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謊言和錄像帶
性、謊言和錄像帶
《性、謊言和錄像帶》是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詹姆斯·斯派德、彼得·蓋勒、安迪·麥克道威爾、勞拉·桑·吉亞科莫主演的劇情片,於1989年8月18日上映。
該片講述中產家庭的主人約翰·米內利收留了喜好攝影的老朋友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用攝像機紀錄這個家庭的隱私,從而引起一系列風波的故事。
一座尋常的美國小城,29歲的格雷厄姆·達爾頓(詹姆斯·斯派德飾)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除了汽車,他一無所有,只能暫時寄居到同學約翰·米內利(彼得·蓋勒飾)的家裡。與頹廢失意的格雷厄姆相比,身為律師的約翰則是一位相當幸運的成功人士,經營著一間屬於自己的事務所,還娶了一位和藹端莊的妻子安(安迪·麥克道威爾飾)。為人所不知的是,約翰時常與妻子的妹妹、個性放蕩的酒吧招待辛西婭(勞拉·桑·吉亞科莫飾)偷情,對待安卻相當冷淡。
在約翰的家裡,達爾頓夫婦同格雷厄姆共進晚餐。格雷厄姆打算在城裡租一套房子,並且好奇地詢問起他們夫妻以及小姨子辛西婭之間相處的關係。約翰卻問起他前女友伊麗莎白的狀況,結果兩人在尷尬的沉默與微笑中結束了談話。
第二天,安陪著格雷厄姆找到了房子,兩人在小餐館里就性進行了一次長談,安表示自己並不象一般女性那樣過分地重視性在生活中的位置,而格雷厄姆則坦白自己性無能的秘密。與此同時,約翰和辛西婭正在屬於安的床上做愛。
性生活不和諧的安定期去與心理醫生進行交流,但總對隱秘之事有所忌諱,常閉口不談。但她對醫生說出了自己對格雷厄姆有好感。不久,安就再次來到格雷厄姆的新居,發現他正在觀看錄象,而且他家中的每盤錄象帶都貼有女人姓名的標誌。原來,漂流在外的格雷厄姆有一個怪異的嗜好,他用8毫米攝像機拍攝了大量女性採訪,而內容就是這些女人們直言不諱地談出自己的性經驗極其細節。明白一切之後,安在驚詫中緊張地離去。對此發生興趣的辛西婭也來到格雷厄姆的公寓,她欣然接受了他的訪問拍攝。
安在打掃房間時發現了辛西婭落下的耳環,終於驗證了她對約翰外遇的懷疑。不知是氣憤還是悲傷,神情恍惚的安跑到格雷厄姆的住處,叫他開始錄象。安對約翰提出了離婚,並告之自己已經錄象。約翰暴跳如雷,狠狠地揍了格雷厄姆,並開始播放妻子的錄象。在採訪中,安道出了在心中積壓已久的苦悶,她從未和約翰達到高潮,也沒放縱過自己,去與其他男人偷情。在錄象的結尾,她吐露出對格雷厄姆的愛意,並希望能夠幫他解決心理上的重重障礙。兩人最終相擁在一起,格雷厄姆起身關掉了攝像機。錄像帶放完了。約翰走出門,並滿懷惡意地告訴格雷厄姆,當年造成格與伊麗莎白分手的人就是自己。約翰走後,格雷厄姆砸毀了所有的錄象帶連同那台陪伴自己多年的攝像機。
最後,安果斷地離開了約翰,來到格雷厄姆的門前,他們並排地坐在台階上,放鬆地等待著一場大雨的到來。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詹姆斯·斯派德 | 格雷厄姆·達爾頓 | |
彼得·蓋勒 | 約翰·米內利 | |
安迪·麥克道威爾 | 安 | |
勞拉·桑·吉亞科莫 | 辛西婭 | |
史蒂文·布里爾 | Barfly | |
Ron Vawter | Therapist | |
Alexandra Root | Girl on Tape | |
Earl T. Taylor | Landlord | |
David Foil | John's Colleague |
製作人 | 尼克·維切斯勒、John Hardy、Robert F. Newmyer、Morgan Mason、Nancy Tenenbaum |
導演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副導演(助理) | Mike Dempsey 、Alexandra Root |
編劇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攝影 | Walt Lloyd |
