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

藥物

鹿角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后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鹿角味咸,藥性溫。歸腎、肝經。鹿角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多肽類、多糖、有機物質、無機元素等。其中,氨基酸、多肽類和多糖是鹿角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鹿角
● 英文名:Lujiao
● 拉丁名:Cervi Cornu
● 別名:斑龍角

功效與作用


● 鹿角有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鹿角有抗乳腺增生、抗腫瘤、降血糖、抗骨質疏鬆、抗炎等作用。
● 鹿角可治療腎陽不足、腰脊冷痛、陽痿遺精、乳癰初起、陰疽瘡瘍、瘀血腫痛等。
● 有臨床報道顯示,鹿角可治療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鹿角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鹿角。
● 陰虛火旺者,禁止服用鹿角。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鹿角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鹿角前請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鹿角


● 鹿角可煎湯內服,或如丸散劑,也可研末吞服,用藥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湯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6~15克,研末內服,每次使用劑量為1~3克。
● 外用時,取適量鹿角燒后研末,與苦酒調製后外塗患處,可治療癰疽發背。
● 鹿角可泡酒使用。
● ● 魚鰾鹿角酒(內服):將鹿角和黃魚鰾炒后研末泡入黃酒飲用,可祛風濕、通經絡、補肝腎、益氣血,主要用於肝腎虛弱、氣血不足、風濕痛等。

溫馨提示

● 補腎益精適合熟用;散血消腫適合生用。

用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油膩、辛辣、腥膻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如有需求,請在食用前諮詢專業醫生。
● 如果鹿角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資料顯示鹿角有毒性作用,也未見有按規定劑量服用鹿角後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但如果有長期服用的需求,請先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用藥方案。
● 鹿角藥性溫,久服或過量服用,出現以下癥狀時,要停止服用。
● ● 口乾咽干
● ● 易怒
● ● 小便短赤
● ● 大便乾燥

我該如何選購鹿角


● 鹿角主要來源於梅花鹿和馬鹿。
● ● 梅花鹿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不可私自獵殺。主要分佈在吉林敦化、龍井、蛟河、輝南、通化、柳河、永吉、靖宇、雙遼,遼寧清源、鐵嶺、西豐、北鎮等地區。
● ● 馬鹿主要分佈在新疆伊寧、尉梨、察布查爾、沙雅,黑龍江林口、佳木斯,內蒙古呼倫貝爾、赤峰,青海海北等地。
● 鹿角及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徵:
● ● 鹿角片:葯市上買的鹿角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薄片,切片中部多孔隙,為蜂窩狀,表面的顏色為灰白色或淺灰褐色。邊緣為灰黃色或灰褐色。質地細密且脆,重量較輕,味道微微發咸。
● ● 鹿角粉:是鹿角研成的細粉,白色或灰白色。聞起來沒有臭味,嘗起來有淡淡的鹹味。
● 應存放於乾燥容器內,密閉,置於通風的地方。

溫馨提示

● 鹿角屬於名貴藥材,要到正規藥店及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

含鹿角的中成藥有哪些


● 鹿角膠顆粒:能溫補肝腎、益精養血,主要用於治療虛勞羸瘦、腰膝酸冷、陽痿滑精、便血尿血、崩漏下血、陰疽腫痛等。
● 岩鹿乳康膠囊:具有益腎活血、軟堅散結的功效,可治療腎陽不足、氣滯血瘀引起的乳腺增生。
● 乳癖消片:能軟堅散結、活血消癰、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痰熱互結引起的乳癰及乳癖,緩解乳房結節、數目不等,或產後乳房結塊、紅熱疼痛等,也可用於治療乳腺炎早期、乳腺增生。
● 龜鹿二仙膏:具有溫腎益精、補氣養血的功效,用於治療腎虛精虧所致的腰膝痠軟、遺精、陽痿。

鹿角和鹿茸功效一樣嗎


● 鹿角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后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鹿茸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二者功效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 鹿角和鹿茸都有溫腎陽、強筋骨的功效,可治療腎陽不足、腰脊冷痛、陽痿遺精等。此外,二者還能治療陰疽瘡瘍。
● ● 鹿角還有行血消腫的功效,可治療乳癰初起、瘀血腫痛等。鹿茸還有益精血、調沖任、托瘡毒的功效,可治療宮冷不孕、神疲羸瘦、眩暈耳鳴耳聾、崩漏帶下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鹿角可以替代鹿茸使用
● ● 鹿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鹿茸使用,但是不能完全代替鹿茸。在治療腎陽不足、腰脊冷痛、陽痿遺精、陰疽瘡瘍時,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但鹿茸還可治療宮冷不孕、神疲羸瘦、眩暈耳鳴耳聾、崩漏帶下等,而鹿角沒有這些功效,在治療這些病症時不可替代使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上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6] 陳秀瑗。中藥炮製技術(第3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