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崇澍

中國植物學家、教育家

錢崇澍,字雨農,浙江省海寧縣路仲人(今海寧市斜橋鎮)。生於1883年11月11日,卒於1965年12月28日,享年82歲。植物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植物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之一,中國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地植物學、植物區系學的創始人之一。

生平簡介


錢崇澍
錢崇澍
錢崇澍,吳越國開國國王錢鏐之後。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以“志在有恆”為座右銘。1904年,在清朝舉行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他考中秀才;1909年被保送到唐山路礦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1910年考取清華留美公費生,與胡適、李四光、趙元任、竺可楨等一起遠渡重洋赴美國深造,先在伊利諾大學學習農學,后又主攻植物學,於191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隨後到芝加哥大學進修一年,學習植物生理學和植物生態學。
1916年回國后,錢崇澍曾擔任南京金陵大學教授;1922—1923年,被聘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教授,講授“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分類學”、“樹木學”等課程;1923年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所長、教授兼植物學部主任,四川大學教授兼生物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第二屆評議會評議員,復旦大學教授兼農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職;1950年後,他歷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等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學部委員)。他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屆被選為常務委員),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崇澍無論在學校任教,還是在研究所工作,始終堅持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植物學家。凡他任教過的學校,都建立了植物標本室,為各地開展植物區系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中,他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樹立專業思想,喚起學生們學習的極大興趣和採集植物標本的熱情。
錢崇澍在植物學很多領域所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並做出了卓越貢獻。為了達到科學研究的目的,他多次努力進入中國人不敢闖的禁區。在植物分類學方面,他是第一個用拉丁文發表植物新種的中國科學家,開中國學者發表植物新種之先河。在植物生理學方面,他是中國最早研究植物生理學的學者。在植物生態學和植物群落學方面,他是研究中國植物生態學的第一個學者,1927年他發表了中國最早有關中國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的論文。1923年,他與鄒秉文、胡先驌共同編寫了中國第一本大學植物學教科書。他是最早提出中國植被分類與分佈的學者。
錢崇澍還十分重視森林植物的研究,對植物學史亦頗有研究,同時也頗看重科學普及工作。他獨立完成或與他人合作完成許多重要文獻,如:《中國森林植物志》、《中國植物圖鑑》、《中國植物區劃草案》、《中國植被類型》、《黃河流域植物分佈概況》、《中國植物志》等。
錢崇澍
錢崇澍
錢崇澍,植物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植物學奠基人之一。畢生從事植物學研究、教育和組織工作。1916年、1917年和1927年分別發表的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論文,均屬我國在各該領域的第一篇科學文獻,對難度較大的蘭科蕁麻科豆科毛茛科等植物的分類進行了系統研究,培養了許多植物學人才,對我國近代植物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錢崇澍,字雨農。1883年11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祖父錢保塘,曾任四川縣令。父親錢劍虹,善做詩詞,以教書為生,家中略有積蓄,有子女十人,錢崇澍排行第三。在家庭的熏陶下,錢崇澍自幼勤奮好學,少年時代在家鄉讀私塾。1904(清光緒三十年)年考中秀才。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度,錢崇澍考入上海南洋公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學習,畢業后被保送進唐山路礦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后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堂(清華大學前身)。1910年錢崇澍與唐山交大同學竺可楨等一些富有理想的青年赴美留學。先後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自然科學院、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學習。他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刻苦學習近代植物學課程,獲得學士學位。1916年學成回國,受聘在江蘇甲種農業學校教書。除教植物學和樹木分類學外,還開展植物學的研究。1919年受聘在南京金陵大學任教授,他的教學才能在國內已初享聲譽,旋被國立東南大學和北京農業大學聘任為教授,教植物分類及植物生理課。1923年錢崇澍到清華留美學校教生物學,1925年該校改為清華大學,學制四年。1920年設立生物系,錢崇澍是第一任生物系主任。他先後講授科學概論、植物學等課程。1921年錢崇澍做完植物區系工作,辭去清華大學生物系主任,受聘為廈門大學教授。20年代后至1949年,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任四川大學教授兼生物系主任,復旦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錢崇澍應邀到中國科學院工作,任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1953年以前為植物分類研究所)。該所在南京、廬山、昆明和武功設立工作站,開展對各該地區的植物調查和研究。隨著科學事業的發展,這些附屬單位後來相繼獨立,成立相應的研究所或植物園。1955年,錢崇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他還先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和第二、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以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等職務。
1963年10月在北京科學會堂舉行了中國植物學會30周年紀念會,並隆重慶祝錢崇澍從事科學研究工作50周年。會上,他繼續當選為植物學會理事長。當時他已經是80高齡的老人。正當他滿懷信心為祖國科學事業貢獻有生之年時,無情的胃癌奪去了他的生命。1965年12月28日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83歲。

