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春泉的結果 展開
- 長影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和總攝影師
- 瓊海市教育局局長
-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王春泉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王春泉,男,1964年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現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徠研究方向為中國新聞史;廣告學;新聞與傳播教育所授課程中國新聞事業史。
1985年留校任教於新聞傳播學院至今。
1991年獲聘講師任職資格1998年獲聘副教授任職資格。
2001年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任職資格。
2003年獲教授任職資格。
2004年擔任西北大學新聞學院科研副院長、兼任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科研分委員會委員、學位分委員會委員、教學分委員會委員。
2016年7月擔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研究方向
中國新聞史;廣告學;新聞與傳播教育所授課程中國新聞事業史。
廣告學發表論文
1、《傳媒產業化時代名記者的意義》,原刊《西北大學學報》2002.3,人大複印資料2002.6全文轉載。獨立。
2、《加強啟思式教學培植創新素能》發表在《中國大學教學》2003.3。獨立。
3、《“親社會”意識與新聞資源的合理性開發》發表在《新聞記者》,2003.10。獨立。
4、《歷史意識在新聞學研究中的意義》發表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1.1。獨立。
5、《中國新聞史上的張季鸞》,載《傳播的藝術》,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獨立。
6、《邁向黨報文化的新想象》,載《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04》,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獨立。
7、《晚近以來廣告傳播體系的歷史性變革》發表在《西北大學學報》,2003.2。獨立。
8、《找准對話的關鍵語碼》發表在《現代廣告》,2003.10。獨立。
9、《隱性知識開發與科學的廣告運作》,2003年中國廣告學術年會論文,載於《2003年全國廣告學術論文集》,正式刊發於《現代廣告》2003年8月專集。獨立。
10、《歷史性危機:廣告文化的現代性讀解》發表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0.1。獨立。
11、《核對一下我們的地圖與指南針——問題意識、文化自覺與西部廣告業的健全發展》,2003年8月,第十屆“西部廣告論壇”(西安)主題報告。獨立。
12、《身份管理與埃德加·斯諾的形象修辭》,2005年7月,北京大學“埃德加·斯諾國際研討會”會議演說論文。節縮稿載龔文庠主編《百年斯諾》一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獨立。
13、《經驗批評與對廣告“文化自覺”的另一種可能》,2005年10月,“2005年全國廣告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說論文,載《持續生存與和諧社會發展》論文集,亞洲國際創意傳播集團出版,2006年。獨立。
14、《后信息社會新聞傳播學必需的游牧與轉向》之摘要稿《一個全新的新聞傳播時代已經來臨》,《新聞與寫作》(京)“觀點”欄目論文,2005年11期。獨立。
15、《西安市民媒介使用狀況調查簡述》發表在《新聞記者》(滬),2005年6期。第一作者。
16、《風險社會中的游牧與守望》發表在《廣告大觀》,2006年1期。獨立。
17、《壓縮式發展、問題意識與現代性廣告教育體系重構》,論文,復旦大學,“技術與制度:中國傳媒改革開放三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收入同名會議論文集。2008年6月。獨立。
18、《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廣告業的前路——一個所有力量都可能成為角色的新廣告時代的想象》,廣告學術論壇論文,2007年10月,青島。載陳培愛主編《創意產業與中國廣告業》,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獨立。
19、《圖景想象、資源整合與黨報媒介“品牌輪盤”製作——延安〈解放日報〉改版與“毛主義”新聞文化體系的確立》,復旦大學,延安《解放日報》改版65周年研討會論文,2007年11月17日,復旦新聞與傳播研究國家基地。修改稿載《新聞與傳播評論·2011年卷》,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武漢出版社,2011年12月。獨立。
20、《行走著人生行走著敘述——寫在〈人行叢林〉出版之前》,載李友《人行叢林》,作家出版社,2005年。獨立。
21、《願望著新公道社會,凝視著沉重的肉身——關於〈南風窗〉的精神經驗》,發表於“《南風窗》22周年的感言彙集”。第二作者。
22、《返身到人類傳播的“阿萊夫”並使之更充實而光輝——寫在“現代傳播:精神與生產叢書”前面的話》,從書序言,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09年12期重刊。獨立。
23、《現代學術浪潮中的慢讀與開墾——作為學科事件或學術“褶子”的〈廣告研究〉》,論文,中國廣告節(合肥)中國廣告學術論壇發表,2008年10月。正式刊發於陳培愛主編《中國廣告理論探索30年》,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廣告學專業雜誌《廣告研究》2010年5期重刊,並作為封面文章、加編者按予以強調。獨立。
24、《生產〈新聞學〉與生產的〈新聞學〉——圍繞〈新聞學〉的知識糾葛與學科意義描述》,論文,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90周年暨中國新聞教育、新聞研究90周年學術研討會”發表,2008年10月。正式刊發於《北大新聞傳播與評論》,總第4輯(2009)。獨立。
25、《〈四部文明〉出場的意義》,論文,2008年5月,“《四部文明》出版首發式(重慶)”發表,相關網路專欄刊發。獨立。
