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結果 展開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省屬公辦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簡稱“華水”,坐落於河南省鄭州市,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是金磚國家網路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金磚國家大學聯盟成員,為國家首批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碩士研究生單獨招考資格、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

學校起源自1951年創建於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學校,1954年更名為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1958年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北京水力發電函授學院併入,成立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969年遷至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辦學,1971年更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1977年遷至河北省邯鄲市辦學,1978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1990年遷至河南省鄭州市辦學,2000年整建制由水利部划轉河南省管理,2013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截至2021年6月,學校有花園校區和龍子湖校區兩個校區,在建江淮校區,佔地面積93.79萬平方米,合2335.55畝;有14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教職工25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32182人(含預科43人),其中本科生29602人,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2393人。

歷史沿革


北京時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當時的水利部部長傅作義於1951年主持創建了學校的前身--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樓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樓
1951年9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在北京創辦的水利部水利學校正式開學,校址設在阜城門內巡捕廳十號(今民康衚衕)。
1953年9月,北京水利學校遷入北京市西郊花園村新建校舍(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所在地)。
1953年9月,北京水利學校遷入北京市西郊花園村新建校舍(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所在地)。
1954年,學校改名為北京水利學校。
1958年10月6日,北京水利學校與北京水利發電函授學院、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合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在北京市東郊定福庄舉行成立大會。院長由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子林兼任。10月6日確定為校慶日。
1958年起,先後接受越南、尼泊爾、印度尼西亞、喀麥隆等國留學生(1966年停止,2004年恢復)。
1959年7月23日,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一部收歸水利電力部直接領導,恢復北京水力發電學校。
1960年,學校受水利電力部委託負責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學院。
1963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后更名哈爾濱建築大學,已併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專業合併到該校,同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66年4月,周恩來總理來河北地震地區視察,座談時了解到華北缺乏水利人才,於是提出了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從北京遷至邯鄲的建議。5月30日,水利電力部致河北省委、省革委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遷往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岳城水庫工地。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院陷於混亂,停止招生。
岳城時期
1969年,奉命遷往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和河南省林縣。十三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
1970年3月20日,水利電力部軍管會致河北省革委會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交由河北省領導。
1970年12月23日,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改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1年1月1日起,啟用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新校名。
邯鄲時期
1972年11月7日,河北水利水電學院在邯鄲中華大街南頭建校,岳城保留教學點,改由水利電力部與河北省雙重領導,以水利電力部為主。
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北京西郊花園村原北京水利水電學院舊址成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和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雙重領導,並於2月正式開學。
1978年9月28日,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改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1980年1月3日,撤銷岳城教學基地。
1981年11月,國務院批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1983年12月,根據水利電力部指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劃歸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對外仍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4年9月23日,水利電力部同意汪胡楨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名譽院長。
1987年6月30日,國家教委同意將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成建制地由河北省邯鄲市遷至河南省鄭州市。 
鄭州時期
1990年7月22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在鄭州市河南省科技館舉行信息發布會,宣布學校1990年開始搬遷鄭州。9月6日,由國務院總理李鵬題寫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新校牌揭幕儀式在鄭州新校隆重舉行。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時期校門
1991年9月1日,校本部遷鄭辦公。遺留校舍和人員組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
1992年5月,經水利部批准,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和中共水利部直屬機關黨校的基礎上成立北京水利水電管理幹部學院。
2000年2月28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由水利部管理為主調整為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10月,教育部批准學校碩士研究生單獨考試權資格。
