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豬肚的結果 展開

豬肚

豬肚

豬肚為豬科動物豬的胃,具有治虛勞羸弱,泄瀉,下痢,消渴,小便頻數,小兒疳積的功效,同時能用豬肚烹調出各種美食。豬肚中含有大量的鈣、鉀、鈉、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E、蛋白質、脂肪等成分。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豬肚1個(約900g)
1隻(約600g)
白鬍椒25g
紅棗6個
枸杞子15g
蟲草花20g
白果20g
薑片4片
洗豬肚材料:
麵粉、鹽、白醋少許
灼雞材料:
薑片3片
灼豬肚材料:
白酒30ml
薑片3片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雞開膛洗乾淨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豬肚翻到裡面先後用麵粉、鹽和白醋反覆擦洗3次,洗凈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翻到外面先後用麵粉、鹽和白醋反覆擦洗2次,洗凈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用白酒、白醋、鹽和適量水浸泡豬肚15分鐘,洗凈瀝干水分備用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起鍋,加適量水,冷水下薑片,放整雞灼水1-2分鐘,涼水洗凈,瀝干水分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將一半的白鬍椒、去核紅棗、枸杞子、蟲草花、白果放入豬肚中,再放入雞,用牙籤封口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起鍋,加適量水,冷水下薑片和30ml白酒,放釀好的豬肚雞灼1-2分鐘,至豬肚澎漲,撈起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另起鍋,放豬肚雞和薑片入鍋里,加適量水剛好沒過豬肚雞,放入剩下的另一半白鬍椒、紅棗、枸杞子、蟲草花、白果於水中(剩下的另一半白鬍椒略剁碎再放水中)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5個小時,調上鹽即可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先喝湯,再將豬肚雞取出切件,點醬油吃,也可以和湯一起吃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一抺秋天涼意、一碗暖胃豬肚雞湯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豬肚1個
1隻
幾片
白鬍椒粒適量
紅棗適量
枸杞適量
沙參適量
適量
白鬍椒粉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準備好所有原材料。豬肚沖洗乾淨之後,正反兩面用麵粉和鹽揉搓之後繼續沖洗乾淨,之後焯一下水。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雞洗乾淨之後斬塊,同樣焯一下水。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將雞塊和白鬍椒粒、薑片塞進豬肚。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塞滿整個豬肚。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將豬肚放入砂鍋中,加入水,大約沒過豬肚,電陶爐開動最大檔,大火燒開。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燒開之後,加入姜、紅棗、枸杞、沙參,轉小火,煮1.5小時。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煮熟的豬肚撈起,放涼之後,用刀切開,取出雞塊,同時豬肚也切成片。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將切好的豬肚和雞塊重新放回砂鍋中,繼續烹煮半個鐘。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出鍋前加入適量的鹽和白鬍椒粉調味。美味的豬肚包雞就做好了。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天冷了,來一碗豬肚湯,暖心又暖胃。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豬肚1個(300克)
半隻(250克)
10克
4克
10克
花椒3克
料酒20克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老母雞開肚、內臟打理乾淨。這個老母雞比較大,我用了半隻,另一半入冰箱冷凍。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豬肚裡放醋、食用鹽、麵粉。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用手反覆揉洗,可以祛除豬肚上白色豬油,揉洗後用流動水沖洗乾淨,再放醋、鹽、麵粉重複上一次的動作,我一共洗了三次。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洗出來的豬肚雪白,而且沒有腥味。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豬肚入鍋里,放花椒、京蔥、姜燒開焯水三分鐘,拿出來流動水沖洗乾淨。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雞剁成大塊,塞進豬肚子里。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開口處用牙籤固定一下。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豬肚放入砂鍋,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家京蔥、姜、料酒。以差不多沒過豬肚為準。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蓋上蓋子把火力調到最小慢燉。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大概燉兩小時后關火加食用鹽,再蓋上蓋子,利用砂鍋的保溫性繼續燜二十分鐘,把豬肚拿出來。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剪開豬肚取出雞肉。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豬肚切成條狀。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裝盤,如果有點涼的話可以把豬肚和雞肉放回砂鍋再煮開就可以。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撒上蔥花,香味撲鼻。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成品圖。