26、《“品牌學”作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意義》,網路文章。部分文字刊發於《品牌學研究》,2008年12月號,總第2期。獨立。
27、《通過制度獲得解放?——對作為修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初步分析》,論文,第八屆“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督研討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8年12月13-14日。獨立。
28、《“地方化”策略捲入與歷史劇場重構——文化碰撞與中國新聞文化主體性的初步建構》(3萬3千字),“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台灣中山大學(高雄),2009-6-8。獨立。
29、《資源整合、品牌生產與〈新青年〉的快速成長——兼論中國新聞史上的“運動生產模式”及其問題》,“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暨五四時期新聞傳播專題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北京),2009-9-6。正式刊發於《北大新聞傳播與評論》,總第5輯(2010)。獨立。
30、《通過思維獲得解放——現代思維建設、在地化發展與喬俊武的〈思維論〉》,《渭南日報》,2010-8·30~9·3獨立。
31《輿論監督、劇場政治、“脈絡性轉換”與實踐輿論學的批判性建構——當下公共輿論監督專業路徑問題的初步描述與“經權性”建設》(約4萬字),“第九~十屆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督研討會”,浙江大學,2010年11月。會議論文集。節略稿以《實踐輿論學的批判性建構論綱》正式刊發於《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獨立。
32、《廣告學圖景的“破執”與“再建”——基於廣告學教科書的思考與想象》,中國廣告學術論壇發表,2011年10月,廈門大學,16000字。全文正式刊印於陳培愛等主編《數字化媒體環境下的廣告業發展》,紅旗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中國廣告年鑒·2012》全文轉載,新華出版社,2012年12月。獨立。
33、《“英雄文學老家”的輿論製造——辛亥劇場上的陝籍報人及其輿論擬劇》發表在《美文·辛亥革命專輯》,2011.10月。獨立。
34、《劇場競技、城市更新與西安建構傳播》發表在《西部大開發》,2011第11期。獨立。
35、《詩性正義與實踐輿論學的“有邊無邊”——中國古代輿論生產實踐的一個重要特點及其啟示》,“第十一屆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督研討會”,中國勞動大學,2012年1月。會議論文集。修改稿刊發於《北大新聞傳播與評論》總第7輯(2012)。獨立。
36、《漢語新聞學的泥土性及其面容與風景——基於大陸“中國新聞史”書寫問題的思考》,“中國新聞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年):新聞、新聞人與媒介技術的歷史脈絡”會議論文。2012年5月,台灣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獨立。修改稿題為《漢語新聞學的面容、風景及其泥土性——基於大陸“中國新聞史”問題的思考》,刊發於《北大新聞傳播與評論》總第8輯(2013年12月)。獨立。
37、《裝置的形狀與中國性——“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督研討會”的“接縫”與航線》,“第十二屆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督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2年12月,中山大學。獨立。
38、《回到“絲路”現場,行走在歷史的大道上》,“華商網”2013年9月18日。西咸新區研究院編:《傳承歷史文明建設文化西咸——重走“絲綢之路”文化溯源》,陝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版。
39、《再論“完全的黨報”》(原題為《“完全的黨報”——透過“延安〈解放日報〉褶學”的毛澤東新聞學凝視》),刊發於《新聞與傳播評論·2013年卷》,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武漢出版社,2013年12月。獨立。
40、《黨報醫療學的建構與實踐——透過“延安〈解放日報〉褶學”的毛澤東新聞學凝視》,“毛澤東與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北京大學,2013年12月21-22日。獨立。
41、《再出發,通過有效穿越與整合獲得解放——陝西創意產業的超克發展及其可能航線》,《陝西省委黨校報》,2014年3月。
42、《轄域、解域與古代“絲綢之路”書寫的新航線》,“第六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主題演說論文,陝西師範大學,2014年10月18日。《長安大學學報》2015年1期。獨立。
43、《如何現代,怎樣“完成中國特有之新聞學”?——張季鸞先生〈中國新聞學會宣言〉的初步繹讀》,“張季鸞暨民國新聞史學術研討會”論文,榆林市,2015年8月16-19。
徠修改稿
1.《“中國特有之新聞學”的歷史言說——張季鸞〈中國新聞學會宣言〉繹讀》,以“特稿”形式刊載於《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6年第3期。學術著作1.《新聞採訪技巧——理論與實踐》,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修訂出版。初版《新聞採訪技巧——理論與實踐》,西安出版社,2001,獨立,33萬字。
2.《現代新聞寫作:框架與修辭》,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修訂出版。初版原名《實用新聞寫作》,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獨立,29萬字;第一次修訂為《現代新聞寫作》,西安出版社,2002,獨立,41.5萬字。西安出版社2009年分成上下兩冊再次印刷出版。
