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鄉

河南省南召縣的鄉

石門鄉,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地處南召縣東南部,東接皇路店鎮,南與卧龍區龍王溝街道、龍興鄉相接,西與四棵樹鄉南河店鎮相接,北與太山廟鄉隔鴨河口水庫相望,距南召縣城23千米,區域總面積94.08平方千米。

1950年,石門鄉境域屬皇路店區;1983年,由石門公社改為石門鄉。截至2018年末,石門鄉戶籍人口為27423人。截至2020年6月,石門鄉下轄1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政通街西側。

截至2018年末,石門鄉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主要資源優勢有:1、花生產量大。全鄉花生種植面積達3萬畝,年產優質花生1300萬斤以上,成為全鄉一大支柱產業,加工升值潛力很大。

歷史沿革


時間事件
1950年石門鄉境域屬皇路店區,后屬南河店區
1956年建立石門鄉中心鄉
1958年屬南河店公社
1961年恢復南河店區
1962年撤南河店區,改為設石門公社
1983年由石門公社改為石門鄉
石門鄉位於南陽市南召縣東南30公里處,屬淺山丘陵區,是南召縣的“南大門”。距縣城30千米,東與皇路店鎮交界,北與南河店鎮為鄰,南與卧龍區小寨鄉接壤,鴨河口水庫為境內最大的人工水庫。全鄉轄20個行政村256個村民小組7780戶3.1萬人。轄竹園、寺山、黨庄、大沖、孟山、黑石寨、大辛庄、朱庵、湖濱、小張溝、程崗、岳溝、寨溝、孫庄、周庄、裴庄、玉皇閣、山根、黑龍、石門20個行政村,264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石門村。南(陽)南(召)公路過境,二廣高速(G55)南北橫穿鄉境。境內有五朵山站高速出入口 交通便利

沿革

1961年建石門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寺山、大沖、黨庄、黑石寨、竹園、孟山、大辛庄、湖濱、朱庵、小張庄、程崗、岳溝、寨溝、孫庄、周庄、石門、裴庄、玉皇閣、山根、黑龍2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石門鄉地處南召縣東南部淺崗丘陵區,地勢西南高、北、東南低;境內最高處牡丹垛位於西南部,海拔584米;最低點位於鴨河口水庫,海拔177米。
氣候
石門鄉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4.6℃,1月平均氣溫0.9℃,7月平均氣溫達27.5℃;無霜期年平均21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78.8小時。
水文
石門鄉境內河流屬白河流域,主要有柳扒河、梅河等河道。
自然災害
石門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蟲害、大雪,以澇災威脅較大。
自然資源
石門鄉境內礦藏主要以石灰岩和花崗岩等非金屬礦物為主。2011年,石門鄉有耕地6.4萬畝,人均1.97畝;林地面積為6.3萬畝。

行政區劃


1997年,石門鄉下轄寺山、大沖、黨庄、黑石寨、竹園、孟山、大辛庄、湖濱、朱庵、小張庄、程崗、岳溝、寨溝、孫庄、周庄、石門、裴庄、玉皇閣、山根、黑龍20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下轄石門、山根、玉皇閣、黑龍、裴庄、竹園、寺山、大沖、黨庄、周庄、岳溝、程崗、孫庄、寨溝、黑石寨、小張溝、孟山、湖濱、朱庵、大新莊20個行政村,下設26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石門鄉下轄15個行政村:竹園村、寺山村、黨庄村、大沖村、黑石寨村、程崗村、岳溝村、寨溝村、孫庄村、周庄村、裴庄村、玉皇閣村、山根村、黑龍村、石門村,鄉人民政府駐政通街西側。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總人口有366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93人,城鎮化率3.5%;總人口中,男性19339人,佔52.8%;女性17277人,佔47.2%;14歲以下8413人,佔23%;15—64歲23667人,佔64.6%;65歲以上4536人,佔12.4%;以漢族為主,達36296人,佔99.1%;有滿、回、蒙古、土家、苗、藏壯布依8個少數民族,共320人,佔0.9%。2011年,石門鄉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3人。
截至2017年末,石門鄉常住人口為20304人。
截至2018年末,石門鄉戶籍人口為27423人。

