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血流

正常組與臍帶繞頸組胎兒臍帶動脈阻力指數

臍血流是指臍動脈收縮期最高血流速度與舒展期最低血流速度的比值、陰力指數與搏動指數等指標來反應血流情況。檢查臍血流是為了判斷胎兒在宮內的發育情況。

作用


檢查臍血流是為了判斷胎兒在宮內的發育情況,如是否存在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判斷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徵發生的傾向,判斷是否存在胎兒宮內缺氧。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先天畸形等臍血流有時也可表現出異常。異常的臍血流還可能跟胎盤的發育缺陷、組織學異常有關。正常值跟懷孕的周數有關,主要有三項,以S/D值為主要指標,多以妊娠晚期S/D值小於或等於3.0作為正常值。
臍血流
臍血流

指數


表1 正常組與臍帶繞頸組胎兒臍帶動脈阻力指數(RI)、
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張末期最小血流速度比值(S/D)比較表(±s)
組別例數近胎盤側臍動脈胎兒頸部兩側臍動脈
RIS/DRIS/D
右側面左側面右側面左側面
正常組500.53±0.042.14±0.22
松繞型組490.54±0.062.19±0.280.54±0.060.55±0.062.21±0.282.26±0.34
緊繞型組130.67±0.043.21±0.400.69±0.060.69±0.053.34±0.693.29±0.52
臍血流和孕周時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隨著孕周的增加,臍血流呈下降趨勢,以上表格為足月孕周待產孕婦的臍血流參數,分正常和松繞和緊繞型。緊繞型建議做剖宮產,以免發生產程中窒息。
臍血流正常值在24周時其平均值為3.5,上限為4.25,超過此值為異常。搏動指數(PI)為1.12±0.17,阻力指數(RI)為0.66±0.07 妊娠30周以後,當臍動脈的SV/DV>3.0,PI>1.7,RI>0.7時多發生胎兒宮內窘迫
動脈血流收縮期峰值(A或S)和舒張末期的谷值(B或D),計算出S/D或A/B比值,同時還可計算阻力指數(RI=A-B/A)和搏動指數(PI=A-B/均值A、B)。正常妊娠時,上述這些數值隨孕周而下降,通常24周以前A/B>4,30周后A/B小於3.0,RI小於0.68
臍動脈血流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S)與舒張期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S/D、A/B),觀察 S/D(A/B)比值的動態變化,可判斷胎盤的發育情況。在正常情況下隨胎兒發育,胎盤逐漸增大.血管阻力逐漸減小,S/D(A/B)比值逐漸減小。從孕25周到41周S/D比值幾乎呈直線從 2.8降至 2.2。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盤和胎兒發育不良,胎盤不增大,血管阻力不下降。故S/D比值不下降。在臨床上S/D不按規律下降,或反而升高,說明胎兒發育不良。
正常妊娠時,靜脈導管的S/a比值隨孕周增加而減低,從14孕周的3左右降至42孕周的2左右
靜脈導管的S/a比值與胎兒低氧血症相關。
臍動脈值(臍動脈血流阻抗)反映了胎盤中氧份的輸送情況。這個值異常升高的話,最主要的後果是造成胎兒宮內缺氧。

檢測方法


使用臍動脈血流檢測儀,在胎兒肢體側探測臍動脈血流,內置軟體根據所測S/D,PI、RI、FUR血流指標將自動測出血流阻抗分級
這些都是測定臍動脈血流阻抗(顯示胎兒與胎盤之間循環狀況)的指標。
RI: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數
S/D:臍動脈血流速度峰谷比
正常妊娠時胎兒的S/D、RI值隨著妊娠時間推移呈降低趨勢,尤其S/D值的變化是掌握胎兒發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
第一階段:孕26~28周S/D、RI值若升高(28周后S/D應小於3,RI應小於0.8),主要應考慮:
(1)胎兒畸形:胎兒先天性疾病與臍動脈阻力關係密切,應進一步B超檢查。
(2)臍帶異常:當臍帶纏繞、過長或過短、過細影響到胎盤循環時,出現異常的是血流阻抗指數。若S/D值高於正常值,且B超顯示臍帶繞頸等異常情況,應根據妊娠分階段嚴密觀察。
(3)胎盤功能不良:胎盤的病理改變可致胎盤容量減少,有效血管總截面積下降,增高血流阻力,使其血液灌注量下降。
(4)胎兒宮內發育遲緩(IUGR):引發孕婦發生IUGR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營養、有害接觸、畸形、病毒等因素外,因胎盤等妊娠附屬物所致的IUGR所佔比重日益加大,表現為S/D、RI值增高。
第二階段:36~37周以後監測,臍動脈血流阻抗分三級。
1級:S/D值<3.0,臍動脈血流阻抗處於正常水平。
2級:S/D值>3.0,但<4.0,不會引發急性胎兒窘迫,應及時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3級:S/D值>4.0,將導致圍產兒預后不良。
第三階段:分娩期臍動脈阻抗指標:
正常妊娠孕婦臨產時,S/D值無明顯變化,若指標異常,提示圍產兒預后不良。
如果診斷為臍血流異常,最好每天數胎動以監視胎兒狀況。如果臍血流異常狀況不是很嚴重的話,建議採取左側卧位,如果沒有好轉,必要時需要吸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