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陵之戰

襄陵之戰

在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戰中,龐涓率領的魏國先遣部隊被田忌、孫臏率領的齊軍殲滅,魏軍主將龐涓也被齊軍俘虜,作為老牌強國的魏國政治威信受到新興齊國的挑戰,開始動搖。

齊國則趁勝開始聯合宋國、衛國,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公元前352年,聯軍包圍了魏國南部重鎮襄陵(今河南睢縣)。經過半年的準備,魏國調用韓國軍隊組成聯軍在襄陵擊敗齊宋衛聯軍。

齊威王一看苗頭不對,只得請楚將景捨出來調停,與魏國和解,至此魏國挽回了桂陵之戰的敗局,霸業得以維持。

背景


在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戰中,齊軍主帥田忌採納軍師孫臏的建議,在桂陵設伏,一舉殲滅魏軍前鋒部隊並俘虜魏軍主帥龐涓,齊國經此一戰聲威大震,對魏國的霸業形成了強烈的衝擊,齊威王也想一舉取代魏惠王成為中原霸主,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齊威王敦促宋國、衛國聯合出兵,並包圍了魏國南部重鎮襄陵(今河南睢縣)。

過程


公元前352年,齊聯合了原來魏的小兄弟宋國,衛國殺氣騰騰的攻向魏國,而趙邯鄲已經吃過齊國一次圍魏救趙的虧,元氣大傷,
襄陵在今河南睢縣一帶,屬於宋國西部邊陲,位於黃淮平原腹地,非常適合大兵團做戰,齊之技擊不能碰魏之武卒這句話又一次在襄陵實現了。這次齊、宋、衛聯軍率先向魏軍發動了進攻,魏武卒士氣大振,很快打退了齊、宋、衛聯軍第一波攻擊。正面戰場作戰也不是孫臏所善長的,而且要調度聯軍取勝,歷來都非常困難。
襄陵之戰
襄陵之戰
很快戰鬥進入了膠著狀態,這時候魏惠王吸取教訓,不再單純的依賴魏軍的武力,對韓國使用外交手段,促使韓國出兵,而韓國一看魏武卒如此勇猛,判斷勝利肯定會是魏國的,所以在背後對齊、宋、衛聯軍發動攻擊。去年僥倖贏了桂陵之戰齊軍馬上現出了原形徹底崩潰了。從此魏國的東部沒有其它的軍隊敢來挑戰。

結果


魏惠王利用這次作戰成果,在襄陵之戰次年,迫趙盟於漳水之上,強迫泗上宋、魯等十二諸侯國來朝。
然後與齊、趙媾和結盟后,即全力西向擊秦。公元前350年,魏舉兵攻秦,圍定陽,迫使秦孝公在彤與魏惠王相會和好。

影響


在老牌霸主面前,齊國的實力還是嫩了一點,魏國通過在襄陵之戰的勝利打擊了齊國,維持了中原霸權。

註釋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十六年,王以韓師、諸侯師縣於襄陵。 (《水經·淮水注》引《紀年》:‘梁惠成王十八年,王以韓師敗諸侯師於襄陵。’)
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水經·淮水注》引《紀年》:‘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與前事同年。)
邯鄲之師敗我師於桂陵。(原註:秦伐韓閼與,惠成王使趙靈破之。不知是何年。《史記·魏世家》索隱:‘梁惠成王十八年,趙又敗魏桂陵。’)”
“王”,即“梁惠成王”,指魏惠王。
“襄陵”,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古代城邑,在今河南睢縣,當時屬魏國。《史記正義》稱在兗州鄒縣,即今山東鄒縣;《史記會注考證》稱在山西平陽府,即今山西臨汾以東;與戰國時魏國領地均不相符。《田敬仲完世家》正義襄陵故城在兗州鄒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