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Zhangzhou Museum)成立於1988年10月,隸屬於漳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位於漳州市龍文區迎賓大道230號。舊址在漳州市薌城區新華西路182號中山公園內仰文樓,後於1998年建成新館。2017年全年參觀人數達8萬人。

漳州市博物館佔地面積10畝,建築面積4600多平方米。據2020年4月漳州市博物館官網顯示,博物館共有館藏文物10976件,內設3個展廳,設有“漳台民間文化陳列”、“漳台族譜對接成果陳列”、“愛國華僑康榮茂贈品陳列”、“沈柔堅書畫作品陳列”等系列展館。

2011年,漳州市博物館被福建省文化廳授予“2007-2010年度全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的稱號。2012年,漳州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建設沿革


1988年10月,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漳州市博物館,原館址位於漳州市薌城區新華西路182號中山公園內仰文樓,為二層鋼筋混凝結構,建築面積960平方米,內設二個展廳。
1994年,海外華僑康榮茂向漳州市博物館捐贈了80萬港幣和745件文物,其妻陳水景及其子女又續捐了文物26件。
1998年7月,已故沈柔堅先生的家人為了繼承其遺志,將他的繪畫藝術作品85幅以及實物等捐贈給漳州市人民政府,政府移交給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1998年9月,漳州博物館新館開建,2001年4月完工,2007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
2014年12月,新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總面積36700平方米。
2017年11月,漳州市博物館新館正式建成交付使用。

建築格局


綜述

漳州市博物館佔地面積10畝,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內設“碧海雲帆——漳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沈柔堅書畫陳列”“康榮茂贈品陳列”“漳台族譜對接成果陳列”“漳州窯精品展覽”5個基本展覽陳列。

展廳

漳州市博物館“碧海雲帆——漳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展館主要分為海洋文明、源遠流長、風雲際會、月港崛起、大洋通衢、海貿遺珍六個部分展示,主要展示漳州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歷程。沈柔堅書畫陳列館則展出了沈柔堅的美術創作作品。康榮茂贈品室則詳細陳列了康榮茂的捐贈文物。

場館特色


漳州市博物館的展覽採用聲、光、電等多種現代科技並結合傳統工藝技術,運用投影技術、聲像設備、電腦觸摸屏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並設置了多個觀眾互動場景,將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有機結合。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新博物館則以閩南傳統建築元素“燕屋脊”為設計母題,時刻表達著漳州人對於過去美好記憶的尊重和延續。

館藏文物


綜述

據2020年4月漳州市博物館官網顯示,該博物館共有館藏文物數量10976件,其中一級文物73件、二級167件、三級1195件,主要來自該館舊藏,考古發掘、公安、工商緝私移交,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文物局撥交,社會捐贈,社會徵集等。這些藏品的特點是反映了漳州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文化風貌以及地域特色。如青銅時代虎林山遺址出土文物317件,明清時期漳州窯外銷瓷器905件與貿易貨幣“番銀”225件,以及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吳昌碩吳作人李可染等書畫名家作品1019件。館藏品按鑒定級別分,有珍貴文物1435件/套、一般文物3113件/套、未定級文物567件/套。

