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前身為1928年創建的靜生生物調查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50年合併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1953年改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所以整合植物生物學為學科定位,以植物對環境適應的生物學基礎為主要研究方向,以綠色高效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國家需求為重要研究領域,重點在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和進化、陸地植被/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資源植物分子與發育生物學、植物信號轉導與代謝組學、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可持續利用等方面開展系統的研究。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佔地74公頃,18個研究部門,7個學術協會;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在崗博士研究生導師66人,在崗碩士研究生導師83人,在學研究生604人,在站博士后51人。

發展歷史


研究所風光
研究所風光
1928年,靜生生物調查所建立。
1929年,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建立。
1950年,靜生生物調查所與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由合併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
1953年,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1986年1月7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會成立。
2004年,《中國植物志》(80卷126分冊)全部出版完成。
2004年,引進人才新組建3個創新研究組。
2005年9月,《中國植物志》參加由科技部和財政部等主辦的“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國植物志》的全部出版入選“兩院院士評選200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05年,中國科學院創新重大項目(西部行動計劃)“渾善達克沙地與京北農牧交錯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試驗示範研究”(韓興國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2005年5月順利通過項目驗收。
2006年,鄂爾多斯生態站、北京森林站、內蒙古草原站順利通過CERN專家組評估。
2007年9月,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建設驗收。
2007年,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建設計劃論證。
2009年,植物所第一次引入國際評估。
2009年,植物所與與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共建了烏蘭察布草地生態研究站、與唐山市共建了中國科學院唐山高新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工程植物事業部、與深圳佳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正藍旗中科草原開發有限公司。
2010年,植物所與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共建了中國科學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與萊陽市共建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梨科研示範基地;依託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天津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觀賞植物分中心。
2011年,植物所與天津大港油田簽訂協議打造大港油田“大港油田團泊窪基地”,建成釀酒葡萄和構樹的產業化示範基地。植物所與鄂爾多斯恩格貝生態示範區管理委員會簽定協議,進行“乾旱半乾旱地區環境修復植物資源篩選及快繁技術研究與示範”,該項目得到中科院支撐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行動計劃專項的支持。植物所與寧夏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合作開展寧夏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科技推廣項目。
2012年,植物所與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在肉蓯蓉、鎖陽瘋草及其它特有沙生植物資源的保護與產業化開發等方面為阿拉善盟提供技術服務和科技支撐。
2014年,植物所與北京市合作承辦首次在亞洲國家舉辦的世界葡萄大會;與福建三安集團簽署協議,共建“植物工廠”。

科研條件


設備設施

• 科研設備
截至2014年底,植物所擁有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468台(套),其中50萬元以上設備73台(套)。2014年新購高壓冷凍固定儀、全自動植物多廣譜三維成像觀測室、三維激光掃描測量系統等設備33台(套)。
•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底,植物標本館共收藏標本267萬餘份;數字植物標本館共收錄標本信息372.8萬份;植物圖像庫已收錄圖片172萬幅。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圖書館錄入資料庫館藏文獻目錄13萬條,包括館藏中西文專業學科圖書資料和論文約3.6萬種,6.5萬冊;中西文期刊約3千種,合訂本6.7萬冊。加上尚未錄入資料庫的珍藏古籍書,俄、日文圖書和期刊,館藏總量逾30萬卷冊。圖書館每年入藏中西文期刊330餘種,中西文圖書200餘冊。購買開通了Elsevier,SpringerLink,Blackwell,Wiley等著名國際出版社的電子版學術文獻資料庫。

人員編製

院士
院士
截至2014年底,植物所共有在職職工642人。其中科技人員338人、科技支撐人員210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2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42人。共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4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洪德元王文采匡廷雲方精雲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郭亞龍、賀超英、汪小全、葛頌、白永飛、周廣勝、張文浩、董鳴、馬克平、萬師強、陳吉泉、繆世利、武昕原、程維信、謝宜春、鄔建國、林光輝、高瓊、宋獻軍、秦峰、程佑發、金京波、樂捷、黃善金、漆小泉、劉春明、種康、胡玉欣、林金星、彭連偉、王柏臣、劉琳、林榮呈、黃芳、盧從明、許亦農、梁振昌、龐永珍、景海春、華學軍、田世平、李紹華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賀超英、曾慶銀、林榮呈、黃善金、孔宏智、白永飛、盧從明、張文浩、張立新、劉春明、周廣勝、種康、汪小全、王曉茹、林金星、田世平、葛頌、董鳴

科研部門

2014年,植物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3個,10個野外台站、1個植物標本館、1個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生物分中心、1個中科院非法人研究單元——中科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
研究所風光
研究所風光
國家重點實驗室: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光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北方資源植物重點實驗室
野外台站: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湖北神農架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科院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植物所多倫恢復生態學試驗示範研究站、植物所渾善達克沙地生態研究站、植物所東烏珠穆沁草原生態系統管理研究站、植物所北方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植物所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研究站、植物所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烏蘭察布草地生態研究站

