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鎮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下轄鎮

上饒市廣豐區轄鎮、轄廿四都居委會,1959年設橫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位於區境西部、二十四都港中游,距城區13公里。面積69.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901人(2017年)。鎮政府駐二十四都村。五(都)四(都)公路穿越中部。轄廿四都社區、廿三都村、東山村、上鋪村、柴九洋村、龍潭村、雙峰村、前洋村、余村村、上孚村、山頭村11個行政村社區。

歷史沿革


橫山鎮自歷史以來,屬廣豐區五大鎮之一。早在明代,橫山鎮“紫老紅”黃煙和茶葉聞名全國,當時從事這兩項貿易的人員有幾千人之多。廣豐地方特產“廿四都糖糕”已初步向全國品牌市場推開。橫山人夏尚朴曾任明代惠州知府、南京太僕少聊著有《中庸語錄》、《東岩文集》等文學名著。中華蘇維埃聯盟會議也曾在橫山鎮東山村召開。改革開放初期,橫山鎮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同浙江、福建、上饒等地就有經商、貿易的交往,至今商貿輻射人口有10萬餘人。橫山鎮有豐富的無煙煤、石灰石、瑩石資源。目前,農業經濟作物主要有曬煙、烤煙、油菜子、甘蔗和天桂梨,盛產碧螺春茶葉。糖糕是橫山著名特產,其以酥軟、口感好著稱,在橫山鎮五四街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每年銷往外地成交額達1000多萬元。
橫山鎮。1959年設橫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位於縣境西部、二十四都港中游,距縣城13公里。面積26.5平方公里,人口3.2萬。鎮政府駐二十四都。五(都)四(都)公路穿越中部。轄二十四都居委會和雙峰、上孚、山頭、二十三都、余村、東山、上鋪、前洋8個村委會。二十四都港流貫全境。農業主產水稻、煙葉、茶葉。富無煙煤、石灰石資源。鄉鎮企業有水泥、鞭炮、鍍鋅鋼管、造紙等廠。
橫山鎮被譽為煙、茶、生薑主要產地和集散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設立廟前區蘇維埃,廟前、柴九洋、東山、上鋪、下鋪村先後建立鄉蘇維埃政府。原關里鄉是全區6個老區特困鄉之一,境內有東岩,為全區三岩之一。該鎮自清代以來一直是全縣煙、茶、生薑主要產地和集散地,地產“紫老紅”煙,曾在國際上負有盛名。境內有豐富的無煙煤、石灰石、螢石資源。廿三都村為全區(市)小康示範村之一。?
明、清時期,屬新成鄉廿三都、廿四都。民國三十八年稱吉岩鄉,轄15保、205甲。解放初期屬第四區。1950年4月,劃分為上鋪、下鋪、梅溪、項羽、安峰、長塘6個小鄉,屬吉岩區。同年8月,增划新建、廟前鄉。1956年合併為下鋪、新建鄉。1957年4月,合併為新建、橫山鄉,為區直屬大鄉。1958年11月兩鄉合併成立東風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稱橫山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屏陽人民公社併入。1972年12月,原屏陽人民公社區域劃出。1984年9月撤社設鄉。1991年6月,撤鄉設鎮。2001年11月,關里鄉撤銷,其區域併入橫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橫山鎮位於縣城東南22公里處,東連沙田,南毗嶺底,西鄰少陽,北接五都、大石,西南界上饒縣花廳鎮。全鎮國土總面積66.6平方公里,轄雙峰、上孚、山頭、廿三都、余村、前洋、東山、上鋪、龍潭、柴九洋等10個行政村及廿四都居民委員會,共有207個村(居)民小組,106個自然村,9592戶.45839人。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26.5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二十四都居委會和雙峰、上孚、山頭、二十三都、余村、東山、上鋪、前洋8個行政村。2002年原關里鄉撤銷併入。2002年底,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2.571萬人,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廿四都;雙峰村、上孚村、山頭村、廿三都村、余村、東山鄉、上鋪村、前洋村、東坑嶺、龍潭、張家、柴九洋。
[郵編]334606[2008年代碼]361122103:
名稱代碼
廿四都社區001
上鋪村200
東山村201
余村村202
山頭村203
廿三都村204
前洋村205
上孚村206
雙峰村207
柴九洋村柴九洋村
龍潭村209
附:關里鄉位於廣豐區西南部、二十四都水上游,距城區16.5千米。龍潭、復梅2溪流貫中部,匯入關里水庫。林業用地佔全鄉總面積的88.4%,茶園面積佔全區茶園總面積的24.0%。境內東岩天然溶洞是縣三岩名勝之一。[沿革]1973年為關里水庫管理局,1986年改關里鄉。1997年,面積39.5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竹村、東坑嶺、龍潭、張家、柴九洋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竹村。2001年12月30日,撤銷關里鄉,劃歸橫山鎮(贛民字[2001]570號批複)。
下轄村
上鋪村東山村余村山頭村廿三都村前洋村上孚村雙峰村竹村東坑嶺村張家村柴九洋村龍潭村
橫山鎮信息
信息如下查看
行政代碼361122103行政級別長途區號0793
轄區面積26.5km人口約3.2萬人人口密度1208人/km
郵政編碼334000車牌號碼贛E隸屬政區廣豐區

