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洲研究院

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

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僅有的兩個基礎研究機構之一(另一個是微軟印度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的基礎及應用研究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

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自然用戶界面、智能多媒體、人工智慧、雲和邊緣計算、大數據與知識挖掘、計算機科學基礎等領域的研究,致力於推動整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前沿發展,將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轉化到微軟的關鍵產品中,著眼下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究和孵化。

機構簡介


微軟亞洲研究院
微軟亞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投巨資在北京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正式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第一家基礎研究機構。這一戰略投資顯示了微軟公司對中國及整個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潛力的巨大信心和對本地區信息產業發展的鄭重承諾。
微軟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來的計算機能夠看、聽、學,能用自然語言與人類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微軟亞洲研究院正以最大的熱情,為滿足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在未來5-10年對於計算技術的需求奠定堅實的科研基礎而努力。同時,微軟亞洲研究院還積極配合亞洲各國政府的科技產業政策,為促進信息產業和網際網路技術在亞洲地區的發展、推動整個地區的技術創新和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微軟亞洲研究院提倡開放、自由、平等的學術風氣,承諾為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和長期的支持,鼓勵研究人員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富於冒險的精神。

機構發展


落戶上海
落戶上海
自1998年11月5日成立以來,微軟亞洲研究院發展極其迅速。已經擁有在數字多媒體、多通道用戶界面、無線及網路及數字娛樂等領域的200多位優秀的科研技術人員。他們中的許多領軍人物是從海外歸來的、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有很高造詣的年輕學者。研究院成立到2004年共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0多篇,並已有多項技術成功轉移到微軟公司微軟的核心產品當中,如Office XP、Office System 2003、Windows XP、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以及微軟下一代操作系統Longhorn。
2003年11月4日,在慶賀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5周年的歷史時刻,微軟研究院在亞洲的另一重要職能機構--微軟亞洲工程院宣布成立。微軟亞洲工程院將以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為依託,創造關鍵技術、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核心技術的孵化提供有力保證。同時,微軟亞洲工程院還將嘗試開發滿足亞太區用戶"特殊"需求的技術和產品,改善和提升亞太區用戶使用計算機的體驗。
自1998年到2008年,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努力營造一種奮發、進取與和諧的科研環境,始終強調自由、真誠和平等,強調成員之間的相互信賴、相互尊重與相互協作。研究院承諾為每一位才華橫溢的研究員提供長期性的支持,這種支持包括充裕的科研經費、豐富的研究資源以及開放自由的科研環境。研究院鼓勵研究人員樹立長遠眼光和富於冒險的精神;鼓勵研究人員要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在第一時間接觸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傾聽產業先驅的聲音,並與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持久而有效的合作。

公益事業


微軟亞洲研究院
微軟亞洲研究院
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極為關注中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到2003年,微軟亞洲研究院代表微軟公司為中國高校捐贈了價值達3000萬元人民幣的軟體,作為" 微軟長城計劃"的具體實施者,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微軟"長城計劃"實施近兩年時間裡,與國內60餘所高校在學術交流、研究合作、教師培訓、教材編寫、義務授課、人才培養、軟體學院支持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2004年 和2005年,中國教育部分別授予微軟亞洲研究院"捐資助教特殊貢獻獎", 以感謝微軟公司在支持中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所做出的貢獻。與此同時,微軟亞洲研究院也一直關注著整個亞太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已和台灣、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國家和地區的許多著名高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合作關係。
微軟亞洲研究院支持北京大學70餘項科研合作項目,涉及圖形圖像、人工智慧、新媒體、軟體工程、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研究領域,先後有近80餘名北京大學的老師及200多名學生參與其中。此外,已經有500多名北京大學優秀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到微軟亞洲研究院訪問實習,他們在微軟開放的學術環境和傑出的研究員的指導下,短時間內取得了學術上的重大進步。而微軟亞洲研究院也有超過40餘位研究員參與到和北京大學聯合開設的多門創新技術課程中。雙方還多次聯合舉辦在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交流活動。