配樂 | 克里夫·馬丁內茲 |
剪輯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選角導演 | Deborah Aquila |
美術設計 | Joanne Schmidt |
布景師 | Victoria Spader |
性、謊言和錄像帶 | 格雷厄姆·達爾頓 演員 詹姆斯·斯派德 約翰·米內利的好友。常年漂流在外,除了汽車,他一無所有,只能暫時寄居到同學的家裡。他有一個怪異的嗜好,用8毫米攝像機拍攝了大量女性採訪。當他住到約翰家裡后,這個家庭原有的平靜和秩序就被這個外來者打破了。 |
性、謊言和錄像帶 | 約翰·米內利 演員 彼得·蓋勒 一名年輕的律師,相當幸運的成功人士。他經營著一間屬於自己的事務所,還娶了一位外表和藹端莊的妻子安。約翰時常與妻子的妹妹偷情,對待安卻相當冷淡。 |
性、謊言和錄像帶 | 安 演員 安迪·麥克道威爾 約翰·米內利的妻子。藹且端莊的家庭主婦,但丈夫卻和她妹妹偷情。夫妻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她對格雷厄姆·達爾頓有好感,且定期去與心理醫生進行交流,總要擺出一副淑女的姿態。後來,她在打掃房間時發現了辛西婭的耳環,對丈夫感到絕望。 |
性、謊言和錄像帶 | 辛西婭 演員 勞拉·桑·吉亞科莫 安的妹妹,個性放蕩的酒吧女招待。她背著姐姐與姐夫約翰偷情。格雷厄姆拍攝錄像帶的嗜好引起了辛西婭的好奇。辛西婭找到格雷厄姆,並要求他為自己錄像。辛西婭的行為讓姐姐安十分不安,並遭到約翰的責罵,辛西婭對此並不在乎。 |
·)
資料 | 曲目 | |
藝人:Cliff Martinez 語種:英語 唱片公司:Virgin 發行時間:1989年1月1日 性、謊言和錄像帶 | 1、《Garbage》 2、《Looks Like a Tablecloth》 3、《Take My Skirt Off》 4、《Are You Comfortable》 5、《Here We Go》 6、《What Other Men?》 7、《Sniff the Jacket》 8、《You've Got a Problem》 9、《I'm Gonna Drawl》 |
穿幫鏡頭
● 約翰看到的安的錄像帶,和觀眾所看到的她自己在錄的時候的不一樣。
● 當約翰強行沖入古拉漢的住所,在桌子上的盒子里找尋辛西婭和安的錄像帶時,可以看到兩個錄像帶上的日期是相同的。之前觀影者就已經很清楚地知道辛西婭是先於好幾天前錄好她的帶子的。
● 當播放錄像帶的時候,感覺攝影機是在不停地運動著,就好像在採訪時是手持攝影機的;而在幾乎所有的採訪中,都可以看到古拉漢是在開始訪問之前,把攝影機固定在被訪者前面的。
● 連續性:當安第一次在古拉漢家中拜訪他的時候,安的杯子里的冰茶的多少。他遞給她的時候是一半滿,隨後可以看見差不多是全滿,她幾乎要把冰茶溢出來了。
● 從約翰辦公室的窗戶往外看到的景色和在影片結尾時的不一樣。
影片花絮
• 該片兩周完成劇本,一周結束拍攝,從下筆到剪輯完成,整部作品只用了不到五十天的時間。
• 大衛·杜奇尼和大衛·裘德·皮爾斯都曾經為古拉漢和約翰這兩個角色試鏡。
• 安的角色最初是為伊麗莎白·麥克格文而創作的。
主創機構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Outlaw Productions(美國) | Chapel Distribution | AMLF | BDM Distribution |
標準收藏 | Miramar Home Vídeo |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 |
Virgin(英國) | Pathé | Transmundo Home Video (THV) | |
Transmundo Films | Concorde Filmverleih GmbH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1989年8月4日 |
法國 | 1989年5月 |
美國 | 1989年8月4日 |
美國 | 1989年8月4日 |
美國 | 1989年8月18日 |
