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工商職業學院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

徠貴州工商職業學院是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納入國家計劃內統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坐落於風景秀麗濱湖城市清鎮,地處貴州(清鎮)職教城核心位置。

現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教育學院、大數據學院、大健康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會計學院等十個分院。

學校簡介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現有會計學院、護理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設計與工程學院、體育學院等六個分院。學生在百花湖的碧波、紅楓湖的秀水旁陶冶情操、鍛煉思維、歷練人生、編織夢想,積聚著走向未來的信心和力量。
學院堅持“以父母之心育人”的教育理念,秉承“幫助學生成功”的辦學宗旨,致力於為學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務。學院獨特的辦學理念、寬鬆的學校氛圍、強大的師資配置、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得學生和家長好評。學院注重畢業生就業工作,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7%以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辦學以來,牢記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幫助學生成就夢想”的辦學宗旨;恪守“自強、卓越、報國”的校訓精神;學院緊緊圍繞國家、貴州省發展戰略,推進內部雙元、校企協同,認真落實職業教育三個融入,以“大健康、大數據、大財經、大工程、大人文”為主線,開設有符合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30餘個專業(方向),致力於為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培養“動手能力強、職業素質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學院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狠抓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落實意識形態和安全穩定工作責任制,以黨建文化為主線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堅持用雙師,引大師,著力推動“三聲進課堂”“五大教學工程”;加大校內外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做實“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實踐教學環節,著力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水平;將“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業文化”育人項目作為第二、三課堂的重要途徑;以“三率一薪”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連續多年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學院貫徹落實貴州省教育精準扶貧政策,開展“一個不能少”資助計劃,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
學院獨特的辦學宗旨、職業化的育人氛圍、優良的雙師隊伍、優質的教學效果、高品質的就業質量、完善的基礎辦學條件深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好評,得到省市各級政府的肯定。2019年,省級骨幹專業、大師工作室、教學團隊三個項目進一步提升,師生參加國家、省級技能大賽取得國家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5項、省級賽一等獎6項、省級賽二等獎18項、省級三等獎18項,優秀組織獎1項;同時,在國家、省級文體藝活動獲得國家級獎項7項、省級獎18項。2019年學院被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評為“貴陽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信息公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高等學校信息,促進高等學校依法治校,根據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高等學校在開展辦學活動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製作、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公開。
第三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全國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統籌推進、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
第四條 高等學校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建立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和各項工作制度。
高等學校公開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和學校安全穩定。
第五條 高等學校應當建立健全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明確審查的程序和責任。高等學校公開信息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對擬公開的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有關信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審批的,高等學校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准不得公開。
第六條 高等學校發現不利於校園和社會穩定的虛假信息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範圍內及時發布準確信息予以澄清。
第二章 公開的內容
第七條 高等學校應當主動公開以下信息:
(一)學校名稱、辦學地點、辦學性質、辦學宗旨、辦學層次、辦學規模,內部管理體制、機構設置、學校領導等基本情況;
(二)學校章程以及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
(三)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四)各層次、類型學歷教育招生、考試與錄取規定,學籍管理、學位評定辦法,學生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情況等;
(五)學科與專業設置,重點學科建設情況,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與圖書藏量,教學與科研成果評選,國家組織的教學評估結果等;
(六)學生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助學貸款與勤工儉學的申請與管理規定等;
(七)教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崗位設置管理與聘用辦法,教師爭議解決辦法等;
(八)收費的項目、依據、標準與投訴方式;
(九)財務、資產與財務管理制度,學校經費來源、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財政性資金、受捐贈財產的使用與管理情況,儀器設備、圖書、藥品等物資設備採購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標;
(十)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處置情況,涉及學校的重大事件的調查和處理情況;
(十一)對外交流與中外合作辦學情況,外籍教師與留學生的管理制度;
(十二)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需要公開的其他事項。
第八條 除第七條規定需要公開的信息外,高等學校應當明確其他需要主動公開的信息內容與公開範圍。
第九條 除高等學校已公開的信息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科研、工作等特殊需要,以書面形式(包括數據電文形式)向學校申請獲取相關信息。
第十條 高等學校對下列信息不予公開: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涉及商業秘密的;
(三)涉及個人隱私的;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學校規定的不予公開的其他信息。
其中第(二)項、第(三)項所列的信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高校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可以予以公開。
第三章 公開的途徑和要求
第十一條 高等學校校長領導學校的信息公開工作。校長(學校)辦公室為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學校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具體職責是:
