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國

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

胡建國,男,博士后、副教授;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武漢大學、貴州大學,獲管理學博士、法學碩士和歷史學學士學位;主要從事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勞動社會學、社會發展與管理等領域的研究;現在研主持國家、省、市級研究項目數項,在《中國社會藍皮書》、《中國黨政幹部論壇》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成員,中國社會學學會勞動與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理事。

簡介


胡建國,博士,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院長助理;主要從事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勞動社會學、社會發展與管理領域的研究;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省市級研究項目數項,在《中國社會藍皮書》、《人民論壇》、《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紅旗文稿》、《人文雜誌》等刊物上發表《中國社會底層新變》、《女性階層位置與階級意識的獲得》等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2部,參加《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晉江模式新發展:中國縣域現代化探索》等書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成員;被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表彰為“北京市博士后傑出英才”。

學術論著


主要論文

1、陸學藝、王春光、胡建國:《縣域現代化:破解中國城鄉二元格局的關鍵》,《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紅旗文稿》2008年第3期全文轉載。
2、胡建國:《事業單位人力資本激勵與補償》,載陸學藝、顧秀林主編:《中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3、胡建國:《找准社會階層結構整合的重心》,《北京日報》理論版,2009年11月16日。
4、胡建國:《農民工就業需要轉變四大觀念》,《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9年第4期。
5、胡建國、李春玲:《北京中產階層生活狀況研究》,《比較視野下的中產階級研究》,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6、胡建國:《社會結構變遷與中國經驗關懷》,《偉大的歷程:紀念改革開放30年》,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
7、胡建國:《中國社會底層新變》《人民論壇》2010年7月刊,《黨政論壇》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8、胡建國:《富裕標準的變遷與參照》,《人民論壇》2010年10月刊。
9、胡建國:《“三問”中產階層》,《人民論壇》2010年3月刊。
10、胡建國:《中國私營企業工會化的組織特徵差異》,《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D422(工會工作)》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
11、胡建國:《社會階層結構:“橄欖形”最穩定》,《中國教育報》理論版2010-2;《科學諮詢(決策管理)》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
12、陸學藝、宋國愷、胡建國、李曉壯:《我國社會結構的變動及其影響》,《中國經貿導刊》2010年第7期。
13、胡建國:《15年社會結構與經濟結構年的鴻溝如何跨越?》,《中國勞動保障報》2010-6
14、陸學藝、宋國愷、胡建國、李曉壯《當代中國社會結構》,《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5、胡建國:《北京中產階層狀況與特徵》,《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6、李春玲、胡建國:《北京中產階層住房消費與房價態度》,《2010年北京社會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7、胡建國:《女性階層位置與階級意識的獲得:中國社會分層體系中的性別建構》《人文雜誌》2010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源D423》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出版專著

1、胡建國著:《勞資關係治理與工會績效:基於中國私營企業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2、胡建國著:《中國城市階層:北京鏡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參編專著

1、《中國社會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科學出版社,2007年。合作撰寫第六章《社會事業》。
2、《晉江模式新發展:中國縣域現代化探索》,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年。負責《總報告》與第4章《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階層結構》。其中《總報告》收錄進張君良 唐春曉主編:《解讀晉江:改革開放30年晉江研究論文選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
3、《北京社會建設60年》,科學出版社,2008。負責《總論》與第6章《社會階層結構與社會流動》。
4、《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負責《總論》與第章《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

獲獎情況


1、獎勵名稱:北京市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獲獎成果《北京社會建設60》一書,負責《總論》與第6章《社會階層結構與社會流動》)。授獎機關: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時間:2010年
2、獎勵名稱:福建省第8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獲獎成果《晉江模式新發展:中國縣域現代化探索》,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年。負責《總報告》與第4章《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階層結構》),授獎機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時間:2009年
3、獎勵名稱:北京市博士后傑出英才。授獎機關: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時間:2010年
4、獎勵名稱:“中共中央黨校首屆全國博士後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授獎機關:中共中央黨校,時間:2010年

在研課題


1、200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中產階級社會政治意識態度研究》(主持人);
2、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成員);
3、2010年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999年中國高校擴招以來的教育公平變化研究》(課題組成員)。

人物言論


2011年6月,胡建國撰文稱,當前的“仇富仇官”現象,並不是階層與階層間的衝突與對抗。在許多公眾心目中,對那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拼搏,勤勞致富的人,多是佩服;同樣對那些公正無私、清廉執政幹部,多為擁戴。當前的“仇富仇官”心態,更多折射的是公眾對富而不公、貪污受賄的憎恨,尤其是有些底層公眾,聯繫自身的利益受損處境,這種心態會更強烈。調整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加大社會發展比重,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才是化解社會矛盾和治理社會心態危機的根本之道。

人物經歷


1969年-1973年濟南軍區籃球運動員,獲全軍五項球類運動會冠軍。
1969年,參加工作。
1974年-1979年八一體工大隊手球運動員、隊長,獲第3、4屆全運會冠軍、六次全國冠軍。
1979年,八一體工大隊幹事。
1983年,八一體工大隊項目隊政委。
1986年,國家手球隊領隊。
1992年,國家體委二司處長、中國手球協會秘書長。
1998年,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2001年,中國曲棍球協會主席、中國棒球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