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紗,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shā。最早見於傳抄古文字。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紗”的基本含義為用棉麻纖維、化學纖維等紡成的細縷,用它可以捻成線或織成布,如:棉紗,紡紗;引申含義為經緯線稀疏或有小孔的紡織品,如:窗紗、羽紗;像紗布的,如:鐵紗、塑料紗。

在日常使用中,紗一般用作名詞,如紗布、紗巾。

字源演變


“紗”字初見於傳抄古文字,最終逐漸演變成楷書體簡化版的“紗”。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紗的字源演變圖
紗的字源演變圖

詳細釋義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詞例句
shā名詞輕細的絹
輕細的絲麻織物,古時多以蠶絲為之。古亦作“沙”thin紗元、紗絹白紗入緇,不染自黑。——漢· 王充《論衡》
麻、棉等紡成的細縷。俗稱“棉紗”或“麻紗” yarn棉紗、紗廠
今泛指用棉麻、化學纖維或其他材料製成的經緯線稀疏的織品 gauze紗帳、紗屜子溫溫土爐火,耿耿紗籠燭。——唐· 白居易《宿東亭曉興》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紗”字頭,請參考“紗”字。
《廣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音沙。《玉篇》紗,縠也。《廣韻》絹屬。一曰紡纑也。《急就篇注》已紡而成謂之紗。《前漢·江充傳》充衣紗縠禪衣。《注》師古曰:紗縠,紡絲而織之也,輕者為紗,縐者為縠。古通沙。《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素沙。《注》素沙者,今之白縛也。今世有沙縠,名出於此。
又《集韻》弭沼切,音眇。紗,微也。或作。《韻會》紗,今作緲,又通作眇。
又《韻補》葉桑河切。《劉楨·魯都賦》妖服旣工,刻畫綺紗。和顏揚眸,盱風長歌。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參考資料:

書寫演示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參考資料:

書法欣賞

篆書-吳昌碩-《吳昌碩篆書字典》
篆書-吳昌碩-《吳昌碩篆書字典》
隸書-張錦昌-《書法字典》
隸書-張錦昌-《書法字典》
草書-祝允明-《章草字典》
草書-祝允明-《章草字典》
行書-董其昌 -《行楷書法字典》
行書-董其昌 -《行楷書法字典》
楷書-顏真卿-《書法大字典》
楷書-顏真卿-《書法大字典》
參考資料:

音韻彙集


方言集匯

◎ 粵語:saa1
◎潮州話:sê1

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索引
廣韻全清所加切ʃa168.05
集韻次清師加切ʃa205.4.3
次濁弭沼切mjæu396.6.2
韻略師加切5.3
增韻師加切5.4
中原陰平家麻全清ʂa4.3
中州平聲家麻師查切20.2
洪武全清師加切ʃa5.4

中古音系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a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a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ʃa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ʃa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ʂa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a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ʃa
參考資料: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面紗、紗布、羽紗、紗櫥、棉紗、紗燈、縐紗、綾紗、經紗、細紗

相關成語

象簡烏紗、絳紗系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