中國近代植物學的奠基人


中國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很久以來,英、法、德、美等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多次來我國調查植物資源和採集植物標本。從19世紀60年代前後開始,對中國植物的研究主要由外國人把持,大批標本包括珍稀、模式標本流落國外,有關中國植物的調查和研究論文也是外國人寫的。在國內,近代植物學曾先後兩次被介紹進來,出版和翻譯了一些國外植物學的書,但由於長期受封建社會的桎梏,都沒有受到重視,直到本世紀初近代植物學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錢崇澍對這種狀況早就不滿。他認為不建立中國近代植物學,怎能開發利用祖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又怎能改造我國落後的農業、林業,建設成一個富強的國家呢?
錢崇澍懷著滿腔救國激情,決心要更快地將自己學到的近代植物學知識播種在祖國大地上,讓它生根、開花、結果。他當時克服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重重困難,以極大的熱情和毅力,致力於在國內建立和發展近代植物學的研究工作。
他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在許多方面都是開創性的。1916年,在國外發表了《賓夕法尼亞毛茛兩個亞洲近緣種》,這是中國人用拉丁文為植物命名和分類的第一篇文獻。1917年他在國外發表《鋇、鍶、鈰對水綿屬的特殊作用》,同樣這是我國應用近代科學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學的第一篇文獻。他還首次寫出了中國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的論文《安徽黃山植被區系的初步研究》。錢崇澍還在國內第一個選擇了在植物分類工作中難度較大的蘭科、蕁麻科、豆科、毛茛科等植物進行系統的研究。為了更快傳播新技術和新的科學知識,1917年他發表了《介紹新著動植物顯微鏡法》一文,1929年翻譯了《細胞的滲透性質》、《自養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植物生理方面的論文。錢崇澍早期的論著和譯文,大多數發表在《科學》、《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植物學文集》等刊物上。除上述文章外,他所發表的《森林之種類與分佈》、《植物疏密之試驗》、《植物之天演》、《浙江之蘭科三新種》、《中國植物之新種》等也都是當時的代表作。錢崇澍在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及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所作出的貢獻,為我國近代植物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錢崇澍非常重視野外考察工作。回國不久,他就不畏千辛萬苦,深入浙江和江蘇南部進行植物區系的研究,採集植物標本1萬多號,特別是對浙江省植物做過系統的收集和整理。20年代后又對南京鐘山的森林和岩石植物進行過專門的觀察和研究。他還制定了江蘇、浙江、安徽、四川各省的植物調查規劃。他所組織的採集隊走遍了這些地區的山山水水,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為我國東南、西南植物分類、區系和植被等方面的研究開闢了道路,也為以後編寫地區植物志、全國植物志以及研究植物地理學等創造了條件。通過這些考察活動使錢崇澍進一步認識到祖國豐富的綠色寶庫,開闊了視野,更堅定了他獻身科學的信念。

