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葉槭

槭樹科槭屬植物

五小葉槭是(學名:Acer pentaphyllum Diels)是槭樹科槭屬植物,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常裂成不規則的薄片脫落。狀複葉,有小葉4-7,通常5。傘房花序,由著葉的小枝頂端生出,無毛;總花梗長1-1.5厘米。小堅果淡紫色,凸起,直徑5毫米,略被疏柔毛;翅淡黃綠色,張開近於銳角或鈍角;果梗細瘦、長2-3厘米,無毛;總果梗長1.5-2厘米。花期4月,果期9月。

分佈於中國四川西部。生長於海拔2300-2900米的疏林中。

徠五小葉槭對研究槭樹科植物的起源和演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不可多得的城鎮園林景觀樹種。

物種簡介


五小葉槭是奧地利博物學家約瑟夫·洛克(J. F. Rock)於1929年在中國四川木里縣發現並引種到國外的,由德國的迪爾斯(Diels)教授於1931年命名。1948年,中國植物學界老前輩胡先驌和鄭萬鈞將其定為槭屬一個新組-五小葉槭組。但是由於原產地種群數量很少,且很難通達,國外的極少量五小葉槭都是第一次引種后存留在美國的母樹繁衍的,這株母樹也於1991年死去。中國國內在過去十幾年中一直也在尋找五小葉槭種群,已知的個體數量大約為100多株。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該植物已經在原產地滅絕。直到1982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進行橫斷山植物考察時,在位於四川貢嘎山西坡九龍縣的雅礱江支流九龍河邊,意外地採集到一份五小葉槭標本。這一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的珍稀物種的重新出現,立刻引起了國內外植物學界和園藝學界的關注。2006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印開蒲在四川雅江縣麻郎錯鄉沃洛希村附近的雅礱江邊再次發現了一個五小葉槭種群。2007年7月中國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又在九龍縣呷爾鎮洛莫村發現五小葉槭種群分佈。

形態特徵


五小葉槭
五小葉槭
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常裂成不規則的薄片脫落。小枝圓柱形,無毛;當年生枝紫色,多年生枝紫褐色,有橢圓的皮孔。冬芽圓錐狀,鱗片卵形,先端銳尖,紫色,復瓦狀排列。掌狀複葉,有小葉4-7,通常5;小葉紙質獷窄披針形,長5-9厘米,寬1.4-1.7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全緣;小葉柄長5-8毫米,淡黃色,無毛;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麵灰白色,略被白粉,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17-19對、在兩面均僅微顯著;葉柄長6-7厘米,淡紫色,無毛。
傘房花序,由著葉的小枝頂端生出,無毛;總花梗長1-1.5厘米;花淡綠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長圓卵形,長2.2-2.5毫米;花瓣5,長圓形或狹長圓形,長3.5-4毫米;雄蕊8,花絲無毛,長6毫米,花藥黃色,卵圓形,在兩性花中雄蕊較短;花盤位於雄蕊的外側;子房被淡黃色疏柔毛,花柱無毛,柱頭反卷。小堅果淡紫色,凸起,直徑5毫米,略被疏柔毛;翅淡黃綠色,寬1厘米,連同小堅果長2.5-2.8厘米,張開近於銳角或鈍角;果梗細瘦、長2-3厘米,無毛;總果梗長1.5-2厘米。花期4月,果期9月。

產生生境


分佈僅限於中國四川雅礱江及其支流(木里、九龍、卡拉和麥地龍)海拔2200-3000米的河谷地帶。分佈區屬高原半濕潤氣候,乾濕季節明顯,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9月最多),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不到全年總量的6%。區內地勢起伏大,北部為山原地貌,南部山高谷深,相對高差1000米以上,屬高山峽谷地形,雅礱江由北而南縱貫全境。九龍氣象站位於九龍河上游九龍縣呷爾鎮,與五小葉槭分佈區域處於同一氣候單元,其資料可作為分析研究區氣象要素的重要依據。根據九龍氣象站歷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06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777.8毫米(水面蒸發);多年平均氣溫8.8℃,極端最高氣溫31.7℃,極端最低氣溫-15.6℃;多年平均相對濕度61%,歷年最小相對濕度為0;多年平均風速2.7米/秒,最大風速20.7米/秒;多年平均降雪日數35.8天,積雪深度10厘米;多年平均霜日數76天。
五小葉槭
五小葉槭

