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明

伊明

1935年,在復旦大學旁聽期間開始影評,劇評創作。1936年進入明星影片公司作宣傳,並在影片《十字街頭》中飾演角色。1938年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參加編輯電影刊物《抗戰電影》。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完成了其導演處女作,新中國第一步反特片《無形的戰線》。次年加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創作電影劇本有《這就是證據》,改編劇本有《心防》,《城南舊事》等。

早年生涯


伊明
伊明
伊明,中國電影編劇、導演。原名伊任之。筆名陳奕,棄揚、江布、阮潛等。1913年6月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市,家境貧困。中學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1935年,他到上海,在復旦大學做旁聽生,並開始寫影評、劇評。1936年,他進入明星影片公司宣傳科工作,曾在影片《十字街頭》中飾演角色。後來,他參加了上海文藝界救亡演劇隊。1938年他來到武漢,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參加編輯電影刊物《抗戰電影》。同年秋,他赴延安,在陝北公學高級班學習。畢業后,在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解放日報》社,延安文抗會以及中央研究院等單位工作,抗戰勝利后,伊明曾為延安購置了一批電影器材。1946年他參與籌建延安電影製片廠,並與陳波兒合作創作了電影劇本《邊區勞動英雄(未完成)》,伊明第一次任導演,準備把它搬上銀幕,雖然因條件所限未完成,但他在這次導演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晚年事業有成


1947年,他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擔任編導工作。編寫了《電影編導簡報》一書。1949年,他編導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故事片《無形的戰線》,這是新中國第一部驚險反特影片。1950年,他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創作了《這就是證據》等電影劇本,60年代初,他與柯靈合作改編了夏衍的話劇劇本《心防》,完成了對老舍的話劇劇本《全家福》的改編工作,編寫了紀錄影片劇本《銅牆鐵壁》,後來又導演了兩部舞台藝術短片《我們是同志》和《買牛》。1980年,他導演了影片《革命軍中的馬前卒》,這是一部為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拍攝的影片,情景真實感人,上映后,反響強烈,1981年他將小說《城南舊事》改編成電影劇本,后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伊明將原作小說加以濃縮,作品樸素、精練。九十年代,他為紀念左翼電影運動60周年,編寫了《三十年代中國電影評論文選》一書,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了貢獻。伊明於1995年去世。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