡四海》、《我的哥哥安小天》等多部反應市井民眾生活的影片,多以社會敏感人群為線索主題,作品簡單質樸,卻總是意味深長,引人思考。
“坦然面對死亡。敬老院應該是人生的最後一站,人不管到哪裡都一樣要生活。只是換個環境生活罷了。”有多位老藝術家親歷加盟的老年題材片《滿園春色》,講述了蘇州河畔一幢不起眼的小樓里,主人公張小斌不顧自身健康,與敬老院的老人們和家人之間喜怒哀樂的情感故事,故事雖不是述說傳統美德的偉大光芒,卻從點點滴滴的平凡生活中體現了人性的偉大。就像剛拿到故事大綱時,第一個刺痛我們的字眼一樣:“孝”。父母將我們撫養成人,除了責任和義務之外,更多的是出於對自己骨肉的深切的愛,可是作為子女的我們,當父母步入暮年之時,我們又該用何種方式來回報他們呢?
“電影是在記錄生活中殘缺的美。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
{謝家良 訪談
ART VISION:據我所知謝導是酒香世家,爺爺和爸爸釀得一手好酒,可您卻選擇學習導演。能談談您最初是怎樣選擇從事這個行業的嗎?有什麼原因嗎?
謝家良:釀酒世家談不上。其實釀酒的是我最後一個爺爺,我父親最後過嗣他門下做他的兒子。我有三個爺爺,親生爺爺在我父親十歲不到就不在了。領養父親的第二個爺爺是個木工,雖然父親因為家族財產問題凈身出戶,所謂的財產只是農村的幾畝農田而已。雖然父親離開了,但是爺爺還是把我們當家人。也對我特別好,每到寒暑假我最盼望和他在一起,只有他能給我一些零花錢。這就是我的家庭背景,所以在農村這種家庭是不受人尊重的。可以想象我的童年和成長困難重重,只有盼望儘早離開家鄉,一直延續到我學習美術。其實這和現在做導演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過早知道人間冷暖對現在我的創作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ART VISION:從幼年學習美術到後來的影視編導,您的作品給人感覺應更注重於畫面中對於美的塑造,無論是《我的哥哥安小天》,還是我們即將觀看到的《滿園春色》,您覺得早年學習的美術專業對您現在的導演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謝家良:美術是留住生活中瞬間的記憶,電影是記錄生活中流失的記憶,兩者是共通的。學過繪畫的導演在拍戲過程中都會有意無意的在構圖、色調和陳設道具上會有所要求。但是,電影還是要講故事懂得控制好節奏。不能一味追求畫面完美,把主業給擱到一邊那就自戀了。我覺得一部電影的好壞,一定是在故事和節奏作為前提,完美的畫面在電影中只是錦上添花罷了。我倒是不覺得我的電影中畫面有多美,畢竟現實生活中周邊環境,都不是根據你的要求能設計的。電影也一樣它是真實的,有些時候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謂的完美。也可以說:電影是在記錄生活中殘缺的美。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
“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坦然面對死亡。敬老院應該是人生的最後一站,人不管到哪裡都一樣要生活”
ART VISION:《滿園春色》這個作品集結了一大批分量級的電影老藝術家加盟,那麼您在寫劇本的時候心裡已經定下這些演員人選或者想到在哪裡拍攝了嗎?
謝家良:是的,前年我和陳茂林老師吃飯那時他第二次退休,所以心情不是很好。我就想找一部老年人題材的片子讓他去散散心。當時在上海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就趕緊去敬老院體驗生活,和張小斌的原型聊天。我問他: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崇高?他笑著回答:我只是在完成我應該做的工作。當我說道你是無意之間在積德時。他沒再笑了,淡淡的回答我:我把這些老人當作自己的父母沒想那麼多。直到開始寫劇本時,我突然想到盧燕老師,和黃素影老師。可是非常遺憾,由於種種原因這部電影盧燕老師沒能參加,直到現在我還是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和盧燕老師合作。在電影籌備過程中她多次打來越洋電話給我的鼓勵,讓我幾次從困境中走出來。整部影片都在上海拍攝的,外景都在蘇州河沿岸。我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對上海有感情。能感受到蘇州河的變遷折射著上海的巨變,那裡也是上海貧富差距鮮明的寫照。把這樣一部題材的影片擱到那裡再合適不過了。
ART VISION:電影《滿園春色》的英文名字叫做《HELP THE OLD HELP YOURSELF》,影片中張小斌詮釋了這麼一個幫助老人就是幫助自己的一個典型,現實生活中我們這樣的典型多麼?
謝家良:多,非常多。社會進步了在現實面前,總有些人會淡漠了親情忘記了“孝”,於是就會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比如:好風尚我們應該去學習,就像“五好家庭”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就值得去大力推廣。不好的風氣我們也要去接受和面對,最後盡量說服他們回歸。
ART VISION:您是怎麼看待“身為子女,當父母進入暮年,該如何回報他們的付出”這一問題呢?
