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明

《封神演義》中人物

徠趙公明,是出自於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中記載的神話人物。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為中國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趙公明是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並沒有封趙公明為財神,只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

人物來源


趙公明,為明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人物之一,是截教中人,通天教主門人之一,使用的兵器為一條鋼鞭,且有定海珠、縛龍索兩件法寶。下山助聞太師攻打西岐。追擊燃燈道人時,法寶被武夷山的兩名散仙奪去,於是向自己的三霄胞妹借來金蛟剪,殺死燃燈道人的坐騎梅花鹿。最終被散仙陸壓道人暗算,被姜
趙公明
趙公明
子牙咒殺,死於釘頭七箭書,魂魄入了封神榜,后被姜子牙封為正神,成為玄壇真君,統領座下四大財神(蕭升、曹寶、陳九公、姚少司),奉命執掌天下財富的金銀財寶。 三霄姐妹為了給趙公明報仇,最後也被闡教一方所殺,入了封神榜與趙公明團聚。

原著記載

廣成子破金光陣
趙公明大戰陸壓
話說聞太師獨自尋思,無計可施,忽然想起峨嵋山羅浮洞趙公明,心下躊躕:“若得此人來,大事庶幾可定,”忙喚吉立、餘慶:“好生守營,我上峨嵋山去來。”二人領命。太師隨上黑麒麟,掛金鞭,借風雲,往羅浮洞來。正是:神風一陣行千里,方顯玄門道術高。
霎時到了峨嵋山羅浮洞,下了麒麟,太師觀看其山,真清幽僻凈:鶴鹿紛紜,猿猴來往,洞門前懸掛藤蘿,太師問:“有人否?”少時有一童兒出來,見太師三隻眼,問曰:“老爺那裡來的?”太師曰:“你師父可在么?”童兒答曰:“在洞里靜坐。”
太師曰:“你說商都聞太師來訪。”童兒進來,見師父報曰:“有聞太師來拜訪。”趙公明聽說,忙出洞迎接,見聞太師大笑曰:“聞道兄,那一陣風吹你到此?你享人間富貴,受用金屋繁華,全不念道門光景,清淡家風!”二人攜手進洞,行禮坐下。聞太師長吁了一聲,未及開言,趙公明問曰:“道兄為何長吁?”聞太師曰:“我聞仲奉詔征西,討伐叛逆,不意崑崙教下姜尚,善能謀謨,助惡者眾,朋黨作奸。
屢屢失機,無計可施。不得已,往金鰲島,邀秦完等十友協助,乃擺十絕陣;指望擒獲姜尚,孰知今破其六,反損六位道友,無故遭殃,實為可恨!今日自思,無門可投,忝愧到此,煩兄一往,不知道兄尊意如何?”公明曰:“你當時怎不早來?今日之敗,乃自取之也,既然如此,兄且先回,吾隨後即至。”太師大喜,辭了公明,上騎,借風雲回營,不表。
且說趙公明喚門徒陳九公、姚少司:“隨我往西岐去。”兩個門徒領命。公明打點起身,喚童兒:“好生看守洞府,吾去就來。”帶兩個門人,借土遁往西岐。正行之間,忽然下來,是一座高山。正是:異景奇花觀不盡,分明生就小蓬萊。 
趙公明正看山中景緻,猛然山腳下一陣狂風大作,捲起灰塵,分明看時,只見一隻猛虎來了。笑曰:“此去也無坐騎,跨虎登山,正是好事。”只見那虎剪尾搖頭而來,怎見得,有詩為證,詩曰:咆哮踴躍出深山,幾點英雄汗血斑,利爪如鉤心膽壯,鋼牙似劍勢凶頑。未曾行處風先動,才作奔騰草自扳,任是獸群應畏服,敢攖威猛等閑間。 
趙公明大戰陸壓道人
趙公明
趙公明
話說趙公明見一黑虎而來,喜不自勝:“正用得著你!”掉步向前,將二指伏虎在地,用絲絛套住虎項。