合作交流

2010年,植物所簽署對外合作協議7項;科研人員出訪95批161人,來訪97批181人;舉辦8次國際(雙邊)學術會議和1次國際培訓班;共有33人在國際組織和國際期刊中任職69項(其中2010年新任職的10項);聘任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3人,外籍青年人才1人。
2011年,植物所簽署對外合作協議3項;科研人員出訪145批217人,來訪151批233人;舉辦3次國際學術會議;共有31人在國際組織和國際期刊中任職70項(其中2010年新任職6項);聘任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6人。
2012年,植物所簽訂合同131項,國內合作經費2580餘萬元。簽署國際合作協議1項;人員出訪112批168人,來訪150批251人;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次、國際培訓班1次;59人在國際組織和期刊任職83項(新增5項)。
2013年,植物所在能源作物開發、資源保育、品種推廣等技術領域與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企業開展科技合作,共簽訂國內合作合同177項,合同經費達3800餘萬元。簽署國際合作協議13項;人員出訪96批130人,來訪65批139人;舉辦國際學術會議3次、國際培訓班1次;45人在國際組織和期刊任職80項(新增10項)。
2014年,植物所簽署國際合作協議5項;人員出訪63批98人,來訪126批202人;舉辦國際學術會議5次、國際培訓班1次;46人在國際組織和期刊任職91項(新增11項)。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0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項目314項(包括新增項目94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3項(新增1項)、承擔(或參加)課題21項(新增7項),主持(或承擔)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15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9項、面上項目99項(新增37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8項(新增1項);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2項,主持(或承擔)重要方向項目27項(新增7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6項(新增8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39項(新增15項),與地方政府合作項目13項(新增4項)。發表論文408篇,其中SCI論文217篇,有136篇發表在學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響因子在9.0以上的8篇,5.0以上的35篇,2.0以上的148篇;出版專著4部;授權專利16項。
2011年,植物所爭取國家重要科技計劃項目(課題)共計78項。其中,科技部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1項,科技基礎工作專項1項,973課題1項,農業成果轉化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7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1項、傑出青年基金2項、面上項目44項、青年科學基金15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1項、創新研究群體延續資助1項;中科院項目百人1項,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2項,先導性專項課題4項。2011年植物所到位經費2.12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62億元。發表論文366篇,其中SCI論文231篇,有152篇發表在學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響因子在9.0以上的11篇,5.0以上的32篇,2.0以上的154篇;出版專著17部;授權專利22項。
2012年,植物所在研項目(課題)共320項(新增160項)。其中包括,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課題15項(新增1項),863課題1項(新增1項),國家科技條件平台項目1項(新增1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創新群體1項(新增1項)、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新增1項)、重點項目7項(新增2項)、面上項目122項(新增44項)、青年項目45項(新增1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新增2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1項(新增1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3項,中科院重點國際合作項目2項,其它國際合作項目19項(新增8項);院地合作項目4項,其它橫向項目32項(新增15項)。到位經費1.95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58億元。發表論文416篇,其中SCI論文280篇,有184篇發表在學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響因子9.0以上的7篇,5.0以上的45篇,3.0以上的118篇;出版專著10部;授權專利48項。
2013年,植物所在研項目(課題)共471項(新增220項)。其中,承擔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3項(新增1項)、課題19項(新增5項),863課題1項,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項(新增2項),科技支撐課題2項,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1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123項(新增44項)、青年項目45項(新增16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增1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項(新增1項)、重大項目1項、創新群體1項、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項(新增1項);承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1項,中科院重點國際合作項目2項,其它國際合作項目23項(新增12項);院地合作項目8項(新增4項),其它橫向項目116項(新增96項)。2013年,植物所到位經費2.38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87億元。發表論文457篇,其中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28篇,有285篇發表在領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影響因子8.0以上的20篇,5.0以上的58篇,3.0以上的150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專利56項。
2014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項目377項(包括新增項目213項)。其中,承擔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3項(新增1項)、課題18項(新增5項),863課題1項,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項(新增2項),科技支撐課題2項,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項(新增4項)、面上項目128項(新增46項)、青年項目62項(新增30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增1項)、優秀青年基金3項(新增2項)、特殊學科點建設項目1項(新增1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項、創新群體1項、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項(新增1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1項、其他基金項目12項(新增5項);承擔其他部委項目10項(新增4項);承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1項,院重點部署項目3項,主持院STS項目1項(新增1項);中科院重點國際合作項目4項(新增2項),其它國際合作項目18項(新增8項);院地合作項目8項(新增4項),其它橫向項目116項(新增96項)。2014年,植物所到位經費2.56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88億元。發表論文562篇,其中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65篇,有230篇發表在領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影響因子8.0以上的15篇,5.0-8.0的22篇,3.0以上的135篇;出版專著8部;授權專利4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

