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0條詞條名為李曉華的結果 展開

李曉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曉華先後就讀於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理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2005~2007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2009年8月在荷蘭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IIAS)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合作研究。2010.9~2011.8 Ross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訪問學者。

論文著作


1.《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與政策導向研究》,《宏觀經濟研究》2010年第8期,第1作者
2.周叔蓮、呂鐵:《中國高增長行業的轉型與發展》,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
3.《模塊化、模塊再整合與產業格局的重構——以“山寨”手機的崛起為例》,《中國工業經濟》,2010年第7期
4.《富士康大幅漲薪對我國工業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 領導參閱》,2010年第19期(2010年7月5日)
5.《發達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做法與啟示》,《理論動態》,2010年第2期,第2作者
6.《國際金融危機中的中國工業高增長行業》,《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7.《產業結構演變與產業政策的互動關係》,《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1期
8.《產業組織的垂直分解與網路化》,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10月(獨著)
9.《正確判斷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9月25日,第1作者
10.《如何看待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9月25日,第5版,第2作者
11.《2009年工業經濟走勢分析》,《經濟時報》,2009年2月5日,第2作者
12.Fast-growing sectors as the drivers of China’s growth, China Economist, 2009.1
13.《保增長、促調整,推進產業結構升級》,《中國經貿導刊》,2009年第1期,18-19
14.《正確認識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黨課參考》,2009年第1期
15.《日本產業結構升級的經驗及教訓》,《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2008年第29期(2008年11月15日)
16.《汽車行業企業競爭力分析》,載金碚主編:《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2008):企業成本與競爭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1月
17.《中國工業增長的行業因素:分佈、特徵與結構變動》,《改革》,2008年第8期,第1作者
18.《中國能源投資與能源投資規模的確定》,《中國能源》,2008年第8期
19.《宏觀調控要警惕經濟下滑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2008年第21期(2008年7月15日)
20.《改革開放30年中國工業世界地位的變遷(下)》,《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21.《改革開放30年中國工業世界地位的變遷(上)》,《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22.《調整結構,推進創新,實現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分析與2008年預測》,《經濟管理》,2008年第3期,第3作者
23.《我國企業成長與產業增長的一致性研究》,《證券市場導報》,2008年第3期
24.《價值鏈的片斷化及其對國際分工的影響》,《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25.《郵政速遞市場份額下降的原因及對策》,《通信管理與技術》,2007年第5期
26.《市場份額越大越好嗎?》,《企業管理》,2007年第6期
27.《國家營銷與“中國製造”升級》,《經濟管理》,2007年第11期
28.Industrial Manufacturer but with Low Efficiency, China Economist,2007.4
29.《網路效應、反盜版及其對中國軟體產業的啟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第1期
30.《經理人市場失靈與家族管理轉型的制度困境》,《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F22《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管理》2007年第2期轉載
31.《垂直解體和網路範式下的企業成長》,《南開管理評論》,2006年第5期(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Science China)收錄)
32.《化學工業“十五”發展回顧與“十一五”展望》,《化工技術經濟》,2006年第8期
33.《快速成長與文化缺口》,《企業管理》,2006年第7期;《企業家信息》2006年9期轉載
34.《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價格競爭的一種解釋——存在轉換成本的雙寡頭價格博弈》,《經濟管理》,2006年第7期,第1作者
35.《中國成品油主要消費市場的容量、地域差異和未來趨勢》,中國成品油批發與零售行業展望國際論壇2006
36.《企業理論、企業文化與員工激勵》,《蘭州商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作者
37.《電子產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及其影響》,《當代經濟管理》,2006年第2期
38.《產業組織的垂直解體與網路化》,《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7期
39.《淺析移動通信價格戰》,《價格與市場》,2005年第4期,第1作者
40.《在華合資企業的“獨資化”趨勢解析》,《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第1作者
41.《MBO的理論依據及其制度缺陷》,《山東經濟》,2005年第1期
42.《時間不一致性及其在貨幣政策中的應用》,《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11期,第2作者
43.《對加入WTO后“以市場換技術”的思考》,《中國工業經濟》,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F10《國民經濟管理》2004年第7期轉載
44.《打破“木桶定律”》,《輕鬆管理》第1期,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
45.《如何構建人力資源體系》,《經理人》,2001年第8期
46.《郵政“三網”的深化與融合》,《中國郵政》,2001年第5期
47.《論郵政“三網”的完善與融合》,《人民郵電》,2001年8月28日
48.《“小步快走”建設物流信息網》,《中國郵政》,2003年第10期
49.《全有模式及其對中郵專送廣告的啟示》,《中國郵政》,2002年第10期
50.《老企業的營銷困境與出路 》,《企業改革與管理》,2000年第7期
51.《中國銀行業如何應對外資銀行的挑戰》,《山西金融》,2000年第5期
52.《高分子材料臭氧法接枝的研究》,《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第2作者

主要課題


1.《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產業組織發展新趨勢》(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持)
2.《產業競爭優勢轉型戰略與全球分工模式的演變》(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3.《皇明太陽能集團調研》(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調研項目,主持)
4.《金融危機對中國工業的影響與保增長政策的效果》(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社會調研課題,主持)
5.《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與中國工業發展模式轉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主持)
6.《我國能源生產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重點課題,主持)
7.《價值鏈的片斷化及其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基金項目,主持)
8.《中國能源安全的重大問題》(國家能源辦委託,負責《我國能源安全政策評價研究》子課題)
9.《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內涵特徵與宏觀經濟目標研究》(工信部委託)
10.《發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問題研究》(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11.《開放經濟條件下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問題研究》(國家發改委“十二五”前期研究)
12.《中國經濟重大問題跟蹤分析(產業結構專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
13.《蘭州市“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蘭州市發改委委託)
14.《安順市“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研究》(安順市經信委委託)
15.《邢台“一城五星”產業發展規劃》(邢台市規劃局委託)
16.《災區工業恢復重建中的產業結構與區域布局調整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交辦課題)
17.《中國化工集團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化工集團委託)
18.《新型工業化道路與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招標項目)
19.《我國能源供應體系研究》(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20.《我國重點產業自主創新狀況實證研究》(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
21.《中國能源形勢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
22.《高耗能企業調研》(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項目)
23.《我國當前的增長行業及其產業政策導向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A類)
24.《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創新能力研究》(東北辦委託)
25.《長江三角洲製造業發展報告》(上海、江蘇、浙江經委委託)
26.《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評估》(科技部火炬中心委託)
27.《大型水電站建設的體制與政策》(三峽總公司委託)
28.《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研究》(交通部委託)
29.《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科技支撐戰略》(科技部委託)
30.《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的關係及途徑研究》(科技部委託)
31.《國際產業轉移新趨勢與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A類)
32.《北京市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北京市發改委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