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會館

廣西北流市古建築

北流市粵東會館位於廣西北流城區永安路一里9號(北流城南小學旁),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蜂擁雲集到北流的廣東商人,就在該處建造過一棟會館,作為他們經商、同鄉聚會活動的主要場所。

基本介紹


北流粵東會館位於城南小學旁邊
北流粵東會館位於城南小學旁邊
在清代北流的商業比較發達,重要的原因之一,北流有一條圭江,當時陸路交通還未開發,主要靠水路 運輸,北流附近的幾個縣,玉林、興業、陸川、博白這些縣的主要產品運到梧州出口,得集中到北流然 后再運到梧州、廣州去,從廣州、梧州的進口商品也得先集中北流,所以當時的北流成立了重要的集散 地,正因為有這樣的貿易條件,所以很多廣東商人到北流來做生意,當時北流大興街、新興街,都是廣 東商人聚集的地方,廣東商人在乾隆、嘉慶年間,就在現在會館的這個地方,購買了三十多間瓦房,及若干段地皮建起了粵東會館。
粵東會館到咸豐年七年,公元1857年,容縣農民起義軍,范亞音領導農民起義軍進攻北流,攻下北流之 后,就把粵東會館燒了,到同治七年,廣東商人又把粵東會館進行重修。
目前見到的粵東會館,建於清代同治7年,也就是1868年,原來建築面積達793平米,佔地面積1400 平米,房屋座西向東,布局依次為樓,左右廂房,中座,神樓、兩側小巷及無廊。據了解,當時的廣東 商人除了給商業帶來活力外,還以粵東會館為基地為當地的百姓帶來了廣東的特色文化——粵劇。當時就曾有不少的廣東名粵劇團應邀而來,為群眾送上過一台台精彩的大戲。
北流粵東會館精美的磚雕石雕
北流粵東會館精美的磚雕石雕
同治四年有廣東粵劇團到粵東會館來演出,演“六國封相”這齣戲,出場的人物就有上百人,可見劇場 相當大,當時在這個劇場幾乎晚晚都演戲。
粵東會館精美的木雕,和文物保護單位牌匾
粵東會館精美的木雕,和文物保護單位牌匾
由於種種原因,北流粵東會館的中座和後座及走廊都已經被拆毀,幸好該建築藝術最精華部分的前座門樓還有東面的廂房基本得以保留。會館門樓為石門架、歇山頂,屋脊灰雕雙龍戲珠,有8面風火牆,屋面為大瓦,屋內外牆壁上裝飾有浮雕,刻有山川草木、奇珍異獸、人物塑像,特別是一些戲曲人 物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粵東會館門樓金碧輝煌,在廣西的粵東會館當中比較突出的,在門樓上面的梁,都用雕刻有戲劇中的人 物雕像,每一幅雕刻就是一台粵劇,在左右兩邊的牆上有裝飾,也是用皮製的戲劇雕刻人物,懂粵劇的 人一看就知道是那一幅雕刻是什麼戲。
門樓為粵東會館建築藝術之精華,有石門駕,鐵杉頂,灰檐浮雕,該建築藝術性較高,中座由四根石 柱支撐屋頂,庭園及過道鋪設了紅色的地階磚和石條,因此這座建築有很高的藝術價值,1962年被北流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