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豐嶺
華豐嶺
華豐嶺是徐聞縣人類最早的聚居地,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千至四千以前。因為在當地山崗出土和採集了大量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物,因此確認華豐嶺山崗為徐聞古人類生活遺址。
華豐嶺距縣城15公里,在徐聞縣城北鄉華豐村,西左鄰候神嶺附近,前屹清代雙炮台,東望三墩,清晰可見。據明清《雷州府志》、《徐聞縣誌》等地方史志和輿地圖所載名為磨豐嶺、華封嶺,當地俗稱“摩風嶺”,民國時期改為華豐嶺。此嶺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最高海拔59.8米,山崗呈低丘狀。地表為玄武岩發育的粗骨磚紅壤土,嶺東部為耕地,西部多為瘦脊砂礫坡。建國前華豐嶺因各種灌木和喬木茂盛,老虎特多而著稱,當時徐聞當地人把這裡稱之為“死亡谷地”,意為一進華豐嶺地必為老虎所傷。1949年建國后全部開墾為耕地和坡地,后因各種原因荒。
華豐嶺出土文物
1984年冬,徐聞縣文物普查辦公室人員在華豐嶺,破天荒地發現和採集一批雷公斧。這是在粵西地區第一次發現新石器生活遺址。那時,華豐嶺是座光禿禿的嶺頭,荊棘叢生,水土流失嚴重,這些石器都散落在紅壤土層,垂手可得。石器可分石奔、石鑿、石刮、石切、石環、敲砸器、石斧,石斧有柄,或單肩,或雙肩,均有刃,同時還有夾沙陶片,是當時居民的生產生活用具。石器的石質分別是板岩,沙頁岩、玄武岩、玉石,除玄武岩外,其餘均為舶來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的一個側面,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一個物證。
最近,華豐嶺又出土了一批漢墓文物,陶器二件,銀戒指一件,銅冼(殘)一件,五銖錢(殘)兩件。還有一柄鐵劍,劍身銹殺蝕嚴重,已斷為數段,經湊仍成形,通長108.1厘米,劍葉(身)寬3.2厘米,兩側有鍔(刃),中有脊。劍莖(把)長23厘米,寬2.3厘米,莖上無箍。以劍器隨葬,在徐聞實屬罕見。周禮《考工記》有“鄭之刀,宋之斤(斧),魯之削,吳粵(越)之劍”之說。劍,不僅是進攻與防衛的重要武器,而且也是上層人物標誌身份的重要信物。古時出訪使臣,必須佩劍,同時也可把劍用作各國相互饋贈的重要禮品。華豐嶺漢劍的出土,體現了墓主的地位,側面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盛況。
華豐嶺的新石器生活遺址的發現,引起了歷史學、考古學專家的注意,從而揭開了研究徐聞古人類和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