學術刊物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共同主辦的植物學綜合性國際英文學術期刊。2012年SCI影響因子為3.75,排在國際植物生物學非綜述類期刊的第12名,位居國際該領域期刊的前11%,在所有 SCI收錄的151種中國科技期刊中位於第7名。JIPB被SCI,BA和PubMed等67個國際重要檢索機構收錄;擁有14,300餘家訂閱機構,訂戶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全文下載量接近20萬次。
2013年入選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百強科技期刊”;2012年獲中國科協“優秀國際科技期刊獎”二等獎,被CNKI等三個機構授予“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2006年—2011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A類資助;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獲中國科學院出版基金資助;2001—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金資助; 2009年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2006年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4年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3年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2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1999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
•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植物分類學報》是中國生物學科歷史最悠久的核心期刊,代表了中國植物分類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水平。
2003年被世界著名檢索機構ISI資料庫收錄,入編其產品SCIE和CC/AB&ES。2008年原拉丁刊名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改為英文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自2009年始改為英文刊,並與國際出版機構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採用ScholarOne的Manuscript Central在線投稿、審稿系統。
自2010年至2013年的影響因子分別 為0.880、1.295、1.596、1.851。2012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是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辦的一本反映植物生態學領域及相關交叉學科最新研究進展的全英文期刊,雙月刊,創刊於2008年。
以發表符合當前國際生態學研究前沿的原始創新性論文為主,同時發表有新觀點的代表國際植物生態學研究前沿和動態的綜述。
被SCI、BA等17個國際知名資料庫所收錄,2013年JCR最新發布的JPE影響因子為1.355,在SCI收錄的195種植物學期刊中位列第93位;在SCI收錄的136種生態學期刊中位列第89位;在中國大陸被SCI收錄的151種期刊中位列第30位。
2012年獲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優秀國際科技期刊三等獎。
• 《植物生態學報》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文生態學期刊。月刊,大16開本(A4幅),全銅版紙印刷。刊登內容涉及植物學、生態學、農學、林學、地理學、土壤學及氣象學等多個學科,主要發表植物生態學及其相關領域的高水平創新性原始研究論文,包括以植物與環境關係為內核的生態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等方面的內容。注重發表有新觀點的植物生態學及其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綜述文章、新的方法與技術、植物生態學相關基礎資料,並設有論壇欄目,對植物生態學及其相關領域的重要科技問題開展學術討論。
被BIOSIS、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Ecological Abstracts、Advances in Ecology、AGRIS International、CNK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幾十種重要檢索系統和資料庫收錄。
• 《生物多樣性》
反映中國生物多樣性研究和發展水平的、中國國內生物學領域公認的高水平學術刊物。
• 《植物學報》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主辦的中文版綜合性學術期刊。
反映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新發現和新方法等)、系統評述國際研究熱點(新理論、新發展),刊登涵蓋植物科學各領域(包括農學、林學和園藝學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創造性的研究成果。欄目設置包括研究論文、研究報告、研究快報、技術方法、特邀綜述和專題論壇。
是全國優秀中文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被中國國內外多家著名檢索系統收錄,中國國內資料庫包括: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網路資源系統(網路版)、CSCD、CSTPCD、CNKI和CAJCED;中國之外資料庫包括::《英聯邦農業文摘》(CABABSTRACTS)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情報系統《國際農業引文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
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2000年)、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01年)和第六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008年)。2009年,入選中國科協精品期刊示範項目。2012年,本刊被評為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 《生命世界》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學會、高等教育出版主辦,傳遞與生命相關的科學信息,普及與生命相關的科學知識,報道與生命相關的科學事件。主要欄目有封面故事、生命科學、生命自然、生命健康。

榮譽記錄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底,植物研究所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4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在學研究生651人(其中碩士生307人、博士生344人)、在站博士后54人、留學生11人。
博士后流動站:生物學、生態學
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植物學發育生物學生態學、細胞生物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植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態學
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生物工程

教學建設

植物研究所2013年錄取博士研究生34人,碩士研究生88人,推薦免試研究生23人;2014年錄取博士研究生50人,碩士研究生86人,推薦免試研究生19人;2015年錄取博士研究生63人,碩士研究生62人,推薦免試研究生49人。2016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計劃招生90人,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計劃招生110人,推薦免試研究生50人。
2001年,“園藝專業果樹學骨幹課程模塊式組合教學體系及系列教材建設”項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創建‘兩段式’'培養模式和‘三平台’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的農業本科人才”項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職稱
所長方精雲中國科學院院士
黨委書記、副所長種康研究員
副所長張立新研究員
景新明研究員
汪小全研究員
黨委副書記曹愛民高級工程師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時間
秉志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1928-1932年
胡先驌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1932-1949年
劉慎諤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1929-1949年
錢崇澍植物研究所所長1950-1965年
湯佩松植物研究所所長1978-1983年
錢迎倩植物研究所所長1983-1987年
路安民植物研究所所長1987-1990年
張新時植物研究所所長1990-1998年
韓興國植物研究所所長1998-2006年
馬克平植物研究所所長2006-2010年 

文化傳統


所標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標識中三角形的兩條邊代表宏觀與微觀兩個研究領域,底邊代表大地。
中間的植物代表植物所由4個研究中心和一個植物園組成,三角形及其中植株代表高新技術。

文化活動

植物研究所開辦研究組長沙龍、紅葉論壇、青年學術沙龍、學風宣傳周等活動,進行學術學風文化創建。
通過成立研究生會,組織研究生開展以科研、學術為主的各種活動,定期舉辦學術討論會和編輯不定期刊物,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