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鎮

甘肅省嘉峪關市

新城鎮位於市東北側,距市區約30公里,全鎮下轄觀蒲村、泥溝村、中溝村、新城村、長城村、野麻灣村、橫溝村、安遠溝村共8個行政村,總面積270多平方公里。

鎮情概況


2002年末,新城鎮總面積224平方公里,有耕地23756畝,天然牧草9.1萬畝,水域5922畝,戈壁面積175499畝,沙漠面積14745畝,林地10317畝。造林綠化面積7510畝,綠化覆蓋率達到2.2%。水利設施完善,有271公里水渠,84眼機井,以及拱北梁水庫和鍋蓋梁水庫。
2002年末,新城鎮轄7個行政村。副科級以上黨政幹部8人,鎮所屬單位正式職工49人,臨聘人員18人。駐鎮單位11個,鎮屬站所10個。全鎮有鎮鎮企業282家(其中交通運輸、旅遊服務企業211家,占企業總數的74%),其中集體企業11家,私營企業1家,其餘為個體企業。鎮鎮企業從業人員1128人,占農村勞動力的22.4%。
2002年,完成農村社會總產值13143.9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5066.99萬元,二、三產業產值8077萬元。財政收入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9.33元。

自然地理


嘉峪關市新城鎮土地肥沃,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屬典型的戈壁沙漠氣候,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所產的瓜果含糖量高 , 味道甜美。

特色產業


全鎮西甜瓜產業主要集中在野麻灣、長城兩個村,尤其是野麻灣的西瓜遠近聞名,已經成為一個優質品牌,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售價高於周邊地區的同類產品,所種植的“京欣”、“綠欣”西瓜和“鬱金香”、“金帝”甜瓜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旅遊


有魏晉墓、明長城、伊斯蘭教香太師廟、李陵碑、新城林場、乾園山莊、草湖等文物古迹和旅遊景點。

新農村建設


採取多種形式,廣泛發動農戶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加大畜禽新品種引進改良推廣力度,加快畜牧養殖小區和農戶後院養殖暖棚建設,不斷擴大種群數量,畜牧養殖業取得重大突破,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到今年8月底,全鎮畜禽存欄總量達到31500頭只,較上年同期增加5600頭只,增幅17.8%,規模養殖戶達到844戶。養殖小區快速發展,中溝村天韻養殖小區完成投資400萬元,圈舍建設面積1700平方米,存欄能繁母豬200頭,計劃帶動農戶150戶;規劃佔地面積16300平方米的中溝四組養殖小區正在建設,現已完成場區平整和圍牆建設,建成標準暖棚圈舍建設11棟,農戶後院標準化暖棚建設積極推進,集後院暖棚建設、後院整治、後路疏通、沼氣池建設為一體的農戶後院整治示範工程正在中溝六組進行統一建設。畜牧養殖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便民服務


嘉峪關市新城鎮計生辦工作人員的手機鈴聲經常響個不停。原來為了方便廣大育齡群眾少跑路,坐在家裡就能了解和諮詢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優先優惠及獎勵扶助政策、避孕節育和生殖保健知識,新城鎮計生辦為每一位工作人員印製了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卡,併發放到全鎮每個農戶的家中。優質服務卡的服務項目有:如何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一孩《生殖保健服務證》、符合再生育對象《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和該享受那些計劃生育優先優惠政策、獎勵扶助政策等等。
近年來,隨著嘉峪關市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特別是新城鎮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的提高,群眾對計劃生育的需求也在明顯增加,原來的服務形式和項目已滿足不了群眾的需求。新城鎮計生辦及時增加和拓寬服務項目,每月對重點管理對象進行上門隨訪,了解和解決群眾在生育、生產和生活上的困難,為新婚夫婦免費送去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的葉酸製劑和《生育保健服務證》,為孕婦上門做孕檢,為產後一個月的產婦送去產褥期保健和新生兒護理知識,為計劃生育手術后的育齡婦女進行保健諮詢,送獎勵扶助政策以及其他優先優惠政策,為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和新增兩女結紮戶兌現800元的養老儲蓄。群眾高興地說:現在計劃生育服務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細心周到,為我們解決了許多困難。
通過優質服務,廣大群眾的生育觀念進一步轉變,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計劃生育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人口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水平得到了提升。

