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涇鎮
漕河涇鎮
漕河涇鎮傍漕河涇港兩岸。港東通黃浦江,西接蒲匯塘,由西向東貫鎮而過。全鎮面積0.636平方公里。
漕河涇鎮元代稱王家宅。明中葉,松江府糧、棉經蒲匯塘入漕河涇(時稱曹烏涇)集散,漸聚成市。萬曆年間稱作漕湖涇。二里長街,東起隆興橋,西抵今康健路,遍設店鋪。清康熙年間稱漕河涇鎮,市面在鎮東,乾嘉后漸移鎮中,街面西延。光緒年間,軋花業勃起,市面更盛。1924年(民國13年),江浙齊盧戰起,鎮大部焚毀。因地近徐家匯,又20年代滬閔南拓路、弼教路闢築,30年代冠生園等工廠陸續興建,小鎮漸趨繁榮,有商店近50家。抗日戰爭時期,於1942年一度與龍華鎮合稱龍漕鎮。是年日偽“清鄉”,商販、居民在此集散日偽統制的大米、日用品,米行和皂燭、火柴等日用百貨業大盛,米店、攤多達30餘戶,又有軋花、榨油、麵粉、棉紡等工廠、場坊開設。
1945年9月有150餘家商戶。1949年,有128家商店、從業人員394人,其中煙什店和油醬店各有13家,茶館12家,米店11家,飯店、點心店和鮮鹹肉庄各9家,豆腐店8家,南北什貨店5家,磚灰砂石店3家。棉布百貨店2家。有冠生園食品廠、萬昌軋米榨油廠等9家工廠。1955年有113家商店。50年代,鎮郊興建電子工業區和大學區,商市較縣內他鎮繁榮。70年代后,鎮東設上海縣竹木建材公司、煙糖果品公司、生產資料公司、五金交電公司、石油煤炭公司、百貨公司,及縣物資局建築材料公司、金屬供應公司、化工輕工供應公司、機電設備供應公司、生產資料服務公司,成為縣內主要生產資料物資和批發商品供應地。1984年,全鎮有商店43家、個體商販147家。鎮有三條主要街道,主街長1公里許,分為東、中、西街,南與漕河涇港平行,東起隆興橋,西至康健園。街寬二三米,石塊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