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會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古建築

正文


粵東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道光二年(1822年)遷建於此。該館建築規模宏大,工藝精湛。現狀剩二進三間。它是研究會館文化不可少的實物資料。
1994年7月8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以桂政發[1994]63號文將其確定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安鎮鎮大街,前至鎮東街,后至鎮中街,右至惠福夫人廟為保護範圍與控制地帶。

簡介


粵東會館位於廣西平南縣大安鎮。粵東會館原貌為三進,寬三問,總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為磚石木結構,硬山頂,風火牆,琉璃脊飾,對研究古代兩廣經濟、文化、藝術交流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在廣西三大歷史古鎮之一的大安鎮,有一保存較完好的古建築群——大安粵東會館,系1882年由在此經商的廣東人興建。
大安粵東會館為三進、寬三間,左右有側門;主體有頭門、中座和後座、前後天井,井翼為廊房,總建築面積為1072平方米。建築為石、磚木結構,前後三楹,穿斗式結構,雕樑畫棟,以精雕白石與是世界稀有珍材的掃帚木(長4.75米,圓周長1.32米)為柱。館內四壁檐下皆是畫廊,這些出自名家妙筆的畫,描繪各種花卉以及蟲、魚、鳥、獸,爭妍鬥豔,栩栩如生。門前有六組木雕,如“八仙過海”、“包公審郭槐”等等,或站或坐,或蹲或跪,或笑或顰,或嗔或怒,形象畢肖,千姿百態。這些木雕,至今還保存得較為完好。會館兩廊,有若干小室,專供過往商客休憩,為一時囊空如洗的過往人等解窘,不但供住,而且供食。
大安粵東會館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第四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安鎮政府高度重視保護粵東會館這一古建築群,多方籌集資金進行修繕,並成立了管委會,專門負責管理。目前,這一古建築群已成為廣西平南一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