英國 | 1989年8月18日 |
阿根廷 | 1989年9月14日 |
法國 | 1989年10月4日 |
芬蘭 | 1989年10月13日 |
瑞典 | 1989年10月27日 |
西德 | 1989年11月2日 |
荷蘭 | 1989年11月10日 |
澳大利亞 | 1989年11月30日 |
西班牙 | 1989年12月8日 |
日本 | 1989年12月9日 |
丹麥 | 1989年12月29日 |
時間 | 活動 | 獎項 | 接收 | 結果 |
1990年 |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提名 |
1989年 | 第42屆戛納電影節 | 金棕櫚獎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獲獎 |
最佳男演員獎 | 詹姆斯·斯派德 | 獲獎 | ||
主競賽費比西獎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獲獎 | ||
1990年 | 第47屆美國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安迪·麥克道威爾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勞拉·桑·吉亞科莫 | 提名 | ||
最佳編劇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提名 | ||
1990年 | 第四十三屆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女配角 | 勞拉·桑·吉亞科莫 | 提名 |
最佳原創劇本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提名 | ||
1990年 | 第十五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性、謊言和錄像帶》 | 提名 |
1989年 | 第五屆聖丹斯電影節 | 觀眾獎-劇情片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獲獎 |
評審團大獎-劇情片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提名 |
該片無論是情節還是演員的表演均非常出色。索德伯格對電影的掌控恰到好處,將觀眾一步一步地吸引進故事當中。 (《舊金山紀事報》、《洛杉磯時報》評)
《性,謊言,錄像帶》巧妙的劇本、精彩表演,讓人觀影後印象深刻,也是該片成功的關鍵。該片有趣的地方是,看過思考之後感覺不是特別有趣,但它肯定是在公式化的好萊塢電影劇本上的一個改進,在故事主題上更飽和。(《芝加哥讀者報》評)
該片的節奏分配較為均勻,其微妙之處是前半部情感基礎布置的不錯,到影片的最後,集中了較強的感染力。該片最後三分之一是亮點,把所有想表達的東西都帶了出來,但一些細節顯得很突兀。(《華盛頓郵報》評)
該片前半部分充滿了語言和視覺上的驚喜,但後半部分的內容和場景卻顯得沉悶而乏味,就像電影製作人史蒂文·索德伯格突然對該片的主題和角色失去了興趣一樣,不過該片的劇本還足夠吸引人。
影片對白很多,風格頗似侯麥。性與謊言的主題已在其他文藝作品中反覆運用,錄像帶則是本片的最大創造,對影像的反思也成為這部作品獨到創新之所在。四個主要人物,七、八個場景變化,構成了全片的發展與思索。夾雜著索德伯格本人的親身經歷,因此顯得格外流暢自然。兩周完成劇本,一周結束拍攝,從下筆到剪輯完成,整部作品只用了不到五十天的時間。
索德伯格的原創精神在於他選擇了“第三種”途徑,或者稱之為“美式藝術片”的風格,即把美國商業電影的某些模式予以個人化的變奏,相比好萊塢片,它顯得疏離而冷靜,排斥了不少商業元素。影片在鏡頭的運用和場景轉換過渡方面,大量採用了與不同於常規的平行蒙太奇和聲畫分立的手段。撥地倚天觀眾作為一個參與者而不是一個合適的旁觀者,在不同時空的聲音與畫面的組合中領悟到人物間的複雜關聯或導演的冷的譏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