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覓句圖
羅浮覓句圖
《羅浮覓句圖》是中國畫家齊白石在1922年創作的中國山水畫。
齊白石國畫《羅浮覓句圖》題識
羅浮覓句圖
題詩“風寒冬深無夢來,相尋曾記那年栽;定是羅浮舊蜨仙,萬千如雪向我開”,詩畫相配,令人心馳。章款極其明確,絕不因題跋、印章破壞畫面,齊白石的印章、鈐印也極有風格。在畫中的“齊大”以及他山水畫常用印的“木人”、“甑屋”、“一切畫會無能加入”、“老夫也在皮毛”類。他的出身、住所、謙詞、畫理都是通過印章巧妙地提示給了人們,齊白石往往在繪畫之前就想好了留白、虛實位置。齊白石山水畫往往題跋不多,這是因為白石山水的特點在於“平遠”,畫中的“渡橋”全用篆書筆意“寫”成,略帶楷書筆法,沉而結實,樸實,沒有絲毫輕飄之感。題跋的位置、內容、字數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白石老人看來,題跋和印章既是抒發情感、闡述畫意的紐帶,又是增強繪畫美感的手段和橋樑。
《羅浮覓句圖》是齊白石創作於中年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齊白石中年多出外游,曾游羅浮山,多次以羅浮山為主題作畫。
《羅浮覓句圖》是齊白石在風寒冬深之夜難以入眠的有感之作。想起自己在羅浮山時所見的千株梅花為自己開放,心情起伏難平。齊白石畫山水構思奇巧,只幾筆便把所要表達的事物形神兼備地呈現於畫面上。
《羅浮覓句圖》是一幅精彩的山水畫作品,圖中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樹枝盤虯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此作取全景式構圖,用筆很乾凈,而且筆性純熟,運用很準確,完全可以做到興到、意到、筆到。越是細微之處,他的用筆用色越准,筆墨顏色交融在一起時,絕沒有一筆是“糊”的,也沒有一筆是“塗”的。
《羅浮覓句圖》局部中“遠山近景”
《羅浮覓句圖》局部中“水的走勢”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趙欣歌:齊白石的《羅浮見句圖》是畫家在風寒冬深之夜難以入眼的有感之作。想起自己在羅浮山時所見的千株梅花對自己開放。心情起伏難平。畫面在章法上仍是遠山、近岸,但用筆已不同於古人,一大片梅林中,幾間房屋錯落有致,一雅士攜小童在林中散步,面對如繁星閃閃的萬千朵梅花,正在醞釀詩句。齊白石山水構思奇巧,只幾筆便把所要表達的事物形神兼備地呈現於畫面上,形成個人獨有的風格。
2009年12月,該畫在遼寧省博物館“巨匠之路——齊白石書畫精品展”中展出。
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