(一)具體承辦該校信息公開事宜;
(二)管理、協調、維護和更新該校公開的信息;
(三)統一受理、協調處理、統一答覆向該校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
(四)組織編製該校的信息公開指南、信息公開目錄和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五)協調對擬公開的學校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六)組織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的內部評議;
(七)推進、監督學校內設組織機構的信息公開;
(八)承擔與該校信息公開有關的其他職責。
高等學校應當向社會公開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名稱、負責人、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繫電話、傳真號碼、電子郵箱等。
第徠十二條 對依照本辦法規定需要公開的信息,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學校網站、校報校刊、校內廣播等校內媒體和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校外媒體以及新聞發布會、年鑒、會議紀要或者簡報等方式予以公開;並根據需要設置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或者電子屏幕等場所、設施。
第十三條 高等學校應當在學校網站開設信息公開意見箱,設置信息公開專欄、建立有效鏈接,及時更新信息,並通過信息公開意見箱聽取對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四條 高等學校應當編製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並及時公布和更新。信息公開指南應當明確信息公開工作機構,信息的分類、編排體系和獲取方式,依申請公開的處理和答覆流程等。信息公開目錄應當包括信息的索引、名稱、生成日期、責任部門等內容。
第十五條 高等學校應當將學校基本的規章制度彙編成冊,置於學校有關內部組織機構的辦公地點、檔案館、圖書館等場所,提供免費查閱。
高等學校應當將學生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分別彙編成冊,在新生和新聘教師報到時發放。
第十六條 高等學校完成信息製作或者獲取信息后,應當及時明確該信息是否公開。確定公開的,應當明確公開的受眾;確定不予公開的,應當說明理由;難以確定是否公開的,應當及時報請高等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審定。
第十七條 屬於主動公開的信息,高等學校應當自該信息製作完成或者獲取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公開的信息內容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后20個工作日內予以更新。
學校決策事項需要徵求教師、學生和學校其他工作人員意見的,公開徵求意見的期限不得少於10個工作日。
法律法規對信息內容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八條 對申請人的信息公開申請,高等學校根據下列情況在15個工作日內分別作出答覆:
(一)屬於公開範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獲取該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二)屬於不予公開範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三)不屬於該校職責範圍的或者該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對能夠確定該信息的職責單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單位的名稱、聯繫方式;
(四)申請公開的信息含有不應當公開的內容但能夠區分處理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提供可以公開的信息內容,對不予公開的部分,應當說明理由;
(五)申請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申請人逾期未補正的,視為放棄本次申請;
(六)同一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重複向同一高等學校申請公開同一信息,高等學校已經作出答覆且該信息未發生變化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不再重複處理;
(七)高等學校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的其他答覆。
第十九條 申請人向高等學校申請公開信息的,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者證明文件。
申請人有證據證明高等學校提供的與自身相關的信息記錄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高等學校予以更正;該高等學校無權更正的,應當轉送有權更正的單位處理,並告知申請人。
第二十條 高等學校向申請人提供信息,可以按照學校所在地省級價格部門和財政部門規定的收費標準收取檢索、複製、郵寄等費用。收取的費用應當納入學校財務管理。
高等學校不得通過其他組織、個人以有償方式提供信息。
第二十一條 高等學校應當健全內部組織機構的信息公開制度,明確其信息公開的具體內容。
第四章 監督和保障
第二十二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對全國高等學校推進信息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
高等學校主管部門應當將信息公開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高等學校領導幹部考核內容。
第二十三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將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幹部崗位責任考核內容。考核工作可與年終考核結合進行。
高等學校內設監察部門負責組織對該校信息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應當有教師、學生和學校其他工作人員代表參加。
第二十四條 高等學校應當編製學校上一學年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並於每年10月底前報送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還應當報送其上級主管部門。
第二十五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評議制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教師、學生等有關人員成立信息公開評議委員會或者以其他形式,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評議,並向社會公布評議結果。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高等學校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學校內設監察部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舉報;對於中央部委所屬高等學校,還可向其上級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並以適當方式向舉報人告知處理結果。
第二十七條 高等學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者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對高等學校直接負責的主管領導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高等學校主管部門依據有關規定給予處分:
(一)不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
(二)不及時更新公開的信息內容、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的;
(三)公開不應當公開的信息的;
(四)在信息公開工作中隱瞞或者捏造事實的;
(五)違反規定收取費用的;
(六)通過其他組織、個人以有償服務方式提供信息的;
(七)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的。
高等學校上述行為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高等學校應當將開展信息公開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為學校信息公開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所稱的高等學校,是指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其中包括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以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信息公開,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條 已經移交檔案工作機構的高等學校信息的公開,依照有關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
第三十一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制訂實施辦法。高等學校應當依據本辦法制訂實施細則。

