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話

廣西中南部的方言

賓陽話,使用人口約100萬人,通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境內,附近地區亦有部分人使用,是賓陽縣流通最廣,勢力最大的交際用語,屬較有特點的一種漢語次方言。

賓陽漢族人口佔全縣人口85%左右,說賓陽話的漢人大都說他們先人是宋朝從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等地遷來,因此,賓陽話的辭彙還保留不少古代漢語的痕迹。

賓陽徠話雖口音各異,但交流毫無障礙,按口音的不同,由東往西可分三個片:黎塘片,大橋片,蘆圩片(縣城),其中又以縣城和黎塘口音為代表。在三片內部,口音也還有細微差異。

賓陽話一般歸為桂南平話的一種,傳統上屬於粵語的一部分,至今語言學界尚未有準確的定論。賓陽話與其他平話地區的差別極大,基本不能相互溝通,相反賓陽話與粵語的相似度達到70%以上,發音實際更接近於粵語,特別是黎塘口音,發音基本與白話(粵語)一致。

由於賓陽的年輕人說賓陽話的比例下降,賓陽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

賓陽境內語言


賓陽縣內主要通行漢語,壯族使用壯話。其中主要是賓陽話(本地話),新民話,白話,以及少數西南官話(南街軍話)、閩南語(新賓同義村)。賓陽縣誌里,以賓陽話作母語佔全縣70%,客家話20%,壯話8%,官話2%,白話作為城市間交際用語。
賓陽話人極少數會說客家話或壯話,而客家人和壯族人多數會說賓陽話。由此可推,賓陽話受賓陽其他語言影響不太大。在十多年前,普通話在廣西尚未得到推廣普及之時,很多賓陽話人會說南寧白話(粵語邕潯片),到南寧市去往往是以南寧白話為交際語而非普通話。現在,雖然普及普通話了,但南寧白話對賓陽話的影響仍然較大,賓陽話中很很多都受到南寧白話影響。

賓陽話(本地話)

通行於全縣,使用人口大約100萬,以賓陽話為母語的佔全縣的70%以上,大約80萬人,說賓陽話的人祖先多是來自宋朝山東省的移民。縣內母語為其他方言(客家,壯話)也能精通賓陽話。

客家話(新民話)

徠客家話在廣西被稱為新民話,使用人數大約在 20 萬人,客家話為母語的賓陽人佔20%,是除賓陽話之外的第二大方言,賓陽縣的客家人為廣東和福建移民為主。客家話通行於賓州,新橋,大橋,黎塘,王靈的部分村莊。由於賓陽本地話占強勢地位,許多曾經客家話村莊現在母語已經轉化為賓陽話。

粵語(白話)

白話目前主要分佈在縣城,新賓和黎塘街道的部分民居中作為家庭語言,以及黎塘靠近貴港的地區,白話人多為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廣東商人移民。白話在賓陽更多作為城市間不同母語人交流的工具,白話是許多賓陽人的第二語言,在廣西推廣普通話之前,賓陽人到外地(如南寧,桂東南北部灣,以及廣東地區)基本需要用白話(粵語邕潯片)交流,白話在廣西歷史上相當於“普通話”的地位。對於中老一輩賓陽人來說,基本能講白話和賓陽話。

賓陽話口音分佈


由於地域及歷史因素,縣境內的各個鄉鎮的口音均不一樣,主要分為蘆圩,大橋,黎塘口音三大塊。其中,又以蘆圩口音和黎塘口音為特點。

蘆圩口音

包括縣城賓州鎮新橋鎮,思隴鎮,鄒圩鎮等鄉鎮主要講縣城口音。

大橋口音

包括大橋鎮中華鎮武陵鎮,與蘆圩口音較為接近

黎塘口音

包括王靈鎮洋橋鎮黎塘鎮古辣鎮等主要講黎塘口音,由於距離貴港市白話區(粵語邕潯片)接近,西部鄉鎮偏向粵語發音。與蘆圩口音有差別,蘆圩口音和黎塘口音的賓陽人交流時可以明顯聽出。

蘆圩黎塘口音差別

蘆圩偏 ue,黎塘偏 o
漢字蘆圩口音黎塘口音
luelo
shiueshio
duengdong
huehio
蘆圩偏 u,黎塘偏 ui
漢字蘆圩口音黎塘口音
huhui

