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醉馬草的結果 展開
- 禾本科芨芨草屬植物
- 中藥材
醉馬草
禾本科芨芨草屬植物
醉馬草(學名: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 禾本科、芨芨草屬多年生。鬚根柔韌。稈直立,少數叢生,平滑,節下貼生微毛,基部具鱗芽。葉鞘稍粗糙,上部者短於節間,葉鞘口具微毛;葉舌厚膜質,頂端平截或具裂齒;葉片質地較硬,直立,邊緣常卷折,上面及邊緣粗糙,圓錐花序緊密呈穗狀,灰綠色或基部帶紫色,成熟后變褐銅色,穎膜質,幾等長,先端尖常破裂,微粗糙,多生於高草原、山坡草地、田邊、路旁、河灘,海拔1700-4200米。醉馬草有毒,牲畜誤食時,輕則致疾、重則死亡。
徠醉馬草
醉馬草真正的學名是小花棘豆和變異黃芪,其有毒成分是吲哚茲定生物鹼-苦馬豆素。國際研究表明,苦馬豆素是一種嶄新的抗癌藥物,它具有殺傷腫瘤細胞作用,具有免疫調節的雙向作用,能夠刺激骨髓細胞的增殖。由於苦馬豆素對腫瘤細胞的轉移抑制和免疫激活的雙重作用,在國內已經應用到防治人類癌症的ii期試驗階段,根據測定每公斤小花棘豆或變異黃芪可提煉出6mg苦馬豆素,每mg價格為200美元。
醉馬草雖屬於有毒植物,卻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使用新疫苗免疫動物,就可使動物安全地利用瘋草,從而改變目前化學防除及人工挖除瘋草造成的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現象。目前,政府已經開始主張對挖除的毒草晾乾回收,合理利用。
“醉馬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和繁殖力極強,有超強的耐旱力,而且是一種排斥其他牧草生長的植物,在“醉馬草”成片生長的地方,就不會有其他植物存活。羊、牛、馬和駱駝等牲畜取食之後就會產生依賴性,牧民稱之為“上癮”,不再食用其他牧草,牲畜中樞神經受到麻痹,身體日漸消瘦,最後死亡。
馬屬動物採食多量后,可引起心率加快、步態蹣跚如酒醉狀的中毒症,故叫醉馬草中毒。本病主要發生於馬屬動物,羊只亦可出現中毒。
通過調查病史,掌握到患病馬屬動物有接觸醉馬草的依據,就可做出懷疑診斷;根據口吐白沫、肌肉震顫和行如酒醉的特徵癥狀,則可做出診斷。
目前尚無特效解毒療法。應儘早採取酸類藥物中和解毒的搶救措施,並進行對症治療,可有助於提高療效。
【處方1】醋酸 30ml(或乳酸15ml ),加水灌服;也可灌服食醋或酸牛奶500~1000ml。
亦可試用11.2% 乳酸鈉注射液60ml ,1次靜脈注射。
【處方2 】在處方1 的基礎上,靜注500~1000ml 等滲或高滲葡萄糖注射液,以及生理鹽水作支持治療。
內蒙古草原部門抓住醉馬草”尚未開花結果的最佳治理時機,通過宣傳、授課等方式幫助牧民了解“醉馬草”,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開展集中清除“醉馬草”工作,力爭將這種草原毒害草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部。模式標本采自賀蘭山。
多生於高草原、山坡草地、田邊、路旁、河灘,海拔1700-4200米。在青藏高原3000-4200米的草原上,有時形成極大的群落。
醉馬草
聚居草原
不是有價值的增添
披著綠色外衣
藏有虛假和欺騙
馬吃了不生奶不長勁
只會給予剌激和迷醉
啊,醉馬草是綠色逆子
它一旦繁衍
就難於呈現萬馬奔騰的景象
醉馬草
本發明使醉馬草變廢為寶,減少草原危害,以醉馬草為原料造紙,其製作方法為原料→地中衡→切料→預浸→蒸煮→洗滌→篩選→漂白→打漿→抄紙。本發明開闢了醉馬草的新用途,生產紙張成本低,柔性好,其原料損失少、易切斷、裝球時間短、本質素易脫除、溶出速度快、纖維損失小、纖維強度高、成漿質量好、易篩選、打漿時間短。
醉馬草
扎笤帚最重要的材料是醉馬草,醉馬草生長在陽光直射,地勢比較高峻的地方。它們是一簇一簇生長的,比較稠密。另外,扎笤帚還需要一些細繩子和細鋼絲。
扎笤帚的醉馬草必須得曬,而且不能太干。
首先,把曬過的醉馬草弄整齊,用細繩子把醉馬草紮成小把,必須扎牢固。然後,把紮好的小把再扎在一起。
注意,不能把每一小把的頭對齊,要使小把之間錯開一定的距離,使笤帚的外沿構成一條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