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風景區

國家AAAA級風景區

鳳凰山位於銅陵順安鎮南部,屬國家AAAA級風景區,鳳凰山形勝鳳凰,由橫山、面山、靈風山、潭山、金山等構成。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是銅陵家喻戶曉的旅遊勝地。早在明朝“景泰”年間,詩人周鐸就書寫“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跡萬古傳”等十六首“鳳凰八景”組詩讚美過鳳凰山。該景區於1998年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4A級風景區。主要景點為鳳凰山牡丹園、相思樹、滴水崖、鳳凰落腳石、金牛洞古採礦遺址、金榔古樹名木、陳翥墓、大明寺(王荊公書堂)等等。

歷史沿革


牡丹文化

銅陵鳳凰山是馳名中外的“藥用牡丹之鄉”,也是觀賞牡丹花勝地。今後將在城鄉道路、公共設施、休閑場所、購物中心、建築裝飾,工業飾品等處注入牡丹元素,宣傳牡丹文化,突出牡丹品牌,並儘早建牡丹文化公園、牡丹大道、牡丹博物館等,提升景區文化精神。

銅文化

金牛洞古採礦遺址是我國繼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后的第二個正式對外開放的古銅遺址,對研究中國古代冶金史以及文化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對金牛洞古採礦遺址及其周邊進行綜合治理,大力發展銅文化旅遊,豐富和延伸銅文化內涵。

價值意義


鳳凰山銅礦遺址位於銅陵縣鳳凰山一帶,以金牛洞古採礦區、萬迎山古冶鍊區以及市郊羅家村的大煉渣為代表。其中金牛洞古採礦區內發掘有古代採礦豎井、平巷、斜井和眾多的生產用具,經鑒定其時代跨度為春秋至西漢時期。
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的發現,不僅為尋找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丹陽銅”產地提供了重要線索和物證,而且為探索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青銅文明的起源與發展,研究中國古代採礦、冶金技術的歷史進步,以及當時的社會經濟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大工山——鳳凰山銅礦遺址特點明顯,即采、冶並存,且多數的採礦點離冶鍊場很近。如江木沖冶鍊場距山上的採礦點只有2公里,萬迎山冶鍊場也分別靠近金牛洞、葯園山、虎形山等採礦點。就近冶鍊,可以減少運輸礦石的困難。
從採礦遺跡來看,礦工的採礦方法主要為露采和井采兩種。開採距地表較近的礦石用露采之法,即用挖“雞窩礦”的“穴采法”揭表開採。開採較深的礦石則需井采,用木質井架支護,挖豎井和橫井深入地下開採。
從銅礦遺址內出土的採礦工具和燃料遺跡,可以比較清晰地呈現出古代銅礦冶鍊技術的發展進程。工匠們的採礦工具和生活用具有青銅钁、鐵鑽、石球、木棒、木履、青瓷碗、夾砂陶炊器、幾何印紋陶器、原始青瓷器等,主要燃料也從木炭逐漸演變為煤炭。
此外,遺址中還發現了冰銅錠、銀鉛錠,其中冰銅錠內銅、鐵含量與現代冰銅產品的含量相近,說明當時的冶鍊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銅或者說青銅,在中國古代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用於製作兵器、禮器、樂器、食器、水器等器具,非常重要。南陵在周代時屬吳越之地,也是後來吳越兩國采銅冶鍊之地。到了漢代,南陵出產的“丹陽銅鏡”名揚天下。

保護措施


為加強遺址保護,2012年銅陵市文物局委託安徽省文物保護中心編製了鳳凰山銅礦遺址總體保護規劃工作計劃,並正式向國家文物局申請保護規劃編製立項。
經過省市多方努力,2013年10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複同意鳳凰山銅礦遺址保護規劃編製立項。下一步銅陵市將委託專業規劃編製單位,聯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做好鳳凰山銅礦遺址保護規劃的編製工作。