賓陽話對話和辭彙


常用對話

普通話賓陽話發音例句
沒有冇有/ 某有/ 唔有m yao / m you我唔有錢(我沒錢)
系 / 是hai(hei) /si我系李明(我是李明)
看 / 睇 (黎塘)heuan /tai睇電影(看電影)
想想念念nam我念念先(讓我先想想)
某 / 唔mao (mou) / m我唔想去(我不想去)
一塊錢一蚊雞yat men gai一碗粉七蚊雞(一碗粉七塊錢)
不用客氣唔使客氣m sai hak hey唔使客氣
在這裡系果捏hai gu nie我系果捏(我在這裡)
這麼gam咁多(這麼多)
辭彙發音解釋
幾多gei due(蘆圩) gei do (黎塘)是粵語中常用的,賓陽方言中也用,如“幾多錢?
幾時gei si什麼時候,是粵語中常用的,賓陽方言中也用。這是古詞,唐詩裡邊常見
pai賓陽方言中說給水果削皮,都說批。比如“批一個蘋果來吃”
gei (kei)即站立之意。如說:“攞處企”(找位置站)。此字賓陽方言與粵語也相同。
zen指深水溝。一般說雞圳。
sai古漢語,聚餐,吃飯的意思

賓陽話辭彙

蘆圩口音 / 黎塘口音
一 jat二 yi三 slam四 slei五 ngou六 lok七 tshat八 bat九 tsou十 sap
兩 lueng百 bak錢 jsin零 leng
我 ngue
/ngo
你 nei
他 ta
(na)
大 dai落 lok快 vai
萬 man雞 gai日 yat賓 ben地 dei
好 hueo
/hou
水 sue
/sio
看 huean
/hon
學 hak
/hok
習 zap

賓陽話危機


賓陽話作為賓陽本地方言,通行於全縣的群眾,特別是對於目前20歲以上的縣內居民日常生活大部分用賓陽話交流。但是在正式場合比如政府會議,大型晚會等場合和學校授課均使用普通話交流。隨著推廣普通話的開展,越來越多人已經不會說賓陽話或者說得不流利。

缺乏賓陽話公共平台

由於賓陽話在廣西的特殊性,整個廣西只有賓陽通行賓陽話,年輕人學賓陽話只能靠父母口口相傳。

年輕一代不說賓陽話

隨著政府推廣普通話的力度加大,許多青少年已經不能很好的用賓陽話交流,甚至已經完全不會說賓陽話。在縣城大街上父母和小孩幾乎清一色的說帶有濃重口音的普通話。有些父母在對外人用賓陽話,對自己小孩則反而只說普通話,賓陽縣城裡小學生(比如賓陽蘆小)大部分都只用普通話和同學交流,賓陽話只跟家裡人說。15歲以下的青少年會說賓陽話的比例銳減,長此以往賓陽話傳承將出現斷層。

說賓陽話老土的觀念

90年代廣西省會南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推廣普通話運動,南寧政府引導說本地方言老土並且在公共渠道上切斷了粵語公交廣播和電視,南寧白話已經瀕臨滅絕。賓陽和南寧歷來人流往來交流密切,受到廣西省會南寧推廣普通話的風氣影響,許多到過南寧生活的賓陽人有一種“說方言老土,說普通話時髦”的觀念,內心抵制家鄉方言,排斥說賓陽話。

專有名詞普通話化,發音“普通話化”

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些詞語用普通話發音來代替而不知原字詞的賓陽話發音,比如游泳(You Yong),賓陽話發音應該為 You Weng,許多賓陽人則用Yong來念“泳”字。
對於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會說賓陽話或者說得不流利的現象,我們應該足夠重視,不能重蹈南寧白話悲劇(南寧90年代激進的推廣普通話政策使得南寧市區說本土白話的比例在十幾年內銳減至三成)

賓陽話歸屬爭議


桂南平話和粵語基本上可以算是一種漢語的方言分支,但是有學者把桂南平話獨立成另一種方言(詳細見桂南平話和粵語)。賓陽話與粵語的相似度達到70%以上,傳統上該把賓陽話歸入粵語。由於語言學界尚未有正確的定論,這個問題仍然保持爭議性。
賓陽話與勾漏白話有如此高的相同率,也真難怪多年來學界一直把桂南平話當粵方言的次方言來看待。即使近年內,學界仍有把平話列為一種並列於粵方言的漢語方言的討論,也仍然未能得出一個確切的公認的結論。但不管得出何種結論,都存在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桂南(賓陽)平話與勾漏白話有著一個無法割裂的悠久的歷史淵源,它們都是自唐宋至元明期間進入嶺南的北來漢語,而且應該都曾經是中原盛行的通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