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

詞語概念

徠鹿角,舊時作戰時的防禦設施。把帶有枝椏的樹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營寨門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擋敵人前進。因形似鹿角而得名。語出《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

引證解釋


軍營的防禦物。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國 魏 曹操《軍策令》:“今月賊燒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淵(夏侯淵)將兵行鹿角,因使補之。”《南史·韋叡傳》:“夜掘長塹,樹鹿角為城。”《水滸傳》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籤、鐵蒺藜,遍地撒滿鹿角,都塞了路口。”清 趙翼徠《陔餘叢考》卷十五:“蓋鹿性警,群居則環其角圓圍如陣以防人物之害。軍中寨柵埋樹木外向亦名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