人物形象


在《封神演義》中,趙公明 修道有成,還有三個妹妹,她們分別是雲霄、瓊霄與碧霄。趙公明主要法寶神兵:
縛龍索:降服心中貪念惡龍。
量天尺:處事有度,做人有分寸。
鎮海神鞭:祛除邪惡,鎮守心海。
如意金鉤:勾合貴人。
靈華明鏡:神光普照,智慧聰明。
聚寶盆:招財進寶,以德彰身,感化無量眾生。
三霄主要法寶:
金蛟剪:寓意明確目標,祛除糾結煩惱。
混元金斗:和光同塵,在世俗中學會大定包容。
武王克殷時,趙公明原是居於峨嵋山羅浮洞的截教高人,受殷商太師聞仲禮請,輔佐殷紂王,藝高術強,周朝闡教的仙人及將領們都不是對手,接連敗陣,姜子牙只好請陸壓以法術將之暗殺!
殷商滅亡后,姜子牙並未封趙公明為財神,是封為“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又稱“玄壇元帥”。統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因趙公明部下為四名與負責財富的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正財神。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他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
元朝、明朝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趙公明終南山人氏,秦朝時避世在山中,虔誠修道。漢朝張道陵天師在鶴鳴山精修時,收他為徒。且讓他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后,分丹與趙公明食之。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呼風喚雨,更能為信徒保命解災,成為道教的重要 護法神。至近代,又有人附會趙公明為回人,不食豬肉,“每祀以燒酒牛肉,俗謂齋玄壇”(清姚福均輯《鑄鼎余聞》卷四)。 以財神趙公明為回族不以豬肉祭祀的民俗不僅出現在長江流域,也流佈於京津一帶、西南地區。

衍生形象


中國民間關於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財神爺趙公明乃家喻戶曉之神,逢年農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財神爺。
歷史文獻
1. 最早見於晉代,時為督鬼之神人。
晉干寶《搜神記》曰:“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鬼下取人”。
同時是五方瘟神之一
晉陶潛《搜神後記》載:“趙玄壇,秦代人,得道於終南山”。梁朝陶弘景《真誥。協昌期》有:“天帝告土下冢中直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某國公位甲乙年如千歲,生值清真之氣,死管神宮,翦身冥冥潛寧沖虛,辟斥諸禁忌,不得妄為害氣”。
明代《列仙全傳》云:“趙公明為八部鬼帥,周行人間,暴殺萬民,太上老君命張天師治之”。
2.元明時期,趙公明演變為財神
元明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趙公明,終南山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如黑炭,鬍鬚四張。跨黑虎,授正一玄壇元帥。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瘧,祛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
明代陸西星《封神演義》之趙公明出現於第四十六回“廣成子破金光陣”。太乙真人破解聞太師之“化血陣”,聞太師無計可施。忽憶起峨嵋山羅浮洞趙公明。乃親自乘騎黑麒麟,掛金鞭,往羅浮洞來。邀其前來助陣。趙公明遂下山助紂抗周。雖公明武藝高強,法力無邊,終為太公所殺。滅商后太公封公明為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主管“迎祥納福”,統帥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統管人間一切金銀財寶。
3. 趙公明之前世淵源
《典籍實錄》:趙公明乃“日之精”。上古時,天上現十日,堯命羿射九日。八日落入青城之內為鬼王,發病害人。唯一日幻化成人,騎黑虎,執銀鞭,隱居蜀中,乃趙公明也。後天師張道陵讓其守護丹室,丹成之後得一份,變化無窮,法力大增。天師又使其護玄壇,故以“玄壇元帥”稱之。天師升天后向天庭保舉,封其為“天將”。
明初寧波知府王琎《琅琊金石輯注》曰:“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墜海為仙,海上八仙是也。餘一隕於天台,其身為石,太陽石是也,其精為人,趙公明是也。既長成,至峨眉山修鍊,得神仙之術。商周交兵,遂受聞太師之邀下山助商,失利為太公所殺。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壇真君,日精再歸天台,遂真陽附石,神體合一。轄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專司人間迎祥納福之責。此後石下有廟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財山焉。
王琎,世居琅琊天台山下,人稱“埋羹太守”。《明史·王琎傳》載:王琎,字器之,日照濤雒人。博通經史,尤長於《春秋》,酷愛金石與樸學,好書法。初為教授,坐事謫遠方。洪武末,以賢能薦,授寧波知府。自奉儉約,一日饌用魚羹,琎謂其妻曰:“若不憶吾啖草根時耶?”命撤而埋之, 人號“埋羹太守”。