營養價值


豬肚中含有大量的鈣、鉀、鈉、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E、蛋白質、脂肪等成分。

食用價值


豬肚的功效

豬肚《本草經集注》【性味】甘,溫
①《別錄》:微溫
②《綱目》:甘,微溫,無毒
豬肚
豬肚
補虛損,健脾胃。治虛勞羸弱,泄瀉,下痢,消渴,小便頻數,小兒疳積。
①《別錄》:補中益氣,止渴、利。
②《千金·食治》:斷暴痢虛弱。
③《日華子本草》:補虛損,殺勞蟲,止痢。
釀黃糯米蒸搗為丸,甚治勞氣,並小兒疳蛔黃瘦病。
④《本草圖經》: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
⑤《隨息居飲食譜》:止帶、濁、遺精。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煮食或入丸劑。

選方

①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白朮、牡蠣(燒)各四兩,苦參三兩。
為細末,以豬肚一個,煮熟研成膏,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日三、四服。
豬肚[豬肚]
豬肚[豬肚]
(《御葯院方》豬肚丸) ②治水瀉:獖豬肚一枚,凈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內,肚滿為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爛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鹽湯或米飲空腹服。
(《世醫得效方》肚蒜丸) ③治消渴,日夜飲水數斗,小便數,瘦弱:豬肚一枚,凈洗,以水五升,煮令爛熟,諏二升已來,去肚,著少豉,渴即飲之,肉亦可吃。
又和米,著五味,煮粥食之佳。
(《食醫心鏡》) ④治小便數:豬肚一枚(洗去脂膜),黃連末三斤。
納豬肚中蒸之,暴乾,搗丸如梧子。
服三十丸,日再服,漸漸加之,以瘥為度。
忌豬肉。
(《肘後方》豬肚黃連丸) ⑤治鼓脹水腫:健豬肚一個(不落水,翻出屎凈,在磚牆上磨去穢氣),將大蝦蟆裝入肚內,麻紮緊,煮熱,去蝦蟆,連湯淡食,勿入鹽醋。
(《經驗廣集》) ⑥治疳勞:木香一錢,黃連三錢,銀柴胡五錢,生地五錢,鱉甲(童便浸,醋炙)一兩。
上為末,入豬肚內,扎口,入瓶,童便、酒煮爛搗尤,米飲下五十丸。
(《幼科指掌》豬肚丸) ⑦治腎臟風毒氣攻注腰腳,或瘡或腫,臍腹冷痛:獖豬肚一個(洗凈),蒔蘿(炒)、硫黃(研)、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硇砂半兩。
上五味,除豬肚外,搗研為末,入盡葯末於豬肚內,用線密縫,酒煮令爛,候灑盡,將豬肚切開,入木臼中熟搗一、二千下,侯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聖濟總錄》豬肚丸)
《本草經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
《日華子》主補虛損,蘇頌主骨蒸勞熱。
血脈不行,皆取其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根本固而後五臟皆安也。

豬肚的禁忌


選購忌:呈淡綠色,粘膜模糊,組織鬆弛、易破,有腐敗惡臭氣味的不要選購。
食用忌:豬肚與蓮子(用白茄枝燒)易中毒。
儲存:豬內臟不適宜貯存,應隨買隨吃

豬肚的烹飪技巧


豬肚是內臟器官,有特殊的味道,烹飪前的清洗時很重要的工序。
一、巧洗:將豬肚用清水洗幾次,然後放進水快開的鍋里,經常翻動,不等水開就把豬肚子取出來,再把豬肚子兩面的污物除掉就行了。
二、巧做豬肚:豬肚燒熟后,切成長條或長塊,放在碗里,加點湯水,放進鍋里蒸,豬肚會漲厚一倍,又嫩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