管理團隊


院長 周禮棟
常務副院長 郭百寧博士
副院長 劉鐵岩博士
副院長 潘天佑博士
副院長 田江森博士
副院長 張冬梅博士
副院長 張益肇博士
副院長 周明博士

科研環境


微軟銀光
微軟銀光
管理模式與文化理念不應成為任何渴望創新的公司和機構前進的障礙與發展的瓶頸。為此,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在努力營造一種奮發、進取與和諧的環境。我們始終強調自由、真誠和平等,強調成員之間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相互協作。資歷的區別和級別的差異都不能夠阻礙成員之間坦率地交換意見和探討問題。
微軟亞洲研究院承諾為每一位才華橫溢的研究人員提供長期性的支持。研究院鼓勵每一位研究人員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富於冒險的精神;鼓勵研究人員要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包括第一時間接觸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傾聽產業先驅的聲音,也包括與不同高校和研究機構間進行持久而有效的合作。
在2007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微軟中國實驗室,用以在英特爾架構伺服器平台上測試下一代互連技術。該微軟實驗室提供的初始技術配置將主要側重於微軟新產品研發,存儲伺服器集群解決方案。InfiniBand體系結構已發展成為一款領先的集群技術,中國眾多數據中心在初期技術部署中均採用了該體系結構。微軟實驗室將不斷拓展其技術範圍,並在未來提供對支持128位遊戲的伺服器解決方案的測試。
微軟計算機與網路實驗室旨在為研發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存儲和研發環境。使研發人員能更好的運行網路應用技術及最新軟體,提高從INTERNET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滿足研發人員對產品應用需要。

研究方向


微軟亞洲研究院將主要從事以下五個方向的研究:
新一代用戶界面
開創新的技術,讓人們能夠用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式和機器"交談",讓使用計算機像與人交談一樣自然。研究院目前有多通道用戶界面組、語音技術組和自然語言組在各自領域進行探索。
新一代多媒體
為用戶創造新的上網體驗,讓多媒體能自動適應環境,擁有互動式操作,並在網上快速可靠地傳送。網際網路將成為新一代多媒體的中心。研究院目前有網路多媒體組、多媒體計算組及信息系統及管理組等正在各自領域進行研究。
無線及網路技術
擺脫線的束縛,將PC時代強大的計算能力及多媒體應用擴展到無線網路環境中,實現真正的端對端的服務。研究院有無線網路組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
數字娛樂技術
創造出更具網路化的、互動性更強的和極具真實感的全新的數字娛樂技術。完全滿足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充分實現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給用戶帶來更豐富多彩體驗,讓人類隨時都能共享彼此的歡樂。研究院的網路圖形組、視覺計算組、語音組及無線和網路技術組正從不同方向開展研究。
網際網路搜索與數據挖掘:將致力於將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與知識發現等技術與信息分析、組織、檢索與可視化的過程相結合,將網際網路搜索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各組職能


用戶界面
用戶界面組研究和探索先進的用戶界面技術,以實現更加自然的用戶界面。研究如何組合這些還不夠完美的支持自然的人機交互方式的新技術,從而包容人機交互的多種方式,達到超越單一方式的協同效果。
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組側重於在人機交互的用戶體驗和硬體技術方面進行創新設計,既探索傳統人機交互方式,而且研究基於社會化網路的交互。長遠的目標是通過設計和硬體創新重新定義未來網際網路與計算機的用戶體驗。
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組致力於研究如何從海量數據中發現知識。研究包括:統計學習、知識發現、模式識別、文本挖掘、最優化演演算法、博弈論和海量多元數據的信息檢索,可用來分析的數據包括了文本、圖形、網際網路日誌以及軟體使用的數據。
數據智能
微軟亞洲研究院數據智能和工具組致力於研究並開發面向未來的數據驅動與網際網路驅動的軟體和服務。
自然語言
日益累積的數據使得信息的獲取越來越困難,同時WindTouch技術語言的障礙也變得越來越嚴重。自然語言計算組正集中精力於相關的研究課題上,其中包括多國語言文本分析、機器翻譯、跨語言信息檢索和自動問答系統等。
語音
語音組的工作就是把語音交流平穩、可靠地嵌入計算機。研究工作集中在口語識別與合成技術、人機語音交互作用、以及豐富人與人之間的語音通信。
微軟數字
微軟數字廣告技術北京實驗室是微軟廣告中心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建立的一個實驗室,致力於為微軟廣告中心研究和孵化尖端的廣告技術。保持微軟數字廣告技術的領導力,包括在付費搜索、上下文相關的廣告和針對用戶行為的廣告等方面。
系統研究
系統組的研究致力於大型分散式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領域包括:點對點的系統和協議、大規模分散式存儲系統、分散式系統開發、以及模擬平台、分散式協議的正確性和性能。
無線網路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無線與網路組從事移動計算及網路方面的基礎與技術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無線網路、移動系統、手機計算、嵌入式系統、安全、及全新網路模式。我們的研究方法是理論與實踐並重,通過構建實際系統以驗證理論結果,並通過實驗來提煉系統原理。
平台元件
平台元件組從事與硬體相關的研究。
網路圖形
網路圖形組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圖形系統、圖形平台以及遊戲技術幾個方面。網路圖形組利用其圖形研究方面廣泛的專業知識來創建前沿的圖形技術,包括微軟的圖形系統和平台以及DirectX和XDK遊戲平台 silverlight技術
視覺計算
視覺計算組的研究課題涉及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機器學習、圖像/視頻的編輯和檢索等領域中的最前沿的問題,一些代表性項目包括:人臉實時檢測和跟蹤、人臉識別、三維人臉建模,數碼相冊管理,基於圖像的光照計算、圖像拼圖、視頻蒙太奇、視頻修復、2D/3D目標跟蹤以及MSN在線視頻聊天中的數字特效等。
網路媒體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網路多媒體組進行最前沿的研究,以實現無縫的媒體生態系統。微軟亞洲研究院多媒體通信組旨在開發引人入勝的應用程序與服務,以推動在不同網路條件下,跨平台的通信與協作技術的發展。
搜索挖掘
研究如何挖據深層網際網路結構,以實現對多個在線資料庫的一站式搜索,並利用網頁布局結構提高鏈接分析和排序演演算法的性能;開發能處理大規模數據並快速適應新主題的分類和聚類演演算法,以適應網際網路的動態特點。
自然語言
自然語言計算組正集中精力於研究包括多國語言文本分析、機器翻譯、跨語言信息檢索和自動問答統等課題。
理論組
微軟亞洲研究院理論組的目標是推進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並與研究院其他研究組、微軟其他部門,及學術界密切合作,解決科學研究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具有挑戰性的演演算法和理論問題。

