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慶瑞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化學纖維工程專家,教授
- 臨清市市長助理
王慶瑞
中國化學纖維工程專家,教授
王慶瑞,化學纖維工程專家,教授。從事教育工作40多年,培養出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共數十名。先後承擔國家級和部級、市級科研項目30多項,並與國內外高校、研究院和工廠合作開發數十個項目,在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人造臟器、PAN基活性炭中空纖維等領域有一定建樹。王慶瑞,1935年5月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豐州鎮的華僑家庭。父王承東、母蘇金鎖要求子女謙虛謹慎,刻苦讀書,積極上進,對他的為人、求知和嚴謹治學有深刻的影響。
童年的王慶瑞就讀於福建省南安縣立豐州中心小學,中學在晉江縣立中學和泉州第一中學上學。1954年考入華東紡織工學院人造纖維專業,1958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期間於1960年師從著名化纖專家錢寶鈞教授攻讀研究生。1978年被評為講師,1986年升為副教授,1990年升為教授,1993年被國家教委評定為博士生導師。
王慶瑞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出6門課程,參與編(譯)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10套;培養博士后1名,博士生20名,碩士生18名。曾多次到美國、日本、西歐、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學術活動和交流。歷年來參加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教委、紡織工業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的科研項目30 多項,均按期完成並通過鑒定;同時還完成來自國內多家公司、工廠、醫院及來自日本公司和美國高校的合作項目多項。在國內外的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50多篇,獲得中國專利12 項,美國專利1項。1988年獲上海市優秀髮明二等獎,1990年獲國家發明獎三等獎,1991年獲紡織部優秀產品獎,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同年獲上海市僑界優秀知識分子稱號,1996年獲上海市僑界教師“燭光獎”,2001年獲教育部科技發明三等獎。
20世紀50-60年代,國外生產粘膠纖維都以木漿粕為主要原材料。我國木材資源缺乏,不能大量用於生產粘膠纖維;但我國是產棉大國,當時棉籽上的棉短絨未充分利用。王慶瑞在導師錢寶鈞的指導下,研究用棉短絨製成棉漿粕並紡製成纖維,產品質量達到了規定要求,為我國第一個棉漿粕廠的建立提供了有用的數據。當時世界發達國家逐漸採用性能更為優秀的粘膠帘子線代替傳統的棉帘子線作為汽車輪胎的骨架材料,我國尚無此種材料。王慶瑞於1959年開始參加這一項目的研究,為我國粘膠輪胎帘子線廠的建立提供了部分生產工藝參數。
粘膠纖維強度低,易收縮,耐鹼性差。為改進上述缺點,日本首先研製出一種高強度、高模量、耐鹼性好的粘膠纖維,定名為虎木棉。華東紡織工學院(王慶瑞參加部分工作)與上海第三化纖廠合作研製,並在該廠生產,定名為富強纖維。以後王慶瑞又參加了一種機械性能優秀、可紡性優於富強纖維的高濕模量粘膠纖維(HWM纖維)的研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國外於20世紀70年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90年代開始工業化生產。使用該法生產的纖維既保留了纖維素纖維的優良特性,又使纖維的機械性能明顯提高,達到或接近合成纖維的水平;因生產無毒化,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而且工藝過程大為簡化,化學原料消耗極少,引起了各國科技工作者的重視。王慶瑞於1987年研製成溶劑法纖維素纖維,1991年製成溶劑法纖維素中空纖維膜,並組裝成人工腎血液透析器,作為腎衰病人的治療器具。這是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的首次應用,獲得了國家發明獎,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也通過了國家鑒定。
20世紀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纖維素科學工作者在用結晶區和無定形區來表達纖維素的超分子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側序分佈”的概念以及多種測定側序分佈的方法。王慶瑞在應用這些方法探索纖維素纖維的結構時,發現它們各有特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方法物理意義不夠明確,有些方法測定繁複、費時多,有些方法的重現性較差;不同的方法所測得的結果亦不盡相同,只能做相對比較。有鑒於此,他根據試劑對纖維素滲透能力的不同所測得纖維素的表觀密度也不同的原理,提出了“溶脹密度法”測定纖維素側序分佈的方法。該法的測定結果比較準確、便捷,物理意義也比較明確。他同時發現天然纖維素的無定形區和結晶區均比再生纖維的同一結構更為緊密;同為粘膠纖維,因品種不同其結構的差別也較大。更有意義的是在無定形區和結晶區外,還發現一種結構更為緊密的第三區,為以後錢寶鈞教授提出的“纏結理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王慶瑞通過對各種纖維素纖維的結構和性能的無數次研究,探明了纖維超分子結構指數與性能之間的半定量關係,研究了成形工藝參數與纖維的結構和性能的關係,為各種高性能粘膠纖維和功能纖維的研製提供了理論依據。1987年,該項研究成果與錢寶鈞教授及其共同工作者的多項研究成果一起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35年5月2日 生於福建省南安縣
1954-1958年 畢業於華東紡織工學院化纖專業
1958-1959年 華東紡織工學院助教
1960-1963年 華東紡織工學院攻讀化纖專業研究生
1963-1978年 華東紡織工學院助教
1978-1986年 華東紡織工學院講師
1986-1990年 中國紡織大學副教授
1990-2005年 東華大學教授,1993年評為博士生導師
2005年6月 退休
1.楊之禮,蔣聽培,王慶瑞等。纖維素與粘膠纖維。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1
2.王慶瑞,陳雪英,劉兆峰等。粘膠纖維(譯自前蘇聯).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5
3.楊之禮,王慶瑞,鄔國銘。粘膠纖維工藝學。第2版。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9
5.沈新元,王慶瑞,陳雪英等。聚丙烯腈中空纖維膜的紡制及其應用。合成纖維,1989(6):14-18
6.沈新元,陳雪英,王慶瑞等。聚丙烯腈原液的溫度與其可紡性和膜性能的關係。水處理技術,1990,16(5):346-351
7.金英哲,王慶瑞。連續式粘膠絲紡絲機。人造纖維,1990(4):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