2001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國家建材局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併入北京工業大學。6月15日,學校成立研究生處,即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研究生處。
2002年4月,教育部批複同意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分部併入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2003年3月25日,河南省計劃委員會批複同意該校在龍子湖高校園區選址建設新校區,總征地面積1770畝。
2004年5月23日,河南省教育廳同意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恢復招收來華留學生。
2005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2009年8月,河南省政府和水利部在北京簽訂《關於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協議》,成為河南省繼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后第三所省部共建大學。
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高校。
2012年8月,學校入圍國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12月,學校獲得招收港澳台地區本科學生資質。 
2013年4月,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通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獲批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5年12月,教育部《關於確認“金磚國家網路大學”項目中方參與院校的通知》文件,學校被正式確定為“金磚國家網路大學”項目中方參與高校。
2016年3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成為“金磚國家大學聯盟”成員,獲批水利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
2018年,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烏拉爾學院獲教育部批准。
2020年7月,學校入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試點單位名單。8月,學校與信陽市人民政府校地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江淮校區,被確定為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
2021年7月26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科學研究


學術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水利部金屬檢測中心、三峽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等單位建有395個實踐教學及實習實訓基地。與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聯合設立砂拉越科技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漢語中心、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孔子學院。與美國中央阿肯色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台灣靜宜大學等3所高校續簽了合作協議;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台灣師範大學2所高校新簽署了合作協議;與英國提塞德大學商討4年英語教育專業的本碩連讀雙學位課程項目;與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紐西蘭國家水利與大氣研究院、衣索比亞阿巴閔馳大學、蘇丹水資源灌溉能源部水研究中心等高校和機構正在洽談合作框架和境外專業培訓等協議。
境外合作
類別合作機構名稱
漢語中心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漢語中心
孔子學院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孔子學院

科研成就

教學樓
教學樓
2020年,學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及社科基金項目立項29項;省部級項目立項91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及社科成果獎30項;獲得國家級社科成果獎1項。 
2021年,學校獲2020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共11項,作為主持單位獲獎5項,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3項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作為參與單位獲獎6項,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國家級部分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精量滴灌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及應用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獎二等獎
300毫米火箭炮定向管超聲波自動清洗設備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獎貳等獎
黃河小浪底工程關鍵技術與實踐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鋼纖維混凝土特定結構計算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大型礦山排土場安全控制關鍵技術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區域分佈特點和協調發展對策研究201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纖維聚合物增加強與加固混凝土結構計算理論及其應用2011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某些重要堆壘素數問題定量研究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設有113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級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水利部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5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6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13個,河南省傑出外籍科學家工作室1個,河南教育廳重點實驗室7個,鄭州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有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13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3個。 
科研平台一覽
類別科研平台名稱、獲批時間
國家級黃河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020)
水利部
水利行業監管研究中心(2019)
國家水情教育基地(2016)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2006)
河南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共建)(2012)
河南省水利環境模擬與治理重點實驗室(2017)
河南省地質環境智能監測與災害防控重點實驗室(2018)
河南省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點實驗室(2020)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農業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
河南省水利機械抗磨防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
河南省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