主要景觀


鳳凰山相思樹
相思樹位於銅陵鳳凰山南麓的相思河上。它成活於明末清初,是一棵奇特的楓楊樹,原為兩棵,分別植於小河的東西兩岸,兩樹榦在河面連成一體,樹徑3米多,高約25米。這棵古樹枝葉繁茂,像一乘綠色的華蓋凌空罩在小河上。小河因樹得名“相思河”。
遠望相思樹,異株同干“連理枝”,如同一對戀人交頸擁抱,情意綿綿;近看相思樹,樹影倒映清溪中,恰似鴛鴦戲水,同樣給人以愛情堅貞的遐想。相傳,河東的周公子與河西的姚小姐自幼同窗共讀,青梅竹馬,倆小無猜。后因周家敗落,周公子雖學識淵博,能書善文,進京應試,卻無銀兩奉獻考官而落第。周公子遂為這渾濁世俗扼攔賢路而憂鬱成疾,抱病返鄉,途中病情陡增,慘死在路旁。姚小姐驚聞噩耗,帶著丫環前來奔喪,見周公子慘死之狀,悲痛欲絕,即死於周公子身旁。這時丫環見小姐身死,也當即撞死在路旁石上。由於封建族規,未成婚的周公子、姚小姐被分棺安葬於相思河兩岸,丫環也另棺葬於小姐墓側。年長日久,這條小河兩岸,各生長出一株楓楊樹,漸漸向河心上空傾斜,長成一體,便成了如今的“相思樹”。丫環的墓地也長出一樹,獨立成株,人稱“丫環樹”。後來銅陵有作者專門以此為素材創作了電視劇本《相思樹傳奇》,並被搬上了屏幕。
歷史的變遷過程中,當地人民一直把相思樹作為愛情和姻緣的象徵,精心加以保護。更有許多年青人以樹為背景攝影留念,海誓山盟,白頭諧老。
鳳凰山落腳石
銅陵鳳凰山滴水崖東100米,聳立一奇石,石高數米,狀如立筍。石頂方圓約尺許,上有四道凹痕,長短不一,深淺有差,形如鳳爪。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鳳凰落腳石。南北青山兩對峙,西南粉壁映輝煌。石壁之上,一道飛泉小瀑從幾十米高處飛瀉直下,夏雨冬梭,恰好遙對鳳凰落腳石。東邊里許,相思樹隔河交頸依偎,相思河在其腳下如訴如泣。不遠處,鳳凰山靜卧在群山之側回眸奇石,引人遐想;登高一望,村舍點點,炊煙陣陣,丹園片片,真如仙家林園一般。更有甚者“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奇石之下,金、銀、銅、鐵、硫應有盡有,連帶著一座現代化的中型企業——鳳凰山銅礦也應運而生。這形象的鳳凰落腳石,難道不是引鳳之憑?
滴水崖
滴水崖,又名潑珠崖,位於鳳凰山南側。明嘉靖《銅陵縣誌》記載:“滴水崖,在縣東南六十里橫山嶺塢,懸崖峭壁,宛如畫圖。有泉流其側,如瀉銀河。”滴水崖,系溶岩斷層所致,長約300多米,高約30多米,崖頂為20餘畝的平地,蒼松翠柏,鬱鬱蔥蔥。一泓清泉自西緩緩流淌而至崖頂右側,繞過一株蒼鱗老乾的古松,然後從30多米高處直瀉而下,落入崖底,鏗鏘有聲;水花濺處,細雨霏霏,如霧似煙,縹緲在靜寂的山澗,宛若一條隨風擺動的輕紗;在陽光照耀下,水氣朦朦,又如一幅幅若隱若現的彩虹。置身崖下,雨絲飄處,給人一份沁人心脾的清涼而爽快的感覺。
山崖間,綠樹從生,藤牽蔓繞,怪石嶙峋,危岩欲傾,大大小小的石窟鑲嵌其間,其中最大的一座石窟入口狹窄,僅容一人進出;洞體斗折而上,到了3米高處,漸寬至7、8米,洞深約20餘米,潮濕幽暗,探游其間,使遊人別添一番探幽攬勝的情趣。隨著季節的更替,滴水崖的泉水也變幻著各種形狀,春日,噴珠瀉玉,熠熠生輝;盛夏,瀑布飛垂,氣勢磅礴;金秋,涓涓細流,朝夕潺潺;隆冬,冰棱懸垂,晶瑩剔透。遠遠望去,滴水崖彷彿似一幅變幻萬千、四時景異的天然壁畫懸掛於天地之間。
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位於安徽省銅陵縣順安鎮鳳凰村,國家2A級風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距市區30多公里。早先此處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間傳說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鑽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因此得名。
金榔古樹名木
在金榔鄉境內,古樹與名木繁多,典型的有千年銀杏王、千年紫藤、杉木王。
千年銀杏王:在金榔鄉閘口村胡村,有一株古銀杏,樹齡達千年,樹高26米,胸圍5米,冠幅20米。在其接近地面2米處的根部,衍生出4株小銀杏,其型可觀;其影風姿綽約。
千年紫藤:在金榔鄉閘口繆村,有兩棵古紫藤,均胸圍1米、長約30餘米、藤齡1000多年、藤冠的覆蓋面積約80平方米。它們分枝纏在黃連木和石楠樹上,繞抱交織,藤樹繁錯,枝葉濃密,宛如巨龍騰空而起,實屬古樹奇觀。傳說紫藤是何仙姑下凡在此小憩,解帶寬衣,離開時,忘記帶走兩根綠絲帶而化成了兩株紫藤。
杉木王:在葉山林場東側山腳下,其樹齡千年,高26米,胸圍4米,冠幅12米。離主幹3米處,生長著30至60公分粗的支幹,如雙臂張開歡迎八方遊客。這株古杉樹全國罕見,是古樹類的絕景,如今仍枝葉青郁,參天入雲,蔚然壯觀。被列入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載過“人民畫報”。
陳翥墓園
坐落在銅陵縣鐘鳴鎮的陳翥墓園,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清水秀,境幽景美。陳翥是中國林學史上也是世界林學史上曾經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桐譜》是陳翥晚年所著,成稿於1049—1053年間,全書約1.6萬字,除序文外,正文共一卷,依次分為敘源、類屬、種植、所宜、所出、采斫、器用、雜說、記志、詩賦計十篇。《桐譜》繫世界上最早記述桐樹栽培的科學技術著作,其中6篇專論植桐技術,為全書的精粹。
靈竇泉
靈竇泉,又稱“萬世海眼泉”。因泉出兩穴,形如蟹眼,又名“蟹眼泉”,位於銅陵縣順安鎮大明村(古陶村)境內,大明寺後山,晃靈山北面。山周圍茂林修竹,雲環霧繞,幽谷流泉,鳥語花香,景色十分宜人。連片陡峭的石壁終年呈濕潤狀,洞石上有兩個形如蟹眼的石孔,兩股清泉終年從中湧出,這就是“靈竇泉”。每當夏汛和秋雨來臨之際,泉水噴涌而出;旱季,則緩緩流淌。靈竇泉以它四季變化無窮的形態,成為古銅都的奇異景觀;而那長流不息的泉水,滋潤著大地、哺育了周圍一代代辛勤耕耘的農民。
牡丹園
鳳凰山牡丹稟性特異,別具風姿。花為單瓣,大多色呈玉白,或間有粉紅,與洛陽、菏澤牡丹齊名,為國內三大名貴牡丹之一,素有“三分天下春色”之譽。當你步入牡丹園,彷彿人在畫中走,情融芬芳中。
銅陵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早在西晉時,著名道學家葛洪,就曾栽植過牡丹。據清代乾隆《銅陵縣誌》記載:“長山石竇中有牡丹一株,高丈余,花開二、三枝素艷絕麗,相傳乃晉人葛洪所植。”被稱為“仙牡丹”。又載:“宋代銅陵人盛度,曾以尚書員外郎身份‘奉使西夏,得牡丹數本入貢,上嘉其德,……御贈還所貢牡丹一本以奉親’。今其花蔚然成樹,一開數百朵,世世培植不替”。1987年,牡丹被銅陵市民評選為市花。鳳凰山牡丹既可供觀賞,又可入葯。其所產根皮簡稱“鳳丹”。“鳳丹”以其圓直粗壯,質嫩孔細,表皮細薄,肉厚粉足,氣味香濃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品質絕佳”的盛名。《中藥大辭典》評述:“牡丹皮……安徽省銅陵縣鳳凰山所產的質量最佳。”鳳丹味苦辛,微寒,具有清血熱、散淤血的功能,神醫華佗的著名弟子吳普說:“人食之,輕身益壽。”今日,“鳳丹”不僅銷往港澳地區,還遠銷東南亞、日本、歐美各國。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享有盛譽的中醫凡在方葯中用到牡丹皮的均在其處方寫上“鳳丹”。可見“鳳丹”是祖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現牡丹園的面積在逐步擴大,匯聚國內外牡丹名優品種200多個,花期長達月余。園內除擁有白、藍、紅、黑、紫、綠、粉、黃色、複色九大色系牡丹外,還有“金閣”、“島錦”、“海黃”、“花王”等國外知名品種。名品薈萃,每逢花期,園中盛開的牡丹花,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各色牡丹競相開放,各顯風姿。

