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沒無常

漢語成語

【成語】:出沒無常【拼音】:chū mò wú cháng【簡拼】:cmwc【解釋】:忽而出現,忽而隱沒,沒有一定,使人無法捉摸。【出處】:宋·王十朋《論廣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沒無常,尤為瀕海州縣之患。”

【示例】:又西北平行者一里,下眺嶺西深墜而下,而杳不可見;嶺東屏峙而上,而~。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近義詞】:變化無常、變化多端【反義詞】:循規蹈矩【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神秘的人或事物

典故


忽然出現,忽然隱沒,變化不定。《史記.天官書》“以處熒惑”司馬貞索隱引晉灼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出沒無常。”宋.王十朋《論廣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沒無常,尤為瀕海州縣之患。”《元史.武宗紀》:“中書省臣言:‘瀕河之地,出沒無常,遇有退灘,則為之主。’”老舍《二馬》三段一五:“她老在眼前,心上,夢裡,出沒無常。總想忘了她,可是哪裡忘得下!”亦作“出沒不常”。《歧路燈》一○四回:“倭寇盤踞海島,伺隙搶奪,出沒不常。”

出處


宋·王十朋《論廣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沒無常,尤為瀕海州縣之患。”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變化無常、變化多端

反義詞

循規蹈矩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用於神秘的人或事物

例句

又西北平行者一里,下眺嶺西深墜而下,而杳不可見;嶺東屏峙而上,而~。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