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成公徑赴澠池會

保成公徑赴澠池會

《澠池會》全名《保全公徑赴澠池會》,主要寫戰國趙國藺相如兩次勝利出使秦國並與廉頗和好的故事。

劇情


戰國七雄紛爭,五國皆伏於秦,唯有趙國不服。秦昭公為佔有趙國的楚和氏玉壁,派使命到趙,要求趙遣人送玉壁至秦,換取秦國—卜五座城池,兩國修好;如若不從,干戈相見。趙國大將廉頗主張不送玉壁,如起干戈,兵來將迎,水來土堰。趙國中大夫藺相如亦深明秦昭公之詐,但又認為“他以城求壁而不與,曲在我矣。與之壁而不與我城,則曲在秦矣”,並主動請求奉壁往秦;如秦昭公無意償城,保證完壁歸趙,否則,自己永不還趙國。趙成公最後同意了藺相如的方案。
藺相如為什麼明知秦昭公奸詐,還是冒著極大風險,奉壁使秦?主要是為了防止“士馬相殘,庶民塗炭”,“播一個清史內名揚贊”,“因此上乘駿馬、跨雕鞍、披星月、冒風寒、完玉壁、要回還”,“憑著這唇槍舌劍定江山”,保證天下“河清海晏,黎庶寬安”,“也不望封官賜賞,則願的人馬平安”。可見藺相如奉壁使秦,完全是為了避免一場殘害蒼生的戰爭發生,為了滅一滅欺壓別國窮兵黷武的秦國威風,長一長趙國的志氣。
到了秦國,秦昭公一見玉壁,讚不絕口,詢問藺相如玉壁來歷。藺相如回答說:“這玉壁當初本不在趙國生,乃楚國荊山出此玉。有一人乃是卞和,得此玉進於楚公,楚公不識,次后卞和三進,楚公才知是玉,後來落在俺趙國”。秦昭公聽從白起之計,又改口說玉壁乃是“白石而已,虛得其名,非為寶也”。藺相如識破其詐,故意承認“此非真寶”,因為它“飢不可為糧飯,凍不可御風寒”,“如今惹禍招災患”。真正“世之大寶”,乃是“國之忠良”,如除佞奸的湯伊尹、伐暴殘的姜太公、孝子周公旦、忠臣殷比干,他們才真正是後人楷模,希世奇寶。藺相如重人不重物的一番談吐,使秦昭公非常尷尬,便又聽從白起之言,讓相如留玉壁於府中,回驛中安歇,來日再做道理。這分明是騙取玉壁之計。藺相如回答說:“這玉壁此一來呵,便留下秦國也。當此一日,公子差使命至趙國,言說秦國以十五座連城換此玉壁。令小官奉壁至此,公子所言玉壁非貴。如今小官將此玉壁,且回驛亭中,到來日聚集文武,小官對著文武,獻此玉壁,也顯的俺趙公敬公子之心。等公子與眾將計議停當了,公子先進這十五座連城圖樣,小官將去,可也顯的公子不失信與趙公也”。秦昭公料相如既入秦國,插翅難飛,答應了相如的要求。又私下向白起布置用圖樣換玉壁,不與城子,永拘相如於秦。藺相如卻夜出秦關,暗轉間道,完壁歸趙矣。秦昭公只好又聽從白起之言,邀趙成公出席澠池會,並設下酒酣擊鐘為號、二將舞劍、擒拿趙成公的計謀。
趙成公見藺相如不畏強秦,完壁歸趙,贊其“謀如伊尹,智若傅說”,“智過上古之賢”,加相如為上大夫。相如卻認為自己“不曾調鼎鼐,又不曾理鹽梅”,比不上那“濟為楫旱為霖伊傅比”,自己只不過是為“罷刀兵、安社稷”、“物阜民熙”而盡為臣之力罷了。大將軍廉頗對加封藺相如與己同列不服,認為他“無汗馬之功,憑口舌而已”。趙成公則堅持認為“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論相如之功,實不在他人之下”。正在這時,秦國使命又來請趙成公赴澠池會。廉頗責怪相如奉壁使秦,邀買功名,濫叨爵祿,惹起刀兵,提出不可赴會,率領雄兵,與其對敵的主張。藺相如不以廉頗妒忌忠良為意,而以定國安邦為重,反對“謀動干戈,境內分崩,四分離析”,主張“敘彝倫,躬行仁義”,“效唐虞太平之治”。因為訴諸武力,“商賈每阻了行旅,莊農每費了耕織,將他這倉廩耗散,府庫空虛”,而施謀鬥智則可以避免這些損失,因此他主張“不必多點軍兵,枉費糧草,則要百十騎人馬,小官獨自保主公赴澠池會去”,並以“六陽會首”做擔保。廉頗和他打賭,說“相如,你若保主公無事回還,我面搽紅粉,劍去髭鬢也”。
藺相如早料到秦昭公設此澠池會,“休想他出紅妝歌舞歡娛,止不過齊臻臻列著士卒,明晃晃伏著鉞斧”,他已作好文來文對,武來武當的準備。秦昭公和趙成公“敘寒溫”、“讓座位”、碰酒杯、“飲芳醑”之後,問趙成公為何不引軍將,只帶一人,“你國敢無有什麼文武賢才么”?藺相如代成公答道:“秦公,想俺趙國非無文武,因主公設此一會,要修兩國之好,因此俺主公則領小官相如跟隨前來也”。藺相如又針對秦昭公輕視自己不知“今古前賢,聖學仁義”,來了一通“講聖賢,論今古”的高談闊論,又曆數戰國七雄能文善武之人,說得秦昭公無言以對,卻要求趙成公筵前鼓瑟以助樂,藺相如針鋒相對提出:“秦公,我趙公鼓瑟,請公擊缶”。昭公不肯,相如威脅說:“秦公不肯,這五步之內,臣請以頸血濺大王”!秦昭公只得答應:“大夫,我擊缶則便了”。但是又提出:“成公可將十五城與我為壽,免兩國之刀兵”。相如毫不退讓,要秦昭公以咸陽城作為“回奉之物”。秦昭公以“文”的一手鬥不過相公,又動武的。先命刀斧手靠前,再命大將康皮力筵前舞劍。相如與康君力同舞,並揪住秦昭公說道:“你手下將若有個向前來,我先殺大王”!要求秦昭公送他君臣出澠池。這時廉頗領兵前來接應,秦昭公只好放趙成公離去。
趙成公見相如累建大功,封相如為上卿,設筵慶賞。廉頗不服,指使眾多虞侯蒼頭把退席告回的相如毆打一頓。相如對廉頗這種與他爭功奪寵的作法忿氣填胸,回家之後“染病”不出。廉頗派呂成打探動靜,藺相如表示:秦公尚且不懼,豈怯廉頗哉!他之所以迴避廉頗者,主要是考慮國家的安危,正所謂“俺須是一殿臣,勝似那通家好”,但願“俺兩個竭力推誠輔聖朝,同做立國安邦的這大寶”。廉頗為相如寬洪大量、盡心報國的精神所感動,深愧己之所為,肉袒負荊,至門謝罪,二人遂成刎頸之交。恰在這時,秦昭公因忌恨相如之才,派康皮力范當災領兵索戰,單搦藺相如出馬。廉頗一馬當先,相如操鼓相助,一舉擒拿康皮力、范當災二將。

藝術


此劇主要寫藺相如在處理與強秦及廉頗關係上顧全大局,不以個人為念的胸懷智謀和膽略。劇中藺相如與秦昭公關係及與廉頗關係兩條線索交互發展,互相照應,使藺相如性格得到較為充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