經濟發展


1、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為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2002年,全鎮共落實農作物播種面積23756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806畝,比上年減少3227畝,經濟作物面積18950畝,比上年增加3227畝,結構調整后糧經比達到20∶80。農牧業發展上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五大優勢產業:制種產業,洋蔥產業,西甜瓜產業,蔬菜產業,養殖產業。
2、積極改善生態環境和鎮村面貌,努力完成植樹造林綠化任務。2002年,鎮黨委、鎮政府嚴格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標準,嚴把造林質量關,全力以赴,積極植樹造林,綠化美化環境。全鎮共調進11個品種的喬灌木樹苗53.4萬餘株(包括檉柳基地20.4萬株),主要品種有新疆楊23.5萬株,二白楊2萬株,其它品種共7.5萬餘株,調進的苗木數量是上年的2.5倍多。為了使樹苗隨到隨種、確保成活,鎮黨委、鎮政府努力做到領導到位、資金到位和工作到位,實行責任承包制,制定了在指定地段規定“誰種,誰管,誰受益”的政策,上下形成“鎮有人管、村有人負責、樹有人栽種管護”的制度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確保了全鎮綠化任務的順利完成。共動用機械台站3500個,開挖土方1.5萬立方米,平整土地1000畝,回填樹溝土方1.2萬立方米,總投入摺合資金50多萬元,完成造林面積2450畝,育苗72畝,其中新植防護林2374.2畝,林帶12公里,公路補栽摺合面積54.8畝,經濟林21畝。同時,鎮村兩級投資3萬多元,在公路沿線的橫溝、野麻灣、長城三個村委會所在地新建了三個花壇,並調進觀賞樹苗進行綠化、美化改造,使原有的臟、亂、差面貌得以改善。
3、積極行動,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工作。稅費改革工作,根據“三個確保”的目標要求和“減輕、規範、穩定”的原則順利開展。鎮黨委、鎮政府領導班子多次召開專題聯席會議,認真系統地學習省、市有關稅費改革的方針政策,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在吃透政策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大力宣傳動員,精心安排部署,不斷制定新的辦法措施,扎紮實實地開展好工作。從6月1日開始,入戶核查計稅面積,續簽了最後96戶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共核實2099戶農戶的計稅面積21136.22畝。同時還清理出各類欠款1189736.3元,清理核定各村債權款項1816214.21元,清理核定各村債務款項1514280.6元。到8月6日,定產、定稅全部到戶並張榜公布,農民承擔義務明白卡發放完畢。經過審定和核算,全鎮農業稅計稅常年產量為每畝383公斤,農業稅及附加總額為707186元,其中正稅589322元,附加117864元。按新的稅收政策,全鎮財政稅收任務目標完成,鎮財政收入達到240萬元。
4、繼續改善水利基礎設施,進行渠道建設。以“U”型渠道襯砌為主的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改善全鎮生產條件的利民工程。通過這幾年的建設,全鎮幹部群眾都認識到建設“U”型渠道,降低水費成本,提高灌溉速度的重要性。2002年,全鎮建設“U”型渠道40.2公里,同時,在市農林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籌集資金,多方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泥溝村渠道進行改造。該工程5月4日正式開工建設,投資53萬元,改造了6公里灌溉總渠。
5、通過示範帶動,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002年,將農業結構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把養殖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加大種草力度,配合畜牧業發展。在已經引種美國苣菊草、魯梅克斯草、松香串葉草等飼草品種的基礎上,又新引進大葉紫花苜蓿等新品種,新種植飼草300畝,飼草面積累計達到500畝。二是摸清畜牧業發展現狀,加大防疫、免疫力度。從3月份開始,對全鎮畜禽存欄數、規模養殖戶及畜牧業生產狀況做了摸底調查。如期完成了全鎮境內的豬、牛、羊進行五號病防治及打耳標工作。三是建立肉牛、肉羊養殖示範基地。引導農戶以家庭養殖為主要形式,以示範基地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基地+農戶的模式,走養殖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子,發展畜禽養殖。鎮政府制定並落實優惠政策,按養殖規模分別達到5頭牛、30隻羊、10頭豬以上的標準,給養殖戶1.5萬元的一年貼息貸款,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橫溝村落實示範養殖農戶14戶,中溝村計劃用兩年時間實現“萬羊村”目標,八、九月份村幹部自己拿錢,先後兩次組織農民到山東引進小尾寒羊260隻,發展農戶30多戶,部分農戶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6、營造“三個環境”,大力發展鎮鎮企業。鎮鎮企業工作通過明確目標、制定措施、克服困難、狠抓落實。一是抓好工業企業集約生產經營,炭黑廠、造紙廠和幾家麵粉廠經營狀況良好。二是加強農業開發項目建設。靜海生態養殖廠投資25萬元完善了基地建設,為今後發展打好了基礎。三是積極招商引資。2002年引進新項目3個,其中一是長城綠色農業示範區項目;二是中溝村脫水蔬菜廠項目;三是龍騰釀造有限公司項目。全年完成鎮鎮企業產值8077萬元。
7、基礎建設。全年完成居民點改造54戶,占任務的108%,累計完成2006戶。完成農戶裝電話320戶,總裝話戶數達到1350戶,佔全鎮總戶數的64.3%。完成農戶裝閉路電視86戶,累計達到1414戶,佔全鎮總戶數的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