民間信仰

中國民間對財神之信仰遠早於《封神榜》。有“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
然對財神之普遍崇拜應在《封神榜》問世之後。
考各地民俗,民間信仰之財神為太公封神時所封之趙公明。

相關源流

1. 秦代終南山之趙公明非太公所封之趙公明。
據《搜神後記》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趙公明為秦代陝西終南山人。晚於《封神榜》姜太公封神之時間,故該趙公明非姜太公所封之財神趙公明。
2. 堯時琅琊趙公明為姜太公所封之趙公明
《典籍實錄》和《琅琊金石輯注》:趙公明為堯時琅琊人。這在時間地理文化上與《封神榜》中姜太公所封之財神趙公明相吻合。
第一,時間一致。堯時大羿射日,日精之一托生為人,既趙公明。趙公明到峨眉山修鍊,後下山助商,被姜太公所殺,而後封神。
第二,地理與文化吻合。趙公明為“日精”之一,琅琊一帶為遠古“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日照金代狀元張行簡),亦為太公生地。
齊地琅琊一帶史前為崇拜太陽神之民族,有5000年前“日火山”陶文及歷史文獻為證。
“金烏負日”出自《山海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 一日居上枝”;
《春秋元命包》曰:“陽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誠如人有肉身與靈魂,“日精”或“陽精”為太陽之靈魂。人死後靈魂不死,太陽死後(被大羿射落)亦可再生,此趙公明為“日精”之文化背景。
第三,王琎《琅琊金石輯注》之故事情節與《封神榜》類似,然《琅琊金石輯注》作於明洪武1368-1398年)或建文(1399-1402年)年間,《封神榜》成書於明隆慶(1567-1572)至萬曆(1573-1620年)年間,二者相差100餘年。說明《封神榜》之故事情節乃來自齊地琅琊一帶之傳說。
第四,財神趙公明道教神仙,道教之前身來自方仙道,齊地琅琊一帶乃方仙道之源頭。天台山乃方仙道創始人河上公與安期生悟道授徒之地。
結論:論起財神趙公明之源流,琅琊天台山趙公明當為姜太公封神之趙公明。琅琊天台山之財神廟可能為中國最早祭祀財神趙公明之神廟。

