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泗浦文化生態園

十大生態工程之一

黃泗浦文化生態園工程是張家港市“810”工程中十大生態工程之一,也是蘇州大市“十二五”十大重點生態工程。近日,工程核心區4.3平方公里的景觀規劃設計正式敲定,黃泗浦即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歷史沿革


黃泗浦文化生態園
黃泗浦文化生態園
說到黃泗浦文化生態園,不得不提到黃泗浦河。晉唐時代的黃泗浦是一條南北向,直通江海的干河,位於長江下游,緊靠出海口,也就是“江尾海頭”。唐代高僧鑒真也是從這裡第六次成功東渡到日本。然而,歲月變遷,黃泗浦卻早已沒了當年的模樣。
通過一張1984年和一張近幾年拍攝的黃泗浦區域衛星圖的對比,直觀展示了黃泗浦區域的變化。“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黃泗浦區域水系非常多,星羅密布,佔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而通過這麼多年的建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範圍內它的水系已經被逐漸侵佔,面積不足八分之一,而我們這次建設黃泗浦主要的目的,就是將這個部分的水系溝通形成一個系統。
生態園的建設為楊舍和塘橋兩個中心城區穿針引線,而湖區無疑是點睛之筆。中心區以高速公路為界,劃分成兩個景區。錫張高速西側嘗試的是城市的功能和人的參與,更加體現出與西側的城市開發地塊的融合。東邊考慮浦塘文化理念,以原野郊野為主,打造靜態的郊野公園

地理環境


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規劃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對楊舍和塘橋兩個區域進行生態縫合。黃泗浦的地理環境並不好,錫張高速貫穿整個地帶,村莊分佈也較凌亂,對生態影響很大。基於這些因素,我市花大力氣對黃泗浦整個17.7平方公里進行生態文明的建設。

區域範圍


黃泗浦文化生態園位於楊舍城區和塘橋城區之間,用地面積達17.7平方公里,根據規劃,黃泗浦文化生態園將打造成集遺址保護、生態休閑、商業居住於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保護目標


如今的黃泗浦河,最窄的地方河道寬度只有5米,而且河道全線多處出現淤積,甚至有很多斷頭河,水質的富營養化也非常嚴重,污臭不堪。除了河道環境變差外,隨著近年來的發展建設,這一區域內的水域面積也在逐漸變小,水土涵養條件較差。因此,對當地水體進行恢復,成為本次規劃建設的重點。

管理措施


規劃定位重要的生態廊道,由黃泗浦古遺址公園、生態核心區、文化體育公園和生態田園風光區組成,先行啟動生態核心區建設,佔地4.2平方公里,包括實施房屋拆遷、區域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開發利用


隨著湖區的規劃確定,黃泗浦生態園核心區的建設輪廓也逐漸清晰。而除了擴大水域面積,整個核心區也在通過多個角度的生態修復工程,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的生態系統,成為城市“綠肺”。黃泗浦生態園核心區規劃負責人宋昱說:“根據規劃,首先把比較髒的水進行過濾。中間濕地這個區塊當中,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植被品種搭配起來形成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慢慢形成之後,這些植物可以提供這個片區優良的空氣。”
湖區開挖產生的大量土方,一般會被及時清理掉,而在黃泗浦生態園這個土方卻有了一個新的用途。東城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工程科陸勇介紹,黃泗浦核心區開挖大概產生500多萬方土,清運成本會達到1.5億元左右。從節約成本和景觀立體層次感的角度考慮,本次設計中考慮對部分土方的利用,進行堆土築山。不僅如此,由於這一區域錫張高速橫穿而過,加上高壓線網林立,這些對區域景觀的整體塑造都會產生不利影響,而這些堆起來的小山就相當於一道綠色屏障,不但豐富了這一區域的景觀層次,也將這些設施對區域景觀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價值意義


從一湖一景打造城市“綠肺”,再到堆土築山構建生態屏障,黃泗浦文化生態園核心區的建設和以往的生態園區相比有了很多新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將給港城市民帶來不一樣的生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