微軟合作


微軟亞洲研究院內設高校關係部通過多種形式的項目和活動,幫助提升亞太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信息科學技術學科基礎研究水平,幫助提高亞太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質量,為亞太地區信息產業整體實力尤其是人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與中國高等學校合作的歷程中,
“長城計劃”的簽署、實施是重要的歷程碑事件。2002年6月,雙方聯合簽署《中國教育部與微軟公司合作備忘錄》,微軟亞洲研究院開始在教育部的指導下,更有體系、更有針對性的與中國高校開展合作。基於雙方良好的合作基礎,2005年雙方續簽備忘錄,開始實施第二期“長城計劃”。才競爭力的提升貢獻力量。
高校關係部的工作圍繞人才培養、研究合作、課程建設、學術交流四條主線,開展了微軟精品課程支持計劃、微軟主題研究支持計劃、微軟創新研究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聯合進行基礎研究項目資助等項目支持活動;與高校攜手建立聯合實驗室,成立微軟學生技術俱樂部;面向青年學者、青年學生,設立了微軟青年教授獎、微軟學者獎學金、微軟小學者獎學金;此外還作了大量促進學術交流的大型活動,如“21世紀的計算”、“微軟教育高峰會”、“微軟主題研究論壇”等。過去8年的時間中,高校關係部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9所高校成立了聯合實驗室;資助國內高校老師開展了300餘項研究及課程項目;組織了1000餘場各種類型的技術交流講座;80000餘名學生在微軟技術俱樂部、“明日之星”實習生計劃等項目中得到鍛煉。