不同傳說

上述結論並非推翻秦時終南山之趙公明為財神之說。僅認為該趙公明非姜太公所封之趙公明。
中國地域寬廣,文化歷來為多源頭。陝西終南山與琅琊天台山一帶各有不同財神傳說亦極有可能。
身世述要
趙公明於秦代出生在趙大村。傳說出生時在三月十五日黃昏後天將黑時。趙公明,姓趙名朗,亦稱玄朗,字公明。趙公明家境貧寒,年輕時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運木材。為人誠實守信,仗義勇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讚賞,多次獎勵。趙公明攢下錢財以後,又借貸工友的錢款,憑著勇氣膽識和誠信,自任木商,進行經營。趙公明目光遠大,胸懷寬廣,客戶自然信賴他,爭著和趙公明做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有人借趙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災虧了本,一時無力償還債務。趙公明僅僅讓其還了一雙筷子,抵消所欠的債賬。為富行仁,義利雙收。趙公明不但周濟貧困,出手大方,而且資助國家的軍事行動,親自參軍打仗,十分勇敢。趙公明一邊經營商業,一邊到終南山樓觀拜訪高道,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趙公明馴養了一隻曾經騷擾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們視為奇迹,稱為趙公明的黑虎坐騎。趙公明講信用、扶貧助困、學道修行、和美處事、善於隱諱。集眾多美德於一身,後人才將趙公明敬為財神。
趙公明的本事之所以不被史家注意,未寫入官修史書,原因一是封建制度下只注重皇家和將相的歷史,忽略或漠視趙公明這樣處於中國民間的傑出人物。二是封建社會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思想,由秦代延續到清代,使伐木工人出身的經商奇才趙公明不為主流社會認可。三是封建社會流行無商不奸的俗念,上層社會認為經商者的地位低賤。四是中國封建生產關係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成超穩態的社會慣性,經商的空間十分狹小,從商者十分有限,使趙公明的經商理念僅僅流傳在中國民間。廣大民眾認為財富需要保護神,創造財富需要精神偶像和財神引導,敬奉趙公明為財神。五是封建正統的儒家思想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排斥修得正道后被道教封為神仙的財神趙公明文化。
由人到神
趙公明是一位經商奇才,經商理念以信用為本,以聰穎勤勞而聚財有方;以經營得當,管理嚴密而理財有道;以慈善愛民、仗義濟困和疏財愛國而用財有義。古人在感悟趙公明的財富文化時,將趙公明逐步神化。
趙公明的形象,在晉朝干寶的《搜神記》中,是專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將。晉朝戰亂年代,人的生命時刻受到戰爭威脅,因有那樣的社會背景,才委屈趙公明專司索命。在陶弘景的《真誥》中,趙公明司士冢中事,勾魂索命,或是瘟神。戰亂年代,瘟疫流行。趙公明的職責隨之增加並轉移。隋唐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記五位瘟神:隋開皇十一年(591)有五瘟神見……白袍之秋瘟神是趙公明。是歲大瘟,帝乃立祠,封為將軍。元明時的《列仙全傳》中趙公明是八部鬼帥之一,率鬼給人間施以痢疾。明代《道藏》、《封神演義》一掃趙公明身上的鬼氣、瘟氣,給趙公明注入滿身神氣,原因是明代經濟發展,作坊出現,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成為人們的普遍自覺追求。道教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使人宜利和合,發財致富。率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邇益(姚少司),統管人間一切財富。趙公明的正財神地位得以鞏固,得到中華民族的廣泛認同。

