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胡達明的結果 展開

胡達明

孟村鄉胡家村烈士

中共七大候補代表。革命烈士。

胡達明(1913~1946) 乳名壽祺,原名治安,曾用名胡壽、胡通、胡亦然、胡平甫、吳剛。孟村鄉胡家村人。7歲入私塾,后入鞏村小學。1928年,中共地下組織在縣東舉辦青訓班,胡達明受革命思想影響,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他加入青年團,任本校團支部書記。1931年考入省立一中,因家貧去省機械局工廠當工人,繼續從事革命活動。是年夏轉為中共黨員。他在工人中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並任支部書記。1932年,胡達明因壞人告密而被捕。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被判刑5年,胡達明在獄中組織黨員建立支部;領導大家痛打叛徒蔡鳴歧、李含英,繼續宣傳革命道理,粉碎了獄方以講佛經麻醉“政囚”意志的陰謀。

人物生平


1933年趙伯平被捕入獄,達明與趙伯平一起領導政治犯開展了要求改善生活的鬥爭,並取得勝利。獄方曾利用監獄醫師——胡達明的伯父胡鳳軒多次勸告達明改變立場,達明拒不交談。他伯父無奈說:“朋友有厚薄,親戚有遠近。且當我不是你伯父,是個朋友談談吧”。達明仍不答言,使敵一無所獲。他母親探望時,泣不成聲,達明微笑著對母親說:“我在這裡和外邊一樣,可以讀書學習”。1935年夏因病經人周旋保外就醫。胡達明出獄后,在汽車廠當工人。后與共產黨員王力接上組織關係,繼續宣傳革命道理,在《工商日報》上發表揭露廠方壓迫工人的文章,又引起當局注意,密謀逮捕。他聞訊逃回藍田。從1936年2月起,達明在石官寨小學任教,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曾與駐終南山的紅軍七十四師陳先瑞取得聯繫,在農村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宣傳黨的綱領和抗日救國主張,為綏遠抗日軍隊募捐。還曾以開藥鋪為名,在九間房(現屬柞水縣)建立黨的交通站。“西安事變”期間,十七路軍許權中獨立旅駐藍田,胡達明到該旅政治處工作,負責藍田抗日救國會的武裝工作。在此期間,他和汪鋒、趙伯平一起舉辦藍田抗日人員訓練班,並親自講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獨立旅離藍時,他在留守處負責處理地方武裝。后率藍田義勇隊60餘人,隨紅十五軍團南路軍移駐禮泉赤桑鎮。1937年2月至1945年,胡達明先後在獨立旅、沿河(合陽、韓城一帶)地委、陝西省委和西北局工作,曾任地委副書記、省委委員、省委民運部部長、職工部部長、幹部科副科長等職,並以正式代表參加過第一次蘇區代表會和黨的“七大”。1946年,被派往鄂豫陝邊區,擔任一分區地委副書記、軍分區副政委。在商縣黑山戰鬥中,敵強我弱,槍支彈藥不足,胡達明和軍區司令員親自守住機槍射擊,掩護隊伍順利前進。一次、行軍至毛坪,發現柞水鳳凰嘴駐有國民黨正規軍,敵眾我寡,不易通過。於是他指揮部隊趁天黑繞一個小鎮,由上街到下街,由街前到街后,盤旋長達六個小時,使敵誤以為解放軍兵力強大,龜縮而退,確保軍隊順利通過。1946年農曆12月,胡達明率部行到商縣楊斜麻池溝,遭敵包圍,身負重傷,把自己隨身帶的文件全部撕碎,吞進肚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
1951年2月20日,藍田縣人民政府由商縣移靈柩於他的故鄉安葬,生前戰友汪鋒、趙伯平和四鄉千餘名群眾冒雨到縣城參加追悼大會。1956年7月1日,藍田黨政組織在他的墓前樹立了“浩氣長存”的墓碑。

早期革命經歷


在縣高級小學讀書時就參加進步活動,被選為縣學聯執行委員,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校團支部書記和學生會常務主任。1931年春,胡考入西安省立一中,因家貧無力供給,又考入陝西省機器局辦的工徒學校,后因工徒學校停辦,遂進省機器局工廠當工人,曾擔任該廠共青團支部書記;同年夏,由團員轉為中共黨員。不久,中共機器局工廠支部成立,胡任支部書記。1932年8月,共青團陝西省委恢復,胡為團省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兼反帝國主義委員會負責人。同年,響應中共陝西省委“工人到紅軍游擊隊中去”的號召,去渭北參加紅軍游擊隊,中途被捕入獄,任中共獄中支部書記。在獄中,他抓緊時間閱讀《國家與革命》《社會主義運動史》《政治經濟學大綱》等書籍,向難友宣傳馬克思主義。1933年5、6月間,因病保外就醫,回藍田尋找中共組織未果,於年底到西安,經人介紹到十七路軍印刷廠當學徒,不久轉到汽車廠仍當學徒,與中共組織接上關係后,被安排在工廠開展工作。在此期間,他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揭露資本家壓榨工人的事實,引起廠方注意。他的宿舍被搜查,並有人暗中跟蹤。一次,警察搜捕,他在工友們的掩護下越牆脫險,后回家鄉開展工作。1936年2、3月間,胡到藍田縣石官寨小學當教員。他以此公開身份,與屈清輝、李時新積極恢復和發展中共組織,經常到田間地頭向農民兄弟宣傳中共的抗日救國主張,還在九間房村(今屬柞水)以開藥鋪為名,建立地下交通站。1936年12月下旬,和中共藍田地下組織負責人屈光組建了藍田人民抗日義勇隊,屈任大隊長,胡任政治指導員。1937年1月,中共西安市委重新建立,胡任市委委員。同年3月25日,西安市委改為西安市工作委員會,胡仍為市工委委員。

抗日戰爭期間


1938年3月,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決定成立中共沿河特委,胡任特委職工運動部部長。年底回省委工作,擔任省委候補委員、工人工作委員會書記;1939年5月,任省委委員、省委職工部部長。1941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將原中共陝甘寧邊區中央局所轄之中共關中分區委員會併入陝西省委,並對省委領導成員作了較大調整,胡改任省委職工委員會書記和省委監察委員會委員。1942年,胡進中共中央黨校學習,積極參加大生產運動。1943年學習結束后被分配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主管陝甘兩省的幹部考察、配備與調動。1945年4月,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夏,中原解放軍北路突圍部隊到達陝南商洛地區,8月2日與陝南遊擊隊會師,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豫鄂陝邊區委員會和豫鄂陝軍區,分別下轄五個地委和五個軍分區。9月,胡奉派到陝南,擔任中共豫鄂陝邊區第一地委副書記兼豫鄂陝軍區第一軍分區副政委,為創建豫鄂陝根據地而鬥爭。在商縣黑山戰鬥中,他和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曾廣泰運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打退了國民黨軍的多次進攻。11月26日,胡、曾率部行軍至商縣楊斜麻地溝休息吃飯時,被人發現告密。國民黨駐軍一個營當即將胡、曾所部包圍。突圍中,胡不幸中彈受傷,警衛員要背他突圍。他命令警衛員:“不要管我,跟上曾副司令突圍。”說完滾到一土坎下,一邊掩護部隊突圍,一邊將身上帶的重要文件、軍用地圖撕碎吞進腹中。由於傷勢嚴重,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