生長繁殖


種子採收后必須進行混濕沙藏60天以上,否則種子發芽緩慢且發芽率低,如混沙前種子含水率低可用清水浸種24小時,3倍於種子的濕沙混合均勻后埋藏,種子數量少可以裝入尼龍袋埋入沙坑。第二年3月上、中旬取出沙藏種子,室內催芽。勤翻動,視乾濕情況噴洒水,一般15-20天有裂嘴露芽的種子時播種。大田育苗開溝條播,溝深二三厘米,行距20厘米,覆土1.5-2厘米。容器育苗每袋播種2粒,覆土1厘米。發芽或裂口的種子播后6-8天開始萌發出土,長出2-4對真葉時間苗,每米播種行保留苗木15-20株。

栽培技術


苗木移栽:用作園林綠化苗木培育時需要移栽,起苗時盡量少傷根。苗木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最好,其他如石礫土、黃土均可,黏土栽培生長差,忌積水。幼苗栽植深度以原根莖部位為準,過深或過淺都不利於苗木生長。
選地:栽植於海拔800-1700米的山區。要求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富含有機質的壤土。
造林時間:春季造林,小隴山林區在3月份造林。成片造林要把林地清理乾淨,穴狀整地規格30厘米×30厘米×40厘米,清除樹樁、樹根、石塊、草根等,每穴栽苗1株,保持根系平展不彎曲,分層填土踩實即可。造林后第一二年6月份和9月份各割草1次,6月份撫育時擴穴1次,第三年7月份幼林撫育1次,清理林內的纏繞植物。

主要價值


五小葉槭對研究槭樹科植物的起源和演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不可多得的城鎮園林景觀樹種。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極危。

瀕危原因

五小徠葉槭的生存面臨著幾大直接威脅。最大的威脅因素便是集中放牧,其中多是山羊、綿羊或是牛群。另外也有一些氂牛和鹿活動的痕迹。一些小樹苗生長在無法夠得著的地方,還有很多長在灌木叢中,這使五小葉槭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保護。第二大主要威脅是砍伐木柴。許多樹木都有被反覆砍伐過的跡象。雅礱江峽谷中的農村地區主要依靠伐木取火。另外那裡也有大規模伐木作業存在。山谷幽深,修建公路常常需要砍伐大片樹木,而這些公路往往都建在河流之上,所經地區恰恰就生長著五小葉槭。遇到雨季,路段被衝垮,於是又需要大量砍伐重新鋪路。而公路的修復又對五小葉槭的生存構成了二次威脅。另外兩大潛在的極具破壞性的威脅是火災和滑坡。由於五小葉槭的種群很小,一場大火或是一個大的山體滑坡就有可能摧毀整片五小葉槭林。地震、集中砍伐加上山體坡度大,使得這裡滑坡現象很普遍。兩個五小葉槭居群的下游地區計劃修建大壩,這雖然並不直接威脅五小葉槭,卻是最令人擔憂的一大威脅。一旦修建了大壩,河流水位提升,將會淹沒大量甚至全部的五小葉槭。

保護措施

1.提高五小葉槭保護等級: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基礎上,分析該物種的重要性程度和脆弱性程度,提高保護等級,以進一步提高公眾保護意識。
2.加大棲息地保護力度:在現有棲息地範圍的基礎上,建議擴大保護小區面積,以生態補償或者林地贖買的方式補償當地老百姓,以利公眾的自覺保護,促進種群的自然恢復。對於水電開發所影響的棲息地,林業主管部門應積極與水電業主按相關政策和規定協商,將業主納入到保護責任制,並承擔相關的保護費用。
3.加大人工種群的恢復力度:在現有培育試驗的基礎上,加大投入擴大人工群落的面積,並將其作為彩葉樹種進行城市綠化,保護與利用並重,進一步促進更大範圍公眾的保護意見。
4.加大籌資力度:繼續爭取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經費,同時多方籌資,可以考慮以提供人工種源吸收社會資金用於保護,統籌天保等林業重點工程用於保護。
5.加大保護制度建設進一步落實保護責任制,在林業主管部門設置專人,並以多種形式吸納人才,進行該物種的調查與研究,同時以社區共管的方式,引導棲息地範圍的群眾自覺建立“保護鄉規民約”,確定保護行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