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法) 維利·羅尼著圖書

這本書每篇文章都是以“那一天”開頭,記述了作者拍攝每一幅照片背後的故事。

內容簡介


維利·羅尼的作品覆蓋了整個20世紀。他是個很執著的人,從最初開始拍攝就伴隨著並記錄下巴黎人民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進行的奮鬥。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資格為巴黎幾乎一個世紀以來的歷史作證。現今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所收藏,同時也在世界各大都市如巴黎、紐約、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舉辦他個人的作品回顧展。書中不但收錄了大師的經典作品,而且由大師詳盡講述拍下每張照片時的心裡活動,他的把握、他的錯失,他想捕捉到的氛圍,他期待呈現的意義。這些拍攝於不同時間的作品,完整呈現出巴黎這座城市的變遷,最動人的是對不同時代人物的記錄。這本書不單是攝影集,同時包括大師對自己精選作品的剖析,也是攝影愛好者的經典收藏。

作者簡介


維利·羅尼(Willy Ronis,1910—2009),法國著名攝影家。1910年誕生於巴黎,父親是來自敖德薩的猶太攝影師,母親是來自立陶宛的鋼琴教師。15歲擁有第一台照相機。1937年,決定成為獨立新聞攝影師。1949年,加入Rapho圖片社,拍攝題材豐富廣泛,其中包括社會名流、工業報道、廣告、時裝等。1957年,榮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獎。陸續在巴黎多所藝術學院執教。1975年,繼布拉塞之後,接任法國攝影師—記者—插畫師協會的名譽主席。1979年,獲法國教育部頒發的攝影藝術金獎。隨後因攝影集《沿著命運之線》獲得法國攝影大獎納達爾獎。1993年,成為英國皇家攝影協會成員。2008年,獲得法國政府榮譽軍團軍官級勳章。其照片曾在世界多國舉辦過專題展覽。於2009年9月11日去世。
他與布列松、布拉塞和杜瓦諾一樣,被認為是法國人文攝影派的主要攝影師之一。他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926年,一直拍到2002年,作品幾乎覆蓋了整個20世紀。

圖書目錄


1、馬克斯小屋,橋連城,1947
2、魅力聖誕,1952
3、旺多姆廣場,1947
4、羅訥河畔聖路易港,1952
5、斷弦,1950
6、留尼汪島,1990
7、高架地鐵,1939
8、貝爾維爾,1957
9、特薩洛尼卡的舊市場,1992
10、翼傘下的瓦爾莫雷爾,1992
11、祖與占,1947
12、回家的俘虜,1945 年春
13、藝術橋戀人,1957
14、瑪麗–安,於德欣州的一座村莊,1962
15、孚日廣場,1985
16、史帕肯堡,荷蘭,1952
17、1954 年聖誕,那輛自行車
18、聖路易島,1961 年7 月14 日
19、卡耐特街,1955 年7 月14 日
20、閣樓里的裸女,1949
21、普希金宮,1986
22、薩達那帕勒斯之死,1960
23、蒙特勒伊的波西米亞人,1945
24、廢棄的城堡,1953
25、萬弗跳蚤市場,1947
26、賣薯條的女商人,1946
27、午間小憩,戈爾德,1949
28、山丘上的貓,戈爾德,1951
29、取水記,戈爾德,1948
30、一天“女王”,1949
31、片場休息,1945
32、博凱爾女孩的盛裝,1976
33、威尼斯,珠玳卡島,1981
34、安特衛普的船閘,1957
35、鍛造車間,1950
36、患矽肺病的礦工,1951
37、達芙妮,1982
38、車輪邊上的小女孩,老弗雷特,1954
39、吉倫特省的葡萄酒農,1945
40、馬賽,奧夫谷漁港,1981
41、牌局,1991
42、公園裡的老婦人,馬恩河畔諾讓,1988
43、休假后的離別,1963
44、巴士底紀念碑的倒影,1957
45、米勒街,1934
46、朗比托街,1990
47、於歇特街,1957
48、玩雪球的瑪麗–安和樊尚,1954
49、巴黎小男孩,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