人口民族


人口

常住人口35901人(2017年)。
總人口28923
14730
14193
家庭戶戶數6545
家庭戶總人口(總)28844
家庭戶男14679
家庭戶女14165
0-14歲(總)10006
0-14歲男5364
0-14歲女4642
15-64歲(總)16909
15-64歲男8366
15-64歲女8543
65歲及以上(總)2008
65歲及以上男1000
65歲及以上女100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242

經濟


綜述

2000年,橫山鎮有耕地面積722公頃,其中水田711公頃,糧食總產量8413噸。經濟作物主要有曬煙、烤煙、油菜子和甘蔗,年產煙葉90噸。農業總產值1664萬元,工業總產值2042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3060萬元。全鎮財政收入1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0元。2002年,全鎮有耕地總面積747公頃(其中水田728公頃),糧食總產量7760.4噸,全年農業總產值2275萬元,財政收入2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80元。工業總產值4097.8萬元,其中民營企業產值3000萬元。
201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為37410萬元,比上年增長15%;鎮財政收入為2020萬元,比上年增長23%;實際完成招商引資任務2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為7140元,凈增640元。
工業發展成效顯著。開局之年,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在進一步做大做強針織產業的同時,努力將之培育成該鎮的支柱產業。
橫山鎮[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橫山鎮]
橫山鎮[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橫山鎮]
農業農村工作有了新景象。農業農村工作是該鎮工作的重頭戲。“一是投資1500多萬元的橫山鎮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去年榮獲縣級農業龍頭企業”,現已擁有200多畝養殖水面,繁育了400餘萬元尾魚苗;二是廣信葯業公司在該鎮龍潭種植百合、信前胡的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已基本完工,種植面積已達1500餘畝;三是狠抓馬家柚產業建設,已落實種植面積1700畝,廿三都種養合作社模式得到縣委、縣政府充分肯定。同時,天桂梨、關里茶葉等一些基地也得到了充實的發展。生態建設取得進展,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全鎮新增林地面積800餘畝。科技興農蔚然成風,為帶動農民致富增添了新的活力。
教育事業有了新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前洋小學建成並投入使用,廿三都完小及幼兒園完成了征田及前期準備工作。認真實施素質教育,中小學和幼兒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人口素質不斷提高,認真貫徹中央《決定》精神,堅持計劃生育“三為主”方針,高度重視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加大“兩非”整治力度,大力宣傳“一法二條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村民自治,加強計生基層網路建設,不斷提高計生執法力度和服務水平。
四是文化、衛生、體育和廣播電視等工作收效顯著。有線電視覆蓋全鎮。積極配合電影公司放映隊和送文化下鄉活動宣傳隊,開展巡迴演出,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娛生活。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合作醫療工作,為廣大農民解決“因病返貧”的難題,全鎮農民參合率達99.6%以上。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社會保障水平更具完善。千方百計為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再就業機會,組織人員參加了縣工業園區的招聘大會,並根據縣委要求,推進與天津濱海新區人力資源合作開發,為企業和群眾搭建平台。積極宣傳並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高度重視弱勢群體的生產和生活,著力解決弱勢群體的困難。城鎮低保、農村低保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重症病人得到大病救助。敬老院供養環境不斷優化,管理不斷規範。涉農資金全部實行“一卡通”發放,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

教育


橫山鎮設有中學2所,教職工110人,在校學生2540人;私立中學1所,教職工4人,在校學生53人;小學13所,教職工282人,在校學生5002人。學前班14所,教職工24人,學生882人。

文化事業

有電影院1所,文化站1個,有線電視站5個,全鎮電視終端用戶7430戶。

醫療衛生

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38人,病床20張,醫療設備較完善;有村衛生所13所,個體診所33個,鄉醫33人。

旅遊


著名建築

萬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