河南省水體污染與土壤損害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
河南省水工結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7)
河南省水利工程地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7)
河南省水旱災害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
河南省水利水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
河南省低質餘熱余壓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
河南省智能化建築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
河南省水資源智慧監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
河南省多能互補供熱供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0)
河南省環境友好型高性能路面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0)
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
河南省生態建材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2016)
河南省崩滑流監測與早期預警國際聯合實驗室(2018)
河南省數字農業生產系統智能監測與預警國際聯合實驗室(2019)
河南省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及防災減災國際聯合實驗室(2019)
河南省新能源車輛熱流電化學系統國際聯合實驗室(2019)
河南省高效特種綠色焊接國際聯合實驗室(2020)
河南省傑出外籍科學家工作室河流環境演化與灘塗水力生態修復(2020)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
高透水路面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與鄭州航空管理學院合建)(2012)
節能型智能污水處理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3)
大型起重運輸智能製造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5)
供水管網智能化管理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6)
水利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7)
大型工程環境災變監測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7)
河南省公共安全視頻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與河南華安保全智能發展有限公司共建)(2017)
湖庫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與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共建)(2017)
河南省燃煤能源高效利用與超凈排放工程研究中心(2018)
河南省智能營銷與智能財務工程研究中心(2018)
河南省水利監測工程研究中心(2019)
河南省智慧消防工程研究中心(2019)
河南省廢物利用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2020)
鄭州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鄭州市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
鄭州市虛擬現實新技術重點實驗室(2012)
鄭州市測控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2012)
生態建築材料與結構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2)
鄭州市文物保護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2013)
鄭州市生態建築材料重點實驗室(2013)
鄭州市水沙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2013)
鄭州市預應力工程智能新技術研發重點實驗室(2014)
鄭州市水利工程安全重點實驗室(2014)
鄭州市新材料及水利機械錶面重點實驗室(2014)
鄭州市水工結構震動與安全重點實驗室(2015)
鄭州市工業餘熱利用重點實驗室(2015)
鄭州市軟體測評重點實驗室(2015)
鄭州市工業工程與物流模擬重點實驗室(2015)
鄭州市起重運輸裝備虛擬設計重點實驗室(2015)
鄭州市結構檢測與性能提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
鄭州市城市綜合防災重點實驗室(2016)
鄭州市環境友好型高性能道橋材料重點實驗室(2018)
鄭州市工程機械潤滑技術重點實驗室(2018)
鄭州市智能水聯網工程重點實驗室(2018)
鄭州市圖像識別與智能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2019)
鄭州市結構振動控制與健康監測重點實驗室(2019)
鄭州市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重點實驗室(2019)
鄭州市複雜系統建模與高性能計算實驗室(2020)
鄭州市水電工程新材料與再製造重點實驗室(2020)
鄭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控與修復重點實驗室(2020)
教育廳
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006)
水工結構與材料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009)
生態高性能建築材料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9)
河流環境與河流工程模擬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010)
水工混凝土材料與結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
車輛能源利用清潔化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2)
水利水運及治河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2)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主辦。主要欄目有:學術專題討論、水文水資源、治河與防洪、水環境、水工結構和材料、地質工程、土木工程、水電站設備等。連續四屆入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多年獲河南省一級期刊、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河南省高校優秀自然科學期刊”。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要欄目有:筆談;水文化研究;管理科學與工程;哲學研究;政治社會學研究;·經濟學研究;語言文學研究;歷史學研究;法學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學研究;文獻與信息研究等。期刊曾經獲得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獎、河南省一級期刊、河南省高校學報綜合質量評估特色期刊、全國理工農醫院校社會科學學報優秀期刊。
●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圖書館有紙質圖書243.44萬冊,生均圖書66.53冊,有中外文紙質期刊1756種,電子期刊70402冊,音視頻資源84563小時。部分學院根據專業特點建有內部閱覽室或圖書館。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設有等24個教學單位,有67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7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水利電力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
●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水利學院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地質工程(中英國際合作辦學)
材料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測繪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
