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然
抗日英烈
周卓然(1904―1938),湖北鍾祥人,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六軍七師師長。1938年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壯烈犧牲。199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認周卓然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1925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騎兵第六軍第七師連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任第八戰區傅作義部騎兵第六軍第七師少將師長。曾率部參加大同、包頭、太原、五原等重大戰役。1938年夏,在五原戰役中,傅作義部主力被日軍包圍,奉命率部增援,與日軍激戰2晝夜,擊潰日軍,救出被圍部隊。戰鬥中負重傷,后回家養傷。同年秋,傷未愈即返部隊參加潼關戰役,奉命率部西進,在鳳陵渡與日軍遭遇,激戰中犧牲。時年34歲。其遺體葬於陝西華陰縣。
周卓然,1904年春出生在漢江東岸的鐘祥市豐樂鎮。他的父親經營著“周恆興”雜貨店,生意興隆,家境殷實,在當地是很有名氣的生意人。周卓然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24年畢業於中強中學,那年20歲的周卓然與比他大3歲的表姐李毓節結為夫妻。
周卓然在讀中學期間,就受到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提出的救國救民“三民主義“思想的影響。
1925年秋,周卓然一位中學時的好友從鍾祥城關帶帶口信,稱孫中山創辦的黃浦軍校在漢口招收學員,邀請他一同前往報考。年輕好勝的周卓然當即與新婚的妻子李毓節商量準備去投考孫中山的黃埔軍校。他的妻子是宜城一個大家閨秀,有文化,知情懂理。她非常理解丈夫報國的心情,贊同丈夫的決定,鼓勵他出去闖一闖。在漢口他順利地通過考試,並又乘火車到達革命的搖籃廣州,進入到黃浦軍校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騎兵科學習。
正在黃埔軍校學習的周卓然,不久也參加了北伐戰爭,並榮立戰功受到嘉獎。就在他參加北伐戰爭的那年,他的大女兒在老家出生,周卓然忙於南征北戰,沒有時間回家去看一眼,他但卻給大女兒取了一好聽的名字“繼南”,紀念他在南方廣州參加北伐戰爭。周卓然從黃埔軍校畢業后,日本對中國虎視眈眈,不斷在東北增加兵力,東北邊關兩軍對壘,形式危急。周卓然毅然北上,並於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騎兵第六軍第七師連長。
1937年11月8日,日軍進攻太原
周卓然在這次戰鬥中不幸被日軍炸彈的彈片擊中左臂,從馬上摔下,他再次身受重傷,左臂粉碎性骨折被鋸掉,他再一次離開部隊到後方療養。
1938年春,周卓然傷痊癒后,回到鍾祥探親,那時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已從老家豐樂搬到了縣城。周卓然最後一次與家人團聚。周卓然在家裡只停留了四天就帶傷回到了戰場。他臨走前曾對妻子李毓節說:“我四海為家,現在國難當頭,作為軍人我要保家衛國,不能在家照顧你們母女了。”他還將一塊從左臂中取出的彈片和一床帶血的軍毯交給妻子,要她好好的收藏,說:“這些都是日軍侵華的罪證,你一定要保存好。”他告別親人,離開家鄉時,特意將不滿15歲的小弟周科帶上抗日前線。
1938年8月28日,父親周卓然奉命率領騎兵第六軍第七師西進增援中條山,牽制日軍兵力,配合整個抗日戰場。當時陝西對日作戰的潼關戰役正在激戰之中,當父親周卓然率領的騎兵師奔赴潼關,行至在黃河岸邊的山西芮城風陵渡鎮時與日軍遭遇。面對氣焰囂張的侵華日軍,父親周卓然沉著應戰。日軍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向父親周卓然堅守的陣地發起猛攻。戰鬥打得十分殘酷,突然一發炮彈落在前線指揮戰鬥的周卓然身邊爆炸。當時父親周卓然渾身鮮血直流,他口裡在不停地指揮:“給我狠狠地打,消滅這幫小日本鬼子。”瞬間,這位浴血奮戰的抗日將領,犧牲在抗日戰鬥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