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派

斯拉夫派

簡單的說,彼得大帝曾向西歐學習,並強迫所有貴族,平民和農奴拚命犧牲奉獻,苛捐雜稅,無休止的服役。僅僅是為了讓俄國看起來更象是沙皇喜歡的西歐。他廢除傳統的曆法,文字,節日,服裝,甚至管到鬍鬚,極力改革。而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站出來反對他這種瘋狂變態的行徑的人,並寧死不從,以死相逼,不肯拋棄尊嚴,淪為奴隸的俄國人,就是斯拉夫派。

歷史背景


19世紀30~40年代產生的斯拉夫派是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與當時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相比是溫和的自由主義者,在政治上屬非主流派。由於斯拉夫派從俄國的歷史和文化中探尋俄國的發展道路,對俄國斯拉夫主義的形成和斯拉夫運動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斯拉夫主義終於成為對俄內外政策有影響的社會思潮之一。研究19世紀俄國的斯拉夫主義,對把握21世紀俄羅斯大國之路的實現途徑和範式顯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9世紀的斯拉夫派是在與西化派的紛爭中產生的。
19世紀上半葉,以英國為首的西歐國家已進入工業革命時代,而俄國仍然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俄國的發展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方面都明顯遲滯於西歐鄰國,強烈的反差使得俄國國內對俄國的現狀產生不滿,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喚醒了整整一代人”,俄國的生存問題引起了俄國各階層的廣泛關注,在30~40年代出現了關於俄國該如何發展和走什麼樣的道路的爭論,其中在貴族資產階級和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中形成了肯定俄國歷史特性的斯拉夫派和肯定西歐文明成果的西化派。
民族屈辱的反彈
西化派的主創者恰達耶夫認為,俄國從沒有像其他民族有過“一個精力充沛的活動和道義力量發揮崇高作用的時代”,俄國的“社會生活只是由於受凌辱才振作一下,只是由於凌辱才安寧下來”。他說:“在我們的民族傳統中從沒有不朽的教義”,“世界上的一切民族中只有我們才對世界毫無貢獻,我們也沒有從這個世界上學到什麼”。“我們對人類精神的進步從來沒有任何貢獻,我們一直玷污了它”。西化派對俄國歷史的貶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恰達耶夫的言論刺傷了俄羅斯的民族尊嚴,“正是這種被損傷的尊嚴和不如人的感情才使俄國人檢驗他們的遺產,希望找到某些東西,以便在外國人眼裡恢復他們的自尊和體面”。斯拉夫派極力從俄羅斯的歷史中挖掘優秀遺產,以證明俄羅斯民族並不是一個墮落的民族。
斯拉夫派和西化派之爭
斯拉夫派和西化派採取歷史比較的方式探討俄羅斯的歷史和民族特性,探討俄羅斯的未來走向。
斯拉夫派和西化派都認為俄羅斯的歷史特質不同於西方,但態度截然不同。斯拉夫派基本肯定俄國自身的歷史發展經驗,自恃俄羅斯民族有悟性和優越性,否認斯拉夫文明劣於西方文明,強調要從俄羅斯的歷史中尋找俄國發展的動力,而不是追隨西方的道路。西化派則全盤否定俄羅斯的歷史遺產,認為西方文明高於斯拉夫文明,強調斯拉夫文明本質上是東方文明,相比於西方文明無任何優勢可言、可繼承。西化派承認西方的價值、文化和自由主義思想,認為只有學習西方,俄國才有前途,而歷史上俄國的崛起——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模仿西方的產物。

人物活動


斯拉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C.霍米雅可夫、A.H.科舍列夫、H.B.基列耶夫斯基、K.C.阿克薩科夫、Ю.Ф.薩馬林、B.A.瓦盧耶夫、B.И.拉曼斯基等。斯拉夫派主要代表貴族和知識分子中的自由主義思想,但其他階層也具有這種思想,比如達尼列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萊昂托夫也被認為是斯拉夫主義者。
霍米雅可夫、科舍列夫和基列耶夫斯基
早在19世紀20年代就結社活動,他們三人被認為是斯拉夫派的奠基人,霍米雅可夫的《世界史論叢》和《過去和現在》、基列耶夫斯基的《19世紀》、阿克薩科夫的《論俄羅斯的基本原則》等論著被視為斯拉夫派的綱領性文件。斯拉夫派還出版了具有一定影響的刊物:《俄羅斯論壇》、《莫斯科彙編》、《農村的公用事業》和《關於俄羅斯以及和它同一信仰、同一民族的歷史資料統計彙編》等。
斯拉夫派對歷史的反省
斯拉夫派對歷史的反省及對西方經驗的評價完全不同於西化派似乎表明它與西化派有不同的思想來源,但事實上斯拉夫派與西化派一樣都受西方思想的影響,斯拉夫派被認為是吸收了德國思想界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的理論,因此兩派都有西方思想和價值觀的痕迹,只不過西化派篤信西方的教條到了傷害俄羅斯民族感情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