謝家良: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生活中哪有那麼多苦大仇深的事情,更何況是面對給你生命的人。人老了都會有失落感、恐懼感,有時候無理取鬧是需要引起子女關注。只是子女為生活的壓力四處奔波,在一起的時間少了缺少溝通,造成誤解到最後形成矛盾。溝通溝通不溝不通,多站住對方的立場考慮。不管你現在生活多麼富貴,身份多麼顯赫。總有一天你也會老去……關心和珍惜身邊的朋友和親人,等你老了他們也會用同等的關心和珍惜來回報你。這就是電影的主題。引用劇本里的一句台詞:不要等到有錢了,也有時間了,老人也走了。那時候晚上做夢想到父母千萬不要覺得有愧!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對待父母不能有一點的自私。我女兒兩歲不到,我懂得做父母的辛苦。我在戲里特別用了一段獨白,應該可以說明一些事情:孩子。哪天你看到我日漸老去,身體也漸漸不行,請耐著性子試著了解我……如果我吃的髒兮兮,如果我不會穿衣服……請耐性一點……你記得我曾花多久時間教你這些事嗎?如果,當我一再重複述說同樣的事情……不要打斷我,聽我說……你小時候,我必須一遍又一遍的讀著同樣的故事,直到你靜靜睡著……當我不想洗澡,不要羞辱我也不要責罵我。你記得小時后我曾編出多少理由,只為了哄你洗澡……。
ART VISION:在越來越備受關注的老年人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同樣是一部以“老年”為題材的電影,那麼您覺得和其他同類題材的電影有什麼區別么?您是如何理解並處理這些區別的?
謝家良:最大區別就是這麼多老藝術家加盟,每個都是有故事的主要演員。不是蜻蜓點水,在當活道具用。還有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坦然面對死亡。敬老院應該是人生的最後一站,人不管到哪裡都一樣要生活。只是換個環境生活罷了。天堂也一樣,也有苦惱也有快樂……不要把它想的多麼可怕。對於老人來說,走的輕鬆就是人生一個完美的句號。
ART VISION:拍攝這部影片最困難和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謝家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困難就不談了。但我還是要感謝那些有意和無意給我製造麻煩的人,讓我在不同時期得到歷練。然後,有趣的事情還是比較多。可惜我經常看不到,都是收工后聽同事說得。平時在現場對詞、走戲時笑料還是比較多,笑聲不斷氣氛很好。畢竟那麼多老藝術家在一起演戲,想法也多笑話也不少。我一直把他們當“老小孩”看,他們對我也很好。大家對創作慾望還是很強的,讓人感動。
“我不會刻意去做某一個題材,但有些題材值得你去關注,一般周期都會在一兩年”
ART VISION:對於平時的創作,您會從哪些方面來激發您的靈感?
謝家良:沒事經常找不同的朋友喝酒聊天,聽他們的心聲。靈感不是一個人在家能憋出來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讓人感動的素材,只要用心感受周圍和身邊的朋友,靈感還是不定時會存在。我不會刻意去做某一個題材,但有些題材值得你去關注,一般周期都會在一兩年。然後再去找不同的方式去論證它存在的價值。
ART VISION:著名畫家何水法有一副作品《滿園春色》,是否和這次您指導的這個膠片電影有關係?
謝家良:沒有,只是一種巧合。至於片名到現在還有爭論,但我覺得“老來俏”也是一種時髦的延續。《滿園春色》也是“老來俏”的一種註解。這部電影里的老人都很時髦,個個衣裳亮麗、生機勃勃,不管是90多歲的黃素影老師,還是年近80歲的鄭毓芝老師。他們絲毫不會因為年齡原因,把本來該釋放出來的美給收回去。歲月可以催人老,但是心情愉悅完全可以留住歲月。所以,我讓老人們用激情唱歌,讓歡快的歌聲把最後的時光留住。同時也讓老人們相互關注,真情的互助讓敬老院的老人每天都在忙碌。在這裡的老人都不會孤單寂寞,可以沒有煩惱,包括面對死亡的恐懼。這是我想要得效果。
ART VISION:您是如何看待當代的電影藝術的。
謝家良:每個人的經歷和閱歷不同,所呈現出來的作品也不一樣。不能總在別人的豆腐里挑刺。既然電影已經存在了,肯定是有存在的道理,至於本質如何可以探討。當然,重要的是應該包容和允許不同題材和風格的電影存在,這樣才能“滿園春色,百花爭艷”。我一直這樣完成每一部電影,也用這樣的方式去看每一部電影。畢竟能拍電影的人都不容易,電影不是一個人的藝術。總之,我尊重和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6、《地圖》
《地圖》宣傳海報
‘雄偉壯闊’往往伴隨著的就是‘高處不勝寒’。
在《地圖》拍攝期間,劇組幾乎每日都要行進數百公里的路程取景。往往是出門時天黑、歸來時天亦黑。而沙漠地區的嚴冬季節對於整個來自南方的劇組團體來說無疑也是一大考驗。攝影機上凍、柴油上凍、甚至連保溫桶裝的餐點不及時送到的情況下也會上凍。而這些困難都是在整個劇組的強大凝聚力下變得毫無影響力。
劇情
一個流浪漢遇到了一位愛聽故事的老奶奶,他用聰明的才智得到了老奶奶的茶,晚餐和溫暖的床。但老奶奶最後說:“你這麼聰明為什麼還要流浪?”
小傑、石頭和寶力格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經常比劃著牆上的地圖,反覆研究路線。對阿拉善和北京兩地的直線距離充滿了無限遐想和希望。最後他們決定自己賺足1萬元,帶上爺爺奶奶走出草原。
當看到“裝備”精良的摩托車“挖鎖陽”大軍進駐草原,他們的第一個計劃剛開始就立刻宣告流產。第二個計劃是到沙漠里尋找“沙漠玫瑰”,由於年幼無知加上缺少常識,小傑和石頭迷失在沙漠里和死神擦邊而過……。
雖然面對重重的困難孩子們卻始終堅守,用幼稚的方式樂觀地去實現諾言,去完成一個永遠不能完成的任務……
孩子們對草原外邊的世界充滿無限憧憬,他們有可能會成為某種意義上的聰明的流浪漢。
電影《地圖》講述:一場接一場“尋寶”的鬧劇,在三個不到10歲孩子身上一次次發生……最後他們找到真摯的友誼。中國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以及普遍存在的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態和他們內心追求家庭的團圓又迫於生活壓力的無奈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