出色的科學組織者


錢崇澍還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認為要使近代植物學在祖國大地上紮根,必須建立研究基地,組織培養研究力量。為此,他放棄了國立大學的教授職位,於1922年與植物學家胡先驌合作,依靠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補助,在南京秉志教授創立的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內組建植物部,建立起實驗室、標本室、圖書館,並開展調查研究,出版刊物圖譜,使該所植物學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迅速進展,為我國培養和造就了不少第一流的植物學家。
30年代,植物學的科學研究和教學隊伍逐漸擴大,迫切需要將全國從事植物學研究的工作者組織起來,更好地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工作。為此,錢崇澍與胡先驌、陳煥鏞、張景鉞教授等共同倡議組織中國植物學會,經過積極籌備,該學會於1933年8月20日在四川重慶北碚中國西部科學院宣布誕生。會上,錢崇澍被選為評議員。翌年,在江西廬山蓮花谷召開的學會年會上,他又被選為《植物學雜誌》(現《植物學報》的前身,我國最早以中文發表的植物學學術刊物)的編輯。從那以後,他一直是植物學會的領導人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后,為了保存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初步形成的科研隊伍,在中國西部科學院盧作孚的幫助下,錢崇澍率領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一部分科技人員,遷往西南大後方重慶北碚,找到了一個落腳點。生物研究所遷到北碚后,那時經費更加困難,物價飛漲,而國民黨又以不改為國立就不發給平價米來威脅,企圖控制這個研究所。許多職工難以維持生活。為了擺脫困境,錢崇澍帶領大家種菜、養豬等,還和一些高級職員到外面兼課,以所得平價米來補助困難的職工,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保存了這支隊伍。在這種極端艱難的境遇中,他還堅持研究工作,寫出了《四川北碚植物鳥瞰》、《四川的四種木本植物新種》、《四川北碚之菊科植物》等論文。此外,錢崇澍在青城山一帶採集的植物標本為科學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至今仍在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黨對科學事業的重視和關懷,使錢崇澍深受鼓舞。他更加辛勤地工作,除擔任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的領導工作外,還親自參加了植被與植物區劃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新的成果,如《黃河流域植物分佈概況》(與吳中倫合作)、《中國植物區劃草案》(與吳征鎰等合作)、《中國植被類型》(與吳征鎰、陳昌篤合作)、《中國森林植物志》等重要著作。《黃河流域植物分佈概況》一文,對於黃河流域的人工造林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956年,錢崇澍等五位科學家向全國人大提交的關於需要在全國各省(區)劃定若干個森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的92號提案得以通過。林業部(現國家林業局)於當年10月隨即提交了《林業部關於天然森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劃定草案》,並於當年率先在廣東鼎湖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拉開了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的序幕。
在他古稀之年又主持了《中國植物志》的編撰工作,任主編並擔任蕁麻科部分的編寫工作。我國是世界上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植物志編寫任務十分艱巨。從1959年到1965年他任主編期間,《中國植物志》共出版了3卷。全書預計80卷125冊,約4000萬字,它是發展我國農、林、牧、漁、醫藥、環境保護等事業以及進行植物學研究的基本資料,也將是我國植物學發展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成就。

嘔心瀝血,培養人才


錢崇澍是教育界的一位老前輩,為我國培養植物學人才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曾多年在大學任教,教過很多課程,如生物學、樹木學、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等。為了使學生對每門課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他十分注意認真備課和編寫教材。即使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條件下也始終堅持不懈,常在暗淡的桐油燈下工作到深夜。為了使學生更快學習到新的植物學知識,1923年他與鄒秉文、胡先驌合作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生物學教科書《高等植物學》,書中內容新穎,改正了舊教科書中不科學的名稱,如將隱花植物改為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分孢子體和配子體時期,常以孢子體形式存在,不產生種子);顯花植物改為種子植物;蘚苔植物改為苔蘚植物(在進化上苔比蘚原始);羊齒植物改為蕨類植物(我國很早就叫蕨類植物,羊齒植物可能是從日本名詞翻譯的)。這在當時還沒有教科書的時代,對青年學習植物學有很大幫助,在教育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教學中,他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樹立專業思想。他教植物分類課,讓學生自己採集標本,查閱圖鑑、檢索表,自己定名,然後根據他們的工作情況評定成績,講授時不是只教一科、一屬或一種,而是將某些地區的植物進行綜合講解,闡述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及在自然系統中的地位。他十分重視野外實習,每周帶領學生到野外實習一次,認識自然界的植物和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植物景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堂內容,喚起同學們極大的興趣和採集熱情,並逐漸養成了他們熱愛植物和植物學的興趣。同樣,在北京農業大學教授生理學時,錢崇澍從植物和水、土壤、陽光的關係,再談到植物的生命活動,並通過室內和田野對植物的觀察,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他的講課言辭生動、條理分明,深受學生的歡迎。植物學家仲崇信、汪振儒都是在他影響下學的植物學。植物分類學家秦仁昌的啟蒙老師也是錢崇澍,秦仁昌的畢業論文《南京木本植物》就是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的。每當秦仁昌談起這段往事時,對錢崇澍老師充滿了崇敬和懷念的心情。
錢崇澍為了幫助成績優秀的青年出國深造,到處奔波,爭取國內外的獎學金。如方文培、裴鑒教授30年代出國留學,都曾得到他的幫助。他還熱情支持青年人發表著作,如裴鑒的《中國藥用植物》就是在他的建議下寫成的;吳中倫翻譯的《植物群落學》,是由他幫助修改、校對的。對於勤奮好學的人,只要向他求教,他總是熱情相待,耐心幫助。他審閱各種文稿,都是逐字逐句,包括學名的拼法,文字的修辭,以及標點、符號等都認真審查、修改,並給批註。直到他晚年養病期間,仍然為《植物學報》審閱和校對稿件。
他還非常珍視助手和學生的勞動以及彼此之間的友情。中國科學社採集員陳長年在野外工作中不幸逝世,錢崇澍為失去了一位業務助手而痛心。為了紀念他,特以陳長年的名字作為蘭科中的一個新屬名,這就是長年蘭屬(Changnienia)定名的由來。
錢崇澍嘔心瀝血,為我國培養了許多植物學人才,真正是“桃李滿天下”。他的不少學生如秦仁昌、李繼侗、鄭萬鈞、曲仲湘、方文培、楊銜晉等等,都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植物學家,也是備受年青人尊敬的前輩。