旅遊信息


銅陵白姜

銅陵生薑系銅陵“八寶”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銅陵生薑經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科學鑒定,屬白姜,排姜類型。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姜指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屬多功能食用產品。銅陵生薑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

銅陵茶干

銅陵茶干在本市及周邊有一定的消費基礎及美譽度,是名優農產品。特點口感細膩、久嚼不爛、營養豐富,回味元窮,適宜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人群食用。

銅陵野雀舌

銅陵野雀舌茶簡稱野雀舌,為歷史名茶,屬綠茶類。乾隆飲后譽為“江南佳茗”。

銅陵鳳丹

牡丹是屬於芍藥科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經培育繁衍已有幾百個品種,分屬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和江南牡丹等三個品種群,銅陵牡丹屬江南品種群,其根皮有鎮痛、解熱、抗過敏、消炎、免疫等藥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細、亮星多、久貯不變質等特色,素與白芍、菊花、茯苓並稱為安徽四大名葯,亦是全國34種名貴藥材之一。

汀洲大豆

“汀洲大豆”是銅陵地方的優良品種。原名“平頭黃”,有大平頭黃和小平頭黃兩個品系。

公交

在銅陵市區東村公交始末站、螺螄山廣場、銅陵大市場等地乘坐8路公交車可直達鳳凰山。

自駕

滬渝高速從銅陵東/南陵出口離開;沿S320行駛,在第四個出口朝新橋方向轉彎進入X008,轉入X009即可。

注意事項

4月的鳳凰山是花的海洋,但對於花粉過敏的人群來說卻著實苦惱,外出觀花,花粉過敏症患者需記得帶上防過敏藥品藥膏。另外,遊覽完鳳凰山全程耗時不少,記得隨時補充水分,穿著也以舒適為佳,高跟鞋最好不要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