經濟


1、林業資源豐富。全鄉有林坡面積2.9畝,年放養蠶籽350斤;境內有70年代人工植造的松林14萬畝,活木蓄積量達5萬餘方;建設中的萬畝柿子基地和鴨河庫區綠化帶,將徹底改善全鄉的生態環境。
2、水資源豐富。鴨河水庫在全鄉境內庫岸線長,庫汊多,為全鄉網箱養魚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境內之山、青石板、中清、群英水庫除灌溉外,發展網箱養魚和高密度精養,取得了較好綜合效益。
3、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梅河、柳扒灑流域內有取之不盡的優質河沙,以光亮潔白、硬度高,純凈而供應湖北、河南建築市場;境內有品位高,儲量大的芝麻花花崗岩有待開發利用。
4、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急待開發。近幾年經過對鴨河庫區山、水、田、林、路進行綜合治理,沿鴨河庫區實現了路通、電通、電話通,境內兩個人工築壩庫汊,已成為南陽市民節假垂釣、休閑的好去處。同時,孟山廟搶佔庫區南岸制高點,北望鴨河萬頃水面,西眺數萬畝松林,加上石人、石牛、駝峰等名勝景點,相映成輝。隨著環庫公路的開通和沿庫萬畝綠化帶建設工程的實施,沿鴨河庫區山水相間,有林有果,形成綠色觀光農業,必將成為21世紀石門新的經濟增長點。
鴨河口水庫風光
鴨河口水庫風光
工業經濟實現突破 按照“抓基礎、找線索、上大個”的工業經濟發展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擴大開放,積極應對工業劣勢,想方設法,著力發展,推動全鄉新上項目,其中投資在500萬以上的大個項目4個,分別是總投資2000萬元的中韓鹿業養殖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的澳大利亞風情小鎮建設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的萬家園地溫空調項目和投資500萬元的鈣業綜合開發項目。
“三村”建設再創佳績 適時調整思路,積極確立“完善提高文明新村、著力建設移民新村、積極打造特色經濟專業村”的三村建設發展方向,建設村部一座,發展“三位一體”沼氣120家,硬化水泥主幹道路4000米 配套文化廣場3處等,鞏固提高了文明新村4個、特色經濟專業村8個,新建黨庄、張溝文明新村2個、特色經濟專業村2個,並高標準重點建設了石門移民新村。
基礎建設步伐加快 著手組織了可建設門面房300間的政府新街工程,積極建成了40戶130人的東西街一期工程和投資140萬元的石門自來水公司。綜合投資120萬元,硬化水泥道路6條10.6公里。組織實施了以工代賑、“村村通”工程。超額完成412戶的“三位一體”沼氣工程。投資60萬元建成了鄉敬老院工程以及投資40萬元完成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等。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積極化解各類矛盾,重點從源頭上制止,確保全年無發生重大信訪案件。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制度,成功召開了“平安村”建設和“無邪教”創建工作現場會,保持省、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勢頭。認真排查,加強整改,有效確保了各條戰線上的生產安全。
綜述
2011年,石門鄉財政總收入5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61元。
截至2018年末,石門鄉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農業
石門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稻水為主。2011年,石門鄉生產糧食11974噸,人均369千克,其中水稻4617噸,小麥4074噸。石門鄉主要經濟作物為花生。2011年,石門鄉花生種植面積5萬畝,生產花生果5800噸。石門鄉畜牧業以飼養家禽、生豬為主。2011年,石門鄉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家禽飼養量17萬羽,年末存欄12萬羽。石門鄉漁業以網箱養魚和坑塘養魚,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1200畝,其中網箱養魚500箱,坑塘養魚500畝,漁業總產值450萬元。
工業
2011年,石門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148人,實現工業總產值為13950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石門鄉因石山橫亘,中有通道,其狀如門而得名。

交通


石門鄉二廣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7.5千米,雙向三車道;有333省道過境,境內長8千米,通往南陽市區和南召縣城。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有鄉級公路2條,總長15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000人,專任教師41人;小學21所,在校生2500人,專任教師2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2所,在校生1000人,專任教師9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有線電視覆蓋率8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衛生院1家,鄉村衛生室20所;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張;專業衛生人員6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石門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0戶,人數16人,支出4.6萬元,月人均24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15戶,人數1342人,支出110.517萬元,月人均6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3人,支出14.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57人,支出33.92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7.6萬元;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272人,收繳農村養老保險基金158萬元,支出266萬元。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有郵政網點1個,完成郵政電匯業務總量800萬元,年收發包裹1300件,信函4000封,報紙1萬份,郵政儲蓄4000萬元;設通信支局1處,裝機總容量達7500門,電話普及率20%;移動公司建有基站8個,設2個營業部,用戶7000戶;聯通公司建有5個基站,設2個營業部,用戶2000戶。
水利工程
石門鄉境內有人工水庫鴨河口水庫。截至2011年末,石門鄉有群英、冢崗廟、青石板、中凹、師庄中小型水庫5座。鴨河口水庫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