3.《武裝的眼睛——現代新聞報道形式及其寫作》,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修訂版。初版《武裝的眼睛——現代新聞報道形式及其寫作》,西安出版社,2001,獨立,58萬字。
4.《新聞攝影學原理》,陝西攝影出版社,1994,合著(第二作者),11.5萬字。
5.《現代影視評論寫作》,西安出版社,1999,合著(第一作者),42萬字。
6.《新廣告學》,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合著(第二作者),35萬字。
7.《實用廣告寫作》,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獨立,40萬字。
8.《廣告文化論》,西安出版社,1998,獨立,20萬字。
9.《最新應用文寫作大全》,敦煌文藝出版社,1997,獨立,112萬字。
10.《最新應用文寫作案例大全》,三秦出版社,2002,合著(第一作者,完成五分之四),60萬字。
11.《現代廣告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獨立,47萬字。
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延安《解放日報》研究”(2010)。
2.主持陝西省社科規劃項目:“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模式改革”研究(2002)。
3.主持陝西省教育廳研究項目:“加入WTO新形勢下新聞專業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與實踐研究”(2002)。
4.主持2014西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后信息社會背景下高校研究性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實踐——以新聞傳播學科為例”(重點)(JX14001)。
5.參與教育部一般項目(青年項目)——“侵略工具”與“輿論載體”:日本在華報紙《順天時報》(1901-1930)研究(2010),總排名第三。
學術活動
1.2005年9月獨立主持(含點評)第十二屆“中國廣告節”“高峰論壇·綜合論壇”全部七個專題的學術報告(西安曲江賓館國際會議廳,2005)。
2.獨立完成“2005年全國廣告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說論文,16000餘字。多次主持講述陝西省廣告協會聯席會議主題報告;獨立主持第十屆中國十餘省市“西部廣告論壇”主題報告。
3.2007年11月17日參加復旦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國家基地“延安《解放日報》改版65周年研討會”並作《圖景想象、資源整合與黨報媒介“品牌輪盤”製作——延安〈解放日報〉改版與“毛主義”新聞文化體系的確立》主題發言。
4.2009年6月8日受邀參加台灣中山大學主辦的“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高雄),並發表《“地方化”策略捲入與歷史劇場重構——文化碰撞與中國新聞文化主體性的初步建構》(3萬3千字)。
5.受邀參加台灣世新大學主辦的“中國新聞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新聞、新聞人與媒介技術的歷史脈絡”(台北),並發表《漢語新聞學的泥土性及其面容與風景——基於大陸“中國新聞史”書寫問題的思考》的主題演說。2012年5月,台灣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8、2014年10月18日受邀參加“第六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並發表《轄域、解域與古代“絲綢之路”書寫的新航線》的主題演說。陝西師範大學。
9、受邀參加“報界宗師張季鸞及民國新聞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主題演說《如何現代,怎樣“完成中國特有之新聞學”?——張季鸞先生〈中國新聞學會宣言〉的初步繹讀》。陝西師範大學/榆陽區政府,2015年8月16-19日。
社會工作中國廣告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品牌年鑒》編委;《IAI中國廣告作品年鑒》評委;陝西省廣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安市影評協會理事;陝西省輿情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新聞學研究》評審專家;台灣《傳播文化與政治》編輯顧問;西北大學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空港新城顧問;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科研分委員會委員。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獲獎作品 | 頒獎機構 |
2015年 | 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 | 二等獎 | 《現代廣告學》 | |
2005年5月 | 西北大學迎評創優先進個人 | |||
2004年9月 | 2003年—2004年教學年度“505”基金獎 | 西北大學 | ||
2004年 | 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 《新聞採訪技巧——理論與實踐》《現代新聞寫作》《武裝的眼睛——現代新聞報道形式及其寫作》 | 陝西省教育廳 | |
2003年9月 | 2002年—2003年教學年度優秀教師暨“505”獎勵基金 | 一等獎 | 西北大學 | |
1999年5月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 《新聞攝影學原理》 | 陝西省教育委員會 | |
1998年5月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 《實用廣告寫作》 | 陝西省教育委員會 | |
1997年5月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 《實用新聞寫作》 | 陝西省教育委員會 | |
1994年9月 | 1993年—1994年教學年度優秀教師暨“505”獎勵基金 | 三等獎 | 西北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