戲劇演繹

戲劇以綜合藝術的特有形式,將財神趙公明的形象,深深印在中華民族的心靈中。依據明代《封神演義》和清代《黃河陣》等小說傳奇創作的財神趙公明戲劇,深得觀眾和戲迷的喜愛。
財神趙公明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尤其是古代演戲照明,油燈使用食油作燃料,燈捻因易結燈花而燈光暗淡,財神趙公明手持鋼鞭上台,騰躍之中,鋼鞭掃去油燈捻上燈花,火星隨鞭飛濺,而油燈大放光亮卻絲毫不動,功夫了得,稱為秦腔武功一絕。連台大戲《封神榜》上的服裝頭飾,法器寶物,與神話交織在舞蹈化的打鬥中,變幻莫測,成為古典保留劇目,長演不衰。明清兩朝演出財神趙公明的戲劇,根據1984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腔劇目初考》,主要有3部。其中《黃河陣》流傳於陝西、甘肅、寧夏、新疆、山西、河南、山東、雲南等地的戲曲之中,流傳最為廣泛。
一是《剪梅鹿》本戲
別名《七鹿劍》。演周紂交兵,燃燈大戰趙公明於岐山腳下。燃燈不敵趙公明敗逃,遇曹寶、肖升對弈,藏之於洞中。趙公明追趕到近前,與曹升激戰。曹升欲收趙公明法寶,被趙公明打死。燃燈逃走。
這個劇原為陝西東路(同州梆子)秦腔本子、西路(西府秦腔)、中路(西安亂彈)、南路(漢調桄桄)亦演(以下同)。甘肅秦腔也有相同內容的劇目。這本戲的特點是唱做武打併重,甘肅省郗德育演出為代表作。主要演出於陝西、寧夏、新疆等地。陝西省藝術研究所藏有抄錄本。
二是《七箭書》本戲
別名《武財神圖》、《黑虎下山》、《祭公明》。演出燃燈道人協助周武王伐紂。殷太師聞仲不勝,請趙公明助之,屢敗周兵。崑崙散仙陸壓助周,以七箭書法,每夜步罡踏斗,箭射草人,趙公明被陸壓用法術七箭射亡。趙公明陰魂不散,奔至封神台大鬧一陣,被鬼卒引去,周武王獲勝。
這個劇本原為陝西西路秦腔本。陝西東路、南路及甘肅秦腔有相同的劇目。是以武打為特色的戲劇,主要流行於陝西、甘肅、寧夏。陝西省藝術研究所藏有劉興漢口述抄錄本。
三是《黃河陣》本戲
別名《九曲黃河陣》、《混元金斗》、《收三霄》。演出趙公明被七箭書射死,申公豹挑唆趙公明的妹妹雲霄、碧霄、瓊霄為其兄報仇。雲霄、碧霄、瓊霄各帶法寶下山,擺下“九曲黃河陣”,用混元金斗困住十二大仙。道教主、截教主、闡教主共同協助周武王做戰,合力破開九曲黃河陣,收伏了雲霄、碧霄、瓊霄。
徠這個劇本原為陝西南路秦腔本。陝西中路、東路、西路及甘肅省秦腔有相同劇目。河南梆子,山西蒲州、晉中梆子、山東曹州梆子、雲南梆子也有這個劇目。是以武旦、武生、凈角唱打併重戲。陝西水鈴兒、四金兒、新潤子、聶金山、李甲寶、何振中,甘肅郗德育,寧夏肖正德演出代表作。主要流行於陝、甘、寧、青、新、豫、雲、晉、魯等省區。今存的版本有,民國西安南院門義興堂書局刊行本;民國西安德華書局刊行本;《陝西傳統劇目彙編·漢調桄桄》第八集書錄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認為是宣揚封建鬼怪迷信思想的明令禁演劇目。
以上3部有關趙公明的本戲的本事均見《封神演義》四十七回至五十回;清代無名氏所作傳奇《黃河陣》。
另外常演的還有打台戲,也稱安神戲。開台鑼鼓之後,由趙公明上台走台四周,以安各方神靈。財神趙公明是花臉戲,趙公明登台的白口是:吾黑虎趙天官奔上吉慶台前,大拜賜福。吾當前去開道。主要唱
戲曲《封神榜》
《封神榜》兩段唱詞:
(一)
家住周至棗林村(亦為“川”字,也可為“灘”字),
手執鐵索把虎拴。
玉帝爺家親封過,
封吾一紙趙玄壇。
(二)
生吾時天昏地暗,
降吾時星斗未全。
生世來神鬼皆怕,
修鍊在終南(亦為“峨嵋”)寶山。
太師聞仲將吾搬,
跨黑虎離了仙山。
到西岐與子牙交戰,
七箭書吾命歸天。
詳解
財神趙公明的折戲最著名的是《黃河陣》本戲中的《黑虎坐壇》,亦稱《趙公明託夢》。唱詞主要是:半空中劈雷響明光閃閃,雲頭上打坐著黑虎玄壇。纏海鞭撥雲頭往下觀看,我一見三霄妹十指相連。東南角起黑雲半明半暗,太上爺跨青牛夜過函關。太師聞下西岐麈兵布戰,兵不勝羅浮洞來把兄搬。兄下山隨帶著寶貝三件,金鉸剪、定海珠、纏海鋼鞭。頭一陣殺周兵失魂喪膽,第二陣兄戰敗十二大仙,第三陣殺子牙聞風逃竄。周營里門人多法大無邊,楊二郎他憑了七十二變;李哪吒足蹬上乾坤二圈;雷震子展雙翅空中麈戰;龍鬚虎揭石塊搬倒泰山;金鉸剪把燃燈梅鹿剪斷;有肖升和曹寶落寶金錢,海外來陸壓仙身背七箭,縛草人將為兄祭死岐山。三霄妹念同胞將屍遮掩,你速快下西岐與兄報冤。正講話引魂幡空中招展,放大聲哭奔在封神台前。
這3段唱詞概括了趙公明的出生、出生地、修道、出山、大戰、戰死、託夢的神話本事。流傳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