大事記


1998年11月5日,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宣布成立,李開復博士出任院長。
1999年1月,多媒體領域的世界級專家張亞勤博士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出任副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2000年1月,微軟中國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分別合作成立的“微軟-清華多媒體實驗室”、“微軟-浙大視覺感知實驗室”正式啟動。
2000年8月,原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副院長張亞勤博士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一職。原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復博士被提升為微軟公司的副總裁,回到總部參與微軟公司提出的構想的有關工作。
2001年1月,微軟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李世鵬所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的“網路視頻傳播中的檢錯容錯”方案在法國舉行的國際MPEG第54次大會上正式獲得通過,成為MPEG國際標準的一部分。這是中國代表團有史以來進入該國際標準的第一項提案。
2001年11月,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此舉顯示了微軟公司對中國及整個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潛力的巨大信心和對本地區信息產業發展的鄭重承諾。
2002年3月,微軟亞洲研究院開始實施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四所示範軟體學院的全面支持計劃:捐贈總價值約264萬人民幣的教學軟體以及基於的教學實驗開發平台,並在軟體教學、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師生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對這四所軟體學院進行全方位的支持。
2002年6月,教育部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簽署了一項旨在推動國內高校計算機教育事業、提升計算機基礎科研水平的合作協議。根據這項協議,微軟公司將在未來三年內,投資、贊助和捐贈價值二億元人民幣,實施一項名為“長城計劃”的合作項目。
2003年11月,微軟亞洲工程院宣布成立。
2004年1月,原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博士被提升為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負責微軟移動通信及嵌入式系統在全球的開發業務。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一職由副院長沈向洋博士接任;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宏江博士晉陞為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
2005年10月,微軟亞洲研究院網際網路搜索技術中心(MSRASearchTechnologyCenter)正式成立。這一舉措體現了微軟公司“把一流的計算機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帶到中國,吸引、培養並為中國儲備優秀的IT人才,與中國的IT產業共同成長”的長期承諾。同時,也集中展示了微軟公司對於網際網路搜索技術及相關業務的高度重視。
2005年5月,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共建的“微軟——香港中文大學利群計算及界面科技聯合實驗室”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姚期智博士擔任聯合實驗室的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
2006年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正式啟動“微軟青年教授獎”項目。微軟亞洲研究院計劃在三年內投入約1000萬人民幣,用於支持“微軟青年教授”開展與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相關的創新研究和計算機人才培養項目。“微軟青年教授獎”的選拔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計劃選拔15到20位在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青年學者。
2007年10月,洪小文,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洪小文博士被任命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第四任院長,全面領導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各項研究工作以及產品開發,郭百寧博士和王堅博士任常務副院長。
2008年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哈爾濱舉辦與亞太區10所高校合作的第二屆“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實驗室”研討會。
2010年6月,微軟亞洲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大學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發布儀式,宣布三方共同合作研發的“走進清明上河圖”沉浸式數字音畫展示項目正式完成。
2011年8月,微軟亞洲研究院與敦煌研究院舉行十億級像素數字相機系統“飛天號”捐贈儀式。飛天號”相機系統由微軟亞洲研究院為敦煌莫高窟數字化拍攝“量身製作”,能夠生成高質量的數字圖像,可被用於藝術品和文物的高精度數字化。
2013年1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15周年之際,微軟研究院創始人Rick Rashid 博士獲得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2014年9月,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博士升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2015年4月,微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簽署第五期“長城計劃”合作。
2015年10月,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博士升任為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
2015年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所開發的計算機視覺系統,在ImageNet 1000挑戰中首次超越了人類進行對象識別分類的能力。12月在2015 ImageNet計算機識別挑戰賽中研究人員憑藉深層神經網路技術的最新重大突破(通過使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高達百層的神經網路),以絕對優勢獲得圖像分類、圖像定位以及圖像檢測全部三個主要項目的冠軍。
2016年1月,微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印發的《關於2015年度博士后綜合評估結果的通報》中,被評為2015中國優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並受到人社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的通報表彰。
2016年1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院友會正式成立。
2017年1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宣布成立“創新匯”,旨在打造一個借科技之力幫助企業和機構提升生產力和商業價值、推動行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平台。
2018年9月,微軟宣布在上海成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和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
2019年5月,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和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在滬揭牌。
2019年6月,由微軟亞洲研究院開發的麻將 AI 系統 Suphx 成為首個在國際知名專業麻將平台“天鳳”上榮升十段的 AI 系統,這是目前 AI 系統在麻將領域取得的最好成績,其實力超越該平台公開房間頂級人類選手的平均水平。

榮譽獎項


作為世界一流的計算機基礎研究機構,微軟中國研究院一如既往地秉著 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以創造出對未來有深遠影響的研究成果作為發展使命。微軟中國研究院在計算機基礎科學上的創新和技術突破備受全球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矚目,該院研究員以不懈的努力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網路系統設計大會(NSDI)2009 最佳論文及演示大獎
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2009 最佳論文獎
電路與視頻技術系統大會(IEEE CSVT)2009 最佳論文獎
環太平洋多媒體國際會議(PCM)2008 最佳論文獎
國際移動系統應用與服務大會(MobiSys)2008 最佳演示大獎
國際多媒體大會(ACM Mutlimedia)2007 最佳論文及演示大獎
榮獲ACM MobiSys 2008會議最佳演示獎
榮獲ACM Multimedia 2007會議最佳論文獎、最佳演示獎
榮獲ACM SenSys 2007會議最佳演示獎
榮獲ACM MobiSys 2007會議最佳演示獎
2007年和2005年兩次榮獲VCIP會議最佳論文獎
被《環球企業家》雜誌(Global Entrepreneur)評選為2007年最佳企業研究院
榮獲WWW 2006會議最佳論文獎
榮獲中國教育部捐資助教特殊貢獻獎
榮獲IEEE T-CSVT'01會議最佳論文獎
2021年1月15日,入選最強技術實力企業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