代表藏品

簡介圖片
三彩瓜形香盒出土於漳州窯,屬於明代瓷器文物,口徑6.2厘米,底徑3.9厘米,高5厘米模印成瓜形,蓋為直口,器身子母,卧足。淺黃胎,胎質疏鬆,除瓜蒂位置有施綠釉,其餘部位都施黃釉,蓋內未施釉,器身口沿露胎。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米色白釉箭筒出土於漳州窯,屬於清代瓷器文物,口徑21.5厘米,底徑22.2厘米,高70.6厘米,直口,圓唇,圓筒腹,卧足。灰白胎,施米色白釉,釉面瑩亮,開細小冰裂紋,足跟露胎。腹部貼塑洞石、花卉紋,近底部剔刻兩道弦紋,弦紋下模印一圈回紋。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青釉刻花花卉紋瓶出土於漳州窯,屬於清代瓷器文物,口徑13.5厘米,底徑12.0厘米,高38.0厘米,敞口,圓唇,束頸,溜肩,斜弧腹往下漸收,圈足。灰白胎,胎體厚重,施青釉,釉呈粉青色,部分泛淡禇色,釉面瑩潤,胎釉結合緊密。瓶身頸部刻劃蕉葉紋,肩部與近底部各模印一圈連續回紋,腹中部剔刻纏枝牡丹紋,用青花題“興寶樓,太保公,嘉慶二十三年吉置,東溪弟子蘇成胡答謝”款。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藍底白花大盤出土於漳州窯,屬於明代瓷器文物,口徑20.0厘米,底徑17.7厘米,高9.3厘米敞口折沿,圓唇,深弧腹,內直外斜式矮圈足。胎厚重呈灰白色,施藍釉,足內底未滿釉,足、底粘砂。盤面裝飾以白釉勾畫,口沿上滿繪盛開的海菊花,腹部繪兩組海草和兩組水螅,盤心描繪三朵盛開的海菊花,伴以零星飄蕩的海草。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五彩開光“福”字紋盤屬於明代瓷器,口徑37.8厘米,底徑18.5厘米,高9.2厘米,敞口,口沿微折,圓唇,淺弧腹,內直外斜式矮圈足。胎厚重呈灰白色,施白釉,足、底粘砂。釉面用紅、綠、藍三彩描繪,口沿繪折枝花卉圖案,腹部繪花草地四開光文字紋,開光內文字為“忠、孝、廉、節”,盤底繪雙龍火焰圖案,盤心為“福”字紋;外壁腹部紅彩雙圈紋內繪綬帶紋。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窯五彩開光花果紋盒屬於明代瓷器,口徑11.0厘米,底徑6.5厘米,高7.0厘米,蓋為圜形頂,直口;器身子母口,弧腹漸收,圈足。灰白胎,施白釉,有輕微的縮釉現象,口沿和足跟露胎。蓋頂紅彩雙圈紋內繪蓮花圖案,腹部紅彩弦紋內用紅綠彩繪錦地六開光花果圖案;器身腹部紅彩單圈紋內用紅綠彩繪錦地四開光花果圖案,近底部飾一道紅彩圓圈紋。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青花開光雙龍戲珠花卉紋大盤屬於明代瓷器,口徑38.0厘米,底徑19.6厘米,高8.0厘米,敞口折沿,圓唇,深弧腹,內直外斜式矮圈足。灰白胎,施白釉,足內底未滿釉,足、底粘砂。口沿上用青花描繪捲雲紋,腹部繪魚鱗地八開光花卉圖案,盤底青花雙圈紋內繪雙龍戲珠和捲雲紋。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米色白釉刻花牡丹紋瓢,喇叭口,尖圓唇,長腹直筒,中部鼓圓,刻劃牡丹花紋,上下各飾兩道弦紋。腹底外撇出棱,矮圈足,呈兩層台狀,足跟刮釉露胎,呈淡褐色,足內滿釉。足底內心陰刻印章紋篆書年號款“大清乾隆年制”,陽文。淺灰胎,胎質厚重,胎體緻密。外施米色白釉,釉面瑩亮,開細小冰裂紋。器內壁施釉至頸部,以下未施釉,露胎處可見明顯輪修製作痕迹。此器造型仿銅器,腹部鼓凸處用纖巧靈活、自然飄逸的線條刻劃出牡丹紋飾,使器物顯得古樸雋秀,加上漳窯紀年器稀少,彌足珍貴。 
漳州市博物館
漳州市博物館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2015年5月18日,為慶祝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漳州市博物館舉辦了“碧海雲帆—漳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活動。
2019年5月18-19日,漳州市博物館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在館內舉辦了“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活動,展出了漳州市博物館藏漳州窯素三彩文物。
2019年10月26日,為慶祝沈柔堅先生誕辰100周年,由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漳州市博物館和漳州市圖書館承辦的“柔如垂柳堅如竹——沈柔堅百年誕辰紀念展”在館內舉辦。

學術交流

2015年5月7日,漳州市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吳其生應邀至漳州城市職業學院做了題為《明清時期漳州窯》的專題講座。講座主要從漳州窯的歷史源流、明清時期漳州窯的產品種類、瓷器特徵、外銷情況及其影響等方面來介紹漳州窯的歷史概況。現場還通過比較漳州窯瓷器標本及其仿製品等方式讓聽眾對漳州窯有更加直觀的了解。

展覽活動


戰旗獵獵永飄揚——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歷史: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館、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2021年7月-2021年10月將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09:00-12:00,下午14:30-17:00。
每周一閉館。
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迎賓大道230號。
公交
乘坐漳州市1路、10路、23路公交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