熱愛祖國,獻身科學


錢崇澍為人正直,堅持真理,支持進步鬥爭,從不隨波逐流,不在反動勢力面前低頭。這種高尚的品德與他為科學事業百折不撓,勇於獻身的精神相互映照。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要員乘機大發國難財。有人看到錢崇澍生活困難,勸他去做國民黨立法委員,他斷然拒絕,並寫詩明志。他寧願到幾十里以外的一個中學去兼課以維持生活。抗戰勝利后,錢崇澍隨復旦大學遷回上海,任農學院院長。當時國民黨鎮壓學生的正義鬥爭,錢崇澍總是站在革命學生一邊,凡學生參加反蔣鬥爭活動都不算缺課。他自己也參加過進步組織的活動。1947年,當有人提出由美國出錢與我國合編《中國植物志》時,他慷慨陳詞:我國的植物志,必須由中國人自己編寫,不能由外國人寫。他的意見受到有民族自尊心的愛國科學工作者的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有人誘惑他去台灣,他堅決拒絕,隨即以全部精力投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
錢崇澍是著名的植物學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有實幹精神的科學組織者。他把一生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他的高尚思想、品德,淵博的學識及謙虛謹慎、刻苦嚴謹的治學態度贏得了我國植物學界的普遍敬重。

人物簡歷


錢崇澍
錢崇澍
1883年11月11日 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
1910—1916年 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獲植物學學士學位。
1916—1918年 任南京甲種農業專科學校教授。
1919—1928年 任金陵大學、國立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教授及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兼生物系主任。
1928—1945年 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及四川大學教授兼植物部主任。
1945—1949年 任復旦大學教授兼農學院院長。
1950—1965年 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1965年12月28日 在北京逝世。

主要論著


1 錢崇澍.植棉疏密之試驗.科學,1916,2(6).
2 錢崇澍.介紹新著動植物顯微鏡法.科學,1917,3(4).
3 錢崇澍.植物之天演.科學,1919,4(9).
4 錢崇澍.江蘇植物名錄.科學,1919,4(11).
5 錢崇澍.森林之種類與分佈.科學,1923,8(2).
6 錢崇澍,鄒秉文,胡先驌.高等植物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7 錢崇澍.安徽黃山植物之初步觀察.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27,3:1—85.
8 錢崇澍.浙江蘭科之三新種.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0,6:23—32.
9 錢崇澍,鄭萬鈞.中國植物之新種.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1,6:59—77.
10 錢崇澍.南京鐘山之森林.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2,7:191—204.
11 錢崇澍.南京鐘山山頂岩石植物之觀察.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2,7:215—227.
12 錢崇澍.豆科之新種.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2,8:129—134.
13 錢崇澍.南京的虎耳草科薔薇科植物.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3,9:48—57.
14 錢崇澍.南京的桑科蕁麻科和豆科植物.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4,9:142—162.
15 錢崇澍.浙江蕁麻科植物.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4,9:251—271.
16 錢崇澍.中國蕁麻科之研究.植物學彙報,1935,1:1—7.
17 錢崇澍.中國東部蘭科之一新屬.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集,1935,10:89—92.
18 錢崇澍,楊銜晉.中國森林植物志.(第一冊)中國科學社.1937.
19 錢崇澍.檀梨屬的一個新種.中央研究院植物學文集.1947,1:128.
20 錢崇澍,楊銜晉.中國森林植物志(第二冊).中國科學社,1950.
21 錢崇澍.黃河流域植物的分佈概況.地理學報,1954,20:269—278.
22 錢崇澍,吳征鎰,陳昌篤.中國植被類型.地理學報,1956,22:37—92.
23 錢崇澍,吳征鎰,陳昌篤.中國植被區劃草案.中國自然區劃草案,1956,8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