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寨

朝歌寨

朝歌寨,在河南省北部淇縣城西偏北11公里,系太行山群峰中險峻的一峰,海拔700.3米。《山海經》上曰:朝歌山。殷紂王在山上建 寨屯兵后,就叫朝歌寨了,又因其古老,所以又叫老寨。

目錄

景色


朝歌寨,在河南省北部淇縣城西偏北11公里,系太行山群峰中險峻的一峰,海拔700.3米。《山海經》上曰:朝歌山。殷紂王在山上建 寨屯兵后,就叫朝歌寨了,又因其古老,所以又叫老寨。朝歌寨
朝歌寨,在河南省北部淇縣城西偏北11公里,系太行山群峰中險峻的一峰,海拔700.3米。《山海經》上曰:朝歌山。殷紂王在山上建 寨屯兵后,就叫朝歌寨了,又因其古老,所以又叫老寨。朝歌寨
朝歌寨,壁立萬仞,四面皆懸崖峭壁,溝壑縱橫,深不見底,山峰如削高不可攀,只有山鷹繞著峰巔盤旋。自古以來上朝歌寨只有一條羊腸小路。沿山南半山腰小道,繞過山頭,由北側迤麗而上至豁口,真乃“一夫當關,萬人莫開”。那是一個令初上者眼暈的豁口,再沿峭壁攀登而上,石蹬懸垂,前者就立在後者的頭上,為防人墜崖,古人在此處設有欄桿,至今峭壁上還留有銑鑿的石眼。一路上景物壯觀,抬頭可見崖縫裡長出的挺拔的青松,綻蕾開放的果樹,隨風搖曳的野花等等。越過峭拔之路,可以一口氣登上山頂。放眼遠眺,雙乳峰、饅頭山層巒疊嶂,不見盡頭,使人心曠神怡;俯神山下,村落秀美,梯田層層,麥苗青青,菜花金黃,以及滿山野花的清香,浸人肺腑。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陶醉。
山上地域開闊,有數十畝大。明《淇縣誌》記載:“朝歌寨,是殷紂王避兵之所,今遺址尚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鸞殿遺址,長28.76米,寬12米,殘高不等,高者達4.4米,條石有3米多長的,在此險峻的山上,建造如此宏大的工程實情罕見。殿前有飲馬池,往西一百多米的地方,儘是大青石板,上而布滿密密麻麻的馬蹄印,傳為殷紂王訓馬時的致。金殿遺址東是山巔,但較平坦,坡很敞,上面奇石遍布,石上儘是縱橫溝溝,似人工雕鑿,有人說這是殷紂王留下的石刻甲骨。再往東一百多米遠,儘是黃土覆蓋著的坡地,很肥沃,上面長滿厚厚一層野草,相傳此叫“回耬秀”。有人在這裡開荒種地,曾挖出過商代銅箭頭、銅頭盔、陶等。山上還有殷紂王跑馬嶺、攔馬牆、碓臼窯,戲場子等等。
朝歌寨,山南半山崖有奶奶洞,比較隱蔽,從其下邊過也不易發現。進深約25米,寬窄不等,最窄處僅1.5米,高約4米,洞內有洞,很乾燥,洞口1937年還是三間三層的牌樓。右為廚房(一大間石洞),左為廁所。1938年有一千多百姓曾在此洞逃日寇避難。右一百米左右為戲場子。朝歌寨唱戲,劇團吃住都在此處。
山北半山腰絕壁處有收糧洞,相傳殷紂王收的糧食放在此洞,故名。進深120米,寬3—5米,高一般在10米左右。洞口雖不算大,但達了龍王廟地方便大起來,內陰森,涼氣襲人,洞頂滴水,盡頭有集水一池,投石有聲。洞口石壁上有明代李宇光摩崖石刻一首:古洞流雲滴玉華,瓊漿金粟列仙。鸞驂一去無消息,惟風險岩鎖翠霞,讚美收糧洞及其周圍的景色。
在收糧洞左側上方不遠處,還有一個通山洞,長約80米,俯身進去,可鑽到山的那邊。
總之,朝歌寨高聳入雲,挺拔險峻,景色優美,遺址久遠,故事引人,慕名前來考察,遊覽的人越來越多,不會多久,朝歌寨會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更多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