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實驗室原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數量生態學開放研究實驗室”,成立於1989年11月。200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數量生態學重點實驗室”。2006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與環境變化重點實驗室”。2007年10月,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徠

人員編製


首任徠實驗室主任張新時研究員,首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慧瑩研究員。實驗室現任主任:韓興國研究員、常務副主任董鳴研究員。實驗室副主任:張齊兵研究員和萬師強研究員。實驗室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尹偉倫院士。

研究領域


實驗室圍繞植被與環境變化研究方向,重點開展植被對環境變化的多尺度響應規律、變化環境下植物的適應對策、植被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機制與保護途徑、植被結構與功能的優化調控和植被格局與動態的研究

學術團隊


實驗室由14個研究組構成,分別是: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安全(研究組組長:馬克平);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研究組組長:周廣勝);穩定同位素與生態系統過程(研究組組長:林光輝);恢復生態學(研究組組長:李凌浩);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組組長:韓興國);生態系統適應與進化(研究組組長:董鳴);環境演變與生態模擬(研究組組長:倪健);保護生態學(研究組組長:謝宗強);植物生理生態學(研究組組長:蔣高明);植種群生態學(研究組組長:王仁忠);生態系統響應大氣和氣候變化(研究組組長:萬師強);植被生態學(研究組組長:郭柯);植物水分養分生物學(研究組組長:張文浩);草原生態系統功能生態學(研究組組長:白永飛)。

科研平台


實驗室下設6個專業實驗室:“分子生態學實驗室”、“生理生態學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穩定性同位素實驗室”、“3S實驗室”和“環境變遷實驗室”。實驗室擁有質譜議、原子吸收光譜儀、PAM葉綠素熒光儀、元素分析儀、流動分析儀、熱值儀、自動定氮儀等設備。
為了實現生態系統的綜合研究,實驗室在我國典型生態系統設有長期野外觀測研究站/園。
3個國家野外站: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湖北神農架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6個院所級站/園:
中國科學院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多倫恢復生態學試驗示範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渾善達克沙地生態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方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東烏珠穆沁草原生態系統管理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華西亞高山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