土木與交通學院土木工程、工程力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交通工程電力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熱動)、能源與動力工程(水動)、自動化類、核工程與核技術
機械學院交通運輸、機械類、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英合作辦學)
管理與經濟學院經濟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工業工程、物流管理(中外合作辦學)
水資源學院水務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消防工程
建築學院建築類(含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
數學與統計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類(含統計學、應用統計學)、金融數學
信息工程學院(軟體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網路工程、軟體工程
物理與電子學院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
外國語學院英語、漢語國際教育、俄語
法學院法學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藝術與設計學院設計學類、繪畫
國際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文化信息技術與傳播)、漢語國際教育(英語地區)、漢語國際教育(法語地區)、漢語國際教育(西語地區)、漢語國際教育(韓語地區)、英語、英語(工程英語)
烏拉爾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熱動)、測繪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794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716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91人。雙聘院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全國模範教師等國家級人才及河南省優秀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教學名師、模範教師和優秀教師等省級人才60餘人,其中省部級教學名師19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省部級教學團隊19個。 
特聘院士王光謙(中國科學院院士)、倪維斗(中國工程院院士)、顧金才(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豐峻(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模範教師周振民、楊振中、趙順波
河南省模範教師張春梅、李以明、張梅、劉增進
河南省優秀教師解偉、陳南祥、邵堅、高傳昌、白新理、孫文懷、邢振賢、劉雪梅、王延榮、聶相田、唐克東韓素蘭
河南省教學名師趙順波、黃志全、楊振中、王麗君、張麗、李海華、畢雪燕
河南省優秀教學團隊地質工程教學團隊(2007年)、土木工程結構類課程教學團隊(2009年,趙順波)、水力發電動力工程教學團隊(2008年,高傳昌)、機械類基礎課教學團隊(2010年,楊振中)、工科分析數學教學團隊(2012年,王天澤)、節水農業工程教學團隊(2014年,李彥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2015年,王麗君)等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9個國家級、省級卓越計劃建設專業,15個國家級、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7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其中有3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試點專業,14個河南省級特色專業,13個河南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河南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試點專業。15個專業入選了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專業入選了河南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課程,26門課程獲批首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7門課程被評為河南省課程思政樣板課程;9個河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河南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2個,有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地質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地質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測繪工程、機械設計製造與自動化、能源與到動力工程、給排水工程、國際經濟貿易、會計學、工程管理、行政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地質工程
河南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英語、工程力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建築學、物流管理、應用化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環境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環境設計、交通工程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地質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河南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河南省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工程力學、交通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工程管理、藝術設計、數學與應用數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會計學、熱能與動力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河南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工業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建築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河南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水工程與災變預警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核能與熱能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河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實驗中心、環境工程實驗中心、語言實驗中心、信息工程學院實驗中心、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訓練教學示範中心 
精品課程
類別課程名稱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華水文化
國家級一流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工程圖學概論(土建類)、大學物理、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環境監測、國際物流學、有機化學Ⅰ
河南省級精品課程水工建築物、岩石力學、水力學、土力學、機械控制理論、技術經濟學、機械設計、地下水動力學、液壓與氣壓傳動、數據結構、混凝土結構、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
河南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工程力學、高等數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工程圖學概論(機電類)、普通化學、給水排水管網系統、水力學、社交禮儀與形體技術、投資學、建築設計6(一)、工程圖學概論(土建類)、大學物理、機械製造基礎、環境監測、土力學、國際物流學、有機化學、創新創業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大學語文與寫作、高等數學、基礎會計學、數學實踐與建模、計算機網路、Photoshop圖像處理、“三大精神代代傳”主題實踐課 