院系設置


主要院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航空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教育學院、智能與數字工程學院、大健康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會計學院。
2020年開設有:會計、財務管理、審計、護理、助產、中醫養生保健、藥品經營與管理、中醫康復技術、社會體育(跆拳道與空手道職業教練方向)、廣告設計與製作、室內藝術設計、建築設計、建築室內設計、建築工程技術(項目管理方向)、建築工程技術(工業與民用建築方向)、建設工程監理、工程測量技術、工程造價、道路橋樑工程技術、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消防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空中乘務、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旅遊管理、高速鐵路客運乘務、酒店管理、雲計算技術與應用、電子商務、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區塊鏈方向)、計算機網路技術(5G方向)、電子商務(跨境電商方向)、軟體技術。

師資力量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同時還聘請了一批來自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由專家教授和“雙師型”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成立有攝影協會、瑜伽協會、跆拳道社、文學社、足球協會、街舞協會、電影協會、籃球協會、電子競技社、音樂協會等學生社,學生管理實施學生自治,成立由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大學生後勤服務管理中心、公寓自治委員會、校衛隊等多個學生自治委員會。

辦學規模


學院教學設施完備,現有完善的教學計算機、圖書館藏書、電子圖書。建有大學生戶外拓展訓練基地、護理、會計、ERP沙盤、網路綜合布線、茶藝、建築測量、建築裝飾材料、駕駛培訓基地等數十個實驗實訓室。國際標準的田徑跑道和足球場,有學生公寓和教師公寓、學生食堂、超市、自助銀行,網路及通訊營業廳、文具店、照相館、奶茶蛋糕店、洗衣店、理髮店等一應俱全,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學生服務社區,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學校榮譽


(一)歷年省級獲得大賽冠軍項目一覽
2014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技能大賽一等獎
2014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護理技能大賽一等獎
2014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程造價技能大賽一等獎
2014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數字測圖大賽一等獎
2015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ERP企業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一等獎
2015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護理技能大賽一等獎
2016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ERP沙盤模擬比賽一等獎
2016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旅遊服務一等獎
2016年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子乙組1500米第一名
2016年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子甲組三級跳遠第一名
2016年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子甲組1500米第一名
2017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技能大賽一等獎
2017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子商務一等獎
2017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建築工程識圖一等獎
2017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發動機電控系統檢測與維修一等獎
2017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車身電氣檢測與維修一等獎
2017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英語口語大賽一等獎
2018年貴州省技能大賽(教師組)護理技能一等獎
2018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高職課堂教學賽項一等獎
2018年貴州省技能大賽電子商務一等獎
2018年貴州省技能大賽非英語專業組英語口語一等獎
2018年貴州省技能大賽(高職組)護理技能一等獎
2018年貴州省第十屆運動會空手道型男子甲組第一名
2018年貴州省第十屆運動會空手道組手女子甲組58KG第一名
2018年貴州省第十屆運動會空手道組手男子甲組62KG第一名
2019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英語口語比賽一等獎
2019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組專業數字影音後期製作技術賽項一等獎
2019年貴州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商務賽項一等獎
(二)歷年全國大賽獲獎項目一覽
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ERP企業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三等獎
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技能大賽二等獎
2014年全國大眾跆拳道精英挑戰賽團體第三名
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ERP企業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二等獎
2015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廣告創意大賽一等獎
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ERP沙盤模擬三等獎
2018年第二屆全國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團隊一等獎
2018年第二屆全國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個人一等獎
2018年第二屆全國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個人三等獎
2018年“科雲杯”全國職業院校財會職業能力大賽(高職組)全國網路賽一等獎
2018年第四屆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匠心。職場秀”簡歷精英挑戰大賽一等獎
2018年第四屆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匠心。職場秀”簡歷精英挑戰大賽二等獎
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商務技能比賽二等獎
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護理技能全國二等獎
2018年“科雲杯”全國職業院校財會職業能力大賽(高職組)全國網路賽)二等獎
2018年全國空手道錦標系列賽第一站男子團體型第三名
2018年中國大學生跆拳道(品勢)錦標賽男子乙組團體品勢第三名
2018年中國大學生跆拳道(品勢)錦標賽女子乙組高度擊破第三名
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市場營銷技能(高職組)賽項二等獎
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英語口語賽項二等獎
2019年“科雲杯”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稅務技能大賽網路選拔賽一等獎
2019年“科雲杯”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稅務技能大賽網路選拔賽二等獎
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護理技能賽項三等獎
(三)2017年代表貴州省參加以下賽事
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技能比賽
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子商務比賽
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建築識圖比賽
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發動機電控系統檢測與維修比賽
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車身電氣檢測與維修比賽

辦學宗旨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自建校以來,就一直堅持“幫助學生成就夢想”的辦學宗旨,其核心是“幫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貴州工商職業學院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建立並實施管理育人、活動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協同育人的教育體系。

辦學理念


老師對學生的負責和關愛是教育成敗的關鍵。貴州工商職業學院堅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即用全體貴州工商職業學院人的“五心教育”(愛心、信心、細心、關心、耐心),來幫助、培育學生,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把學生培養成為“職業道德好、職業態度好、職業精神好、職業素養好、職業技能好”的“五好青年”。

校訓


【自強、卓越、報國】—貴州工商職業學院校訓
自己努力向上。自我勉勵,奮發圖強。使自己變優秀。為國家效力盡忠。

學校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楊元華
校長王永福
常務副校長尹藝霏
副校長潘毅、曹昌海、段亞平、劉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