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橋街道

浮橋街道

浮橋街道位於泉州市區西南部,轄區面積約10.7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683人(2006年),其中戶籍人口19136人,外來常住人口12547人。轄新步、浮橋、金浦、黃石、東邊、田中、歧山、延陵、坂頭、仙景10個社區。辦事處駐新步社區

街道概況


浮橋街道鯉城區浮橋街道於2003年2月由原浮橋鎮改制而成,位於泉州市區西南,依偎晉江母親河,是閩南著名僑鄉和商貿集散地,也是鯉城江南新區核心起步區。原街道區域面積15.20平方公里,轄1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79萬人。轄區總戶數6558戶,總人口約27164人,轄區總面積15.21平方公里。漢族,通閩南方言,鎮政府駐地在浮橋新東路后。

行政區劃


2006年11月13日鯉城區行政區劃調整后,新浮橋街道辦事處轄新步社區、浮橋社區、金浦社區、黃石社區、東邊社區、田中社區、岐山社區、延陵社區、坂頭社區、仙景社區10個社區,區域面積約10.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萬人,外來流動人口約1.6萬人。街道黨工委下轄34個黨支部,其中非公企業黨支部19個,街道現有黨員總數820人,其中預備黨員18人。

歷史沿革


浮橋街道位於市區西南郊,距區政府駐地約4公里。東隔晉江與市區相望。南與江南街道,晉江市池店鎮交界,西至南安市豐州鎮,北隔晉江與南安市豐州鎮相望。因轄區內有一座浮橋通市區,故以橋為名,稱浮橋鎮。宋代屬晉江縣晉江鄉常泰里。元、明、清代屬三十三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一區、新鄉鎮、四維鄉。一九五零年晉江縣五區。一九五一年縣、市分治,歸入泉州市南台區。一九五八年屬江南公社。一九六零年從江南公社析出成立滿堂紅公社。一九八四年改為浮橋鎮。二零零三年撤銷鎮建制改的街道辦事處。

基礎設施


有滿堂紅中學、小學15所、幼兒園16所、浮橋衛生院以及各村合作醫療所等文教衛生設施。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公路可直達福州、廈門、南安各地古迹有1961年列入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筍。

經濟發展


轄區地處晉江下游西岸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山美灌區南渠橫貫全境,水利條件良好是鯉城區主要經濟作物區,蔬菜供應基地。水果盛產龍眼,荔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鄉鎮企業發展迅速,至一九九零年底與工業企業292家。高級醬油、桂圓乾遠銷國外,總產值8723.05萬元。僑胞陳守仁先生投資開發的王宮發展區是目前全區最大成片開發區之一。
2006年街道全年實現工業產值26.9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88億元,實現工商總稅4522萬元,區級工商稅1617萬元。街道轄區內共有企業288家,其中外資企業123家,內資企業165家,正常納稅企業228家,年納稅超100萬以上企業有27家、超50萬以上有15家、超30萬以上有12家,輕紡鞋服、樹脂工藝、機械汽配、包袋、建築房地產五大行業為街道主要支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