● 教學成果
2020年,學校獲12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 
部分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三講四聯動”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高等學校現代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探索202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水利類專業認證體系,引領中國特色水利類專業的改革與建設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參與)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14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涵蓋38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和1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3個學科(群)獲批河南省特色骨幹學科立項建設,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農業工程、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軟體工程、應用經濟學、地理學、電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馬克思主義原理、美術學、建築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資源環境、能源動力、電子信息、機械、交通運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漢語國際教育、法律、農業、公共管理、翻譯、會計、藝術
● 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農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地理學、軟體工程、工商管理
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知名校友


類別名單
文藝界劉慈欣、陳珂、金炎、吳新芬
科教界汪胡楨、張鏡劍、劉俊國、戴會超、李勝才、高占義、魏群、李其軍、劉之平、孔留安、嚴大考、劉漢東、遲世春、臧乃青、馮躍志、蘇萬益、朱爾玉、喬蘭、江恩惠、孫景亮、劉福勝、烏雲娜、趙蘭浩、齊梅蘭、魏占民、陳恩利、秦四清、路新景、姜彤
黨政界侯捷、陳雷、鄂竟平、李國英、矯勇、蘇立清、宋密、何榮林、汪成傑、劉松林、齊玉亮、張志彤、邱瑞田、高波、李興洲、馮廣志、周文鳳、陳自強、劉偉平、段虹、於興軍、張忠義、劉遠書、由國文、劉岩、趙功佩、吳洪湘、張世豐、陳欣、王福林、金世俊、張原、曹新民、梁貞堂、趙玉堂、李明堂、溫友祥、沈志剛
商界孫秋艷、於文星、胡剛、段傳良、許波、蔣華、陳家重、顧輝、趙成生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王清義
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文鍇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馬書臣
黨委副書記高京燕
副校長施進發、劉漢東、王天澤、蘇喜軍、劉雪梅、劉盤根
紀委書記、監察專員王如廠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學校名單任期備註
水利部水利學校郝執齋1951.9~?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兼任
北京水利學校劉鵬夫1951.9~?北京水利學校創始人、副校長、黨委書記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張子林1958.10~1959.2北京水科院院長兼任,牽頭組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魏國元1959.2~1960.5——
汪胡楨1960.9~1971.1擔任19年院長、後為名譽院長
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汪胡楨1971.1~1978.6擔任19年院長、後為名譽院長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白認1979.8~1981.11院長兼黨委書記
張鏡劍1984.7~1993.4——
王克修1994.7~1998.6——
林勁松1998.6~2001.4院長兼黨委書記
嚴大考2001.4~2013.4——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嚴大考2013.4~2015.11
劉文鍇2015.11~
歷任書記
學校名單任期備註
北京水利學校劉鵬夫1951.9~1958.10北京水利學校黨委書記、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張子林1959.2~1960北京水科院院長兼任,牽頭組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林牧1973.11~1976代理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周鏡1977.1~1978.8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白認1979.9~1981.11院長兼黨委書記
程俊賢1983.1~1984.7——
尹雙增1984.7~1989——
黃瑾1990.2~1993.4——
馮國斌1993.4~1998.6——
林勁松1998.6~2001.4院長兼黨委書記
朱清孟2001.4~2005.7——
朱海風2005.7~2013.4——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朱海風2013.4~2015.5——
王清義2015.5~——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中“耒(lěi)的圖形”:耒相傳是大禹治水用的工具,耒的圖形寓意為大禹精神,象徵著該校“情系水利、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耒”的圖形像人,蘊涵該校“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耒”的圖形高大,希冀該校廣大學子成為頂天立地的棟樑之才;“耒”的圖形像古代錢幣,寓意該校實力雄厚,前途輝煌。
校徽中“黃河圖案”:寓意該校“立足黃河,服務水利;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服務面向定位。
校徽中“藍色背景”:代表水的顏色,寓意該校以水利學科為特色,致力於祖國的水利事業。
校徽中“1951”:是該校的建校時間。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圖案為正圓形,外圈與內圓為藍色。內圓以漸變的藍色和黃河圖案為背景,中間有耒的圖形,下方為藍色學校建校年號。外圓上半圓是毛體中文校名,下半圓為英文校名。徽章為教職工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精神文化

校訓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勤奮,指勤於學習,勤於鑽研,勤于思考,勤於實踐,勤勤懇懇,刻苦努力,奮發有為。“業精於勤”,勤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嚴謹,指科學規範,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嚴格要求的科學態度,也指嚴於律己,從嚴治學,從嚴執教等職業道德。嚴謹是理工科院校的生命線,該院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更應突出嚴謹。
求實,指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求真務實、踏實紮實的作風。同時,也指一個人必須具備誠實、樸實的良好品質。
創新,指敢為人先的創新氣魄,勇於超越的創新理念,崇尚科學的創新態度。創新是民族的精神,也是時代的精神。
校歌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振興中華是我們的理想。開發水電是我們的志願。
勤奮學習,努力鑽研,在知識的海洋中破浪向前。
我們想的是興利除害,愛的是水庫電站。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求實創新是我們的校訓。面向世界是我們的誓言。
團結友愛刻苦攻關。在科學的高峰奮勇登攀,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把青春奉獻。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