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沒

漢語成語

神出鬼沒 [ shén chū guǐ mò ] ,漢語成語,出自《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形容使用兵器手法高超。亦比喻行動迅速、變化莫測、難以捉摸

出:出現;沒:消失。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基本釋義


出:出現;沒:消失。像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具體出處


《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歷史典故


《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本謂用兵神速,變化不可捉摸。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二折:“論此人兵法鮮有,才藝無雙,運籌帷幄,神出鬼沒,人莫能窺。”
蕩寇志》九四回:“我因見彼軍渡河,不用舟楫橋樑,大有可疑,真有神出鬼沒之計。”也形容使用兵器手法高超。
《水滸傳》一二回:“兩位好漢,端的好兩口朴刀,神出鬼沒!”也形容做事隱蔽,難為人知,或行動無常,不可捉摸。
宋·朱熹《論差役利害狀》:“當此役者,其間狡猾奸巧百端,避先趨后,舍重取輕,顛倒錯亂,神出鬼沒。”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世上有這一夥燒丹鍊汞之人,專一設立圈套,神出鬼沒,哄那貪夫痴客。”
《兒女英雄傳》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疑神疑鬼的時候,遇見了這等一個神出鬼沒的角色,一番話說得言言逆耳,字字誅心,叫那安公子怎樣的開口?”也形容說話的內容難以捉摸。
魯迅《兩地書》六八:“今天又另派探子,到我這裡來探聽伏園消息。我不禁好笑,答得極其神出鬼沒,似乎不來,似乎並非不來,而且立刻要來,於是乎終於莫名其妙而去。”亦作“神出鬼入”。
《兒女英雄傳》一四回:“褚一官是怕得神出鬼入。只有他個女兒降的住他。”
老舍牛天賜傳》三:“李三嫂神出鬼入的點了點頭。”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神妙莫測、行蹤詭秘、出沒無常、按兵不動、出沒無定、行蹤飄忽。

反義詞

按兵不動

用法搭配


用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變化無常。;含褒義。

例句

我軍神出鬼沒,敵人被搞得暈頭轉向。

英文翻譯


Come and go like a shadow、appear and disappear mysterious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