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藩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張藩(1909年2月2日-2002年3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原名張環繼,曾用名張伍成。

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3月2日在南京逝世。

人物經歷


張藩,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原名張環繼,曾用名張伍成。1909年2月2日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今為市)張家坊區月形村(今張坊鎮守和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入私塾,半年後入鄉里良源小學改讀新學。11歲父親病逝后輟學,拜篾匠師傅學藝。13歲起當挑夫持家。艱辛的青少年時光,使之性格倔強,不畏強暴,早於1926年北伐進軍湖南,家鄉掀起工農運動時,就參加了鄉農民協會。大革命失敗后,面對白色恐怖,曾串連20多名挑夫組成“扁擔隊”,扶困濟貧,伸張正義,在張家坊一帶頗有影響。后在平江起義影響下,參加赤衛隊,投身鬥地主、打土豪鬥爭。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7月曾率瀏陽赤衛隊第3團隨紅3軍團攻打省城長沙,戰後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任湘鄂贛省少年先鋒隊隊長、鄂東南道委少共書記、中共鄂東南道委代理書記、湘鄂贛省反帝大同盟主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6軍團第16師48團政治委員。紅軍主力長征后,在湘鄂贛邊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任中共湖北陽新中心縣委書記,新四軍第1支隊1團副營長、團副參謀長,新四軍先遣支隊1大隊副大隊長。1939年調任新四軍挺進縱隊參謀長,隨部北渡長江,參與指揮郭村戰鬥,參加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後任蘇北指揮部第1縱隊參謀長,參與指揮所部參加黃橋戰役。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1師1旅副旅長兼參謀長,蘇中公學副校長,第1師兼蘇中軍區參謀長,蘇中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蘇中地區反“掃蕩”、反“清鄉”鬥爭。解放戰爭初期,任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副司令員,華野軍工部部長兼政治委員,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在山東沂南成立、被調任政治委員,後任華野第11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29軍政治委員,南京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先後參加了宿北、魯南、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任華東軍區空軍副司令員。1951年1月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后留任該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和戰役法教授會主任,副教育長兼科研部部長、副院長。“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曾被送到湖北襄樊衛東機械廠參加勞動。1972年11月恢復工作,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1975~1981年任蘭州軍區顧問。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3月2日在南京逝世。
土地革命時期
任湘鄂贛省少先隊總隊長,少共省委委員,中共鄂東南道委代書記,湘鄂贛省反帝大同盟主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六軍團第十六師四十八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
任湘鄂贛抗日軍第一支隊政治部主任,中共湖北陽新中心縣委書記,新四軍挺進縱隊參謀長,蘇北指揮部第一旅副旅長兼參謀長,新四軍第一師參謀長兼蘇中軍區參謀長,蘇中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
任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第一縱隊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第十一縱隊兼蘇中軍區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二十九軍政治委員。
共和國成立后
任南京警備區政治委員,華東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主任、高級兵團戰術 教授會主任、戰役法教授會主任、研究部部長、副教育長、副院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在秋收起義、平江起義等影響下,革命火焰重新燃起,張藩的家鄉恢復了農民協會。當時的階級鬥爭異常激烈,反革命血腥鎮壓人民群眾達到了白熱化。張藩投入了這場鬥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和考驗,1929年7月,他被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轉為中共黨員。1930年7月紅三軍團攻打長沙,張藩率赤衛隊參加了戰鬥。1930年9月,張藩被派到紅三軍團隨營學校學習。這是一所培養紅軍指揮員的學校。從此,張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漫長的革命戎馬生涯......
在湘鄂贛根據地艱苦鬥爭中百鍊成鋼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位於湘東北、鄂東南、贛西北的邊界地區,處在反動統治中心的長沙、武漢、南昌之間,是湘鄂贛3省的交通樞紐。張藩參加革命后,堅持在湘鄂贛邊區進行艱難而困苦的鬥爭,直到抗戰開始后才奔赴華東抗日前線。
湘鄂贛根據地3年的游擊戰爭是艱苦卓越的。他們失去了與黨中央和其他根據地的聯繫,在以黃金洞為中心的平(江)瀏(陽)銅(鼓)一帶獨立地進行鬥爭。他們沒有必要的給養補充,彈藥只能從敵人手裡奪取,傷病員無法及時醫治。張藩傷后無葯醫治,傷口化膿,用鹽水敷數日不見好,衛生員沒有麻藥只好用酒頂替,讓他喝下燒酒後就用剪刀做手術。他們經常出沒於崇山峻岭和茅草密林之間,晝伏夜行、風餐露宿,艱苦備嘗。在國民黨蔣介石頻繁的軍事清剿和嚴密的經濟封鎖中,紅軍游擊隊沒有被困死、餓死,終於度過了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
1939年初,部隊要擴編,張藩被抽到新四軍軍部。為了打開蘇北抗戰局面,擴大統一戰線,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並確定了聯李、擊日、反韓的策略方針,建立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蘇北指揮部下轄3個縱隊共7000餘人,張藩任第一縱隊參謀長,葉飛為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姬鵬飛任政治部主任。他們密切配合,率部打得敵人膽顫心驚。1940年10月,韓德勤糾集25個團3萬餘人,向黃橋圍攻。張藩作為一縱參謀長參加了黃橋決戰。經過3晝夜激戰,新四軍殲滅韓頑主力1.1萬人。戰鬥中,他指揮沉著冷靜、大膽果斷,在指揮所門前,乘敵人混亂潰敗之機,帶著司號長等一次俘敵500餘名,這一奇迹被截入史冊。
晚年生活
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八一勳章
1981年張藩離開領導工作崗位后,於1984年搬到六朝古都南京,在美麗的東郊居住安度晚年。無論是在領導崗位,還是離職休息,他始終保持著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嚴格要求自己和家屬子女。他的住房十幾年沒有大修過一次,他的5個子女都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靠自己的勤奮努力,默默奉獻。
他積極發揮餘熱,仍十分關心國家和軍隊的建設。每星期一、三、五上午,他總是按時去軍區黨委辦公室看文件和學習。1991年夏秋之際,江、浙、皖等地區發生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他主動和夫人彭克向災區人民捐款1000元和一批衣物等;黨的十四大召開前夕,他經過深思熟慮,請當時南京軍區領導同志帶信給中央說:蘇聯莫斯科廣場上的紅旗落下來了,東歐形勢很緊,我們的黨和政府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使我們的政權掌握在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手裡,要使首都天安門廣場上空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一定要重視黨的建設和培養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他提的這些建議,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和答覆:請老同志們放心。只要我們在,中國的五星紅旗永遠飄揚......
他關心同志和部屬,在他去江蘇省軍區北崮山干休所看望老同志時,了解和發現老同志生活中存在不少實際困難。於是,他多次找軍區和省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直至很多實際困難得到幫助解決,使干休所的離休老幹部很受感動。有些已故老戰友的遺孀,生活上碰到困難也愛來向他這位老首長叫苦,他總是盡自己所能幫助其排憂解難。1988年,他被授予紅星一級功勛榮譽章。
1996年春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分別在北京和南京與張藩將軍親切交談。他們見面時,都非常高興,張震副主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是張藩將軍的老上級,在南京軍事學院又是老戰友,文革中患難與共,敘說中鄉情、友情、同志之情溢於言表。臨分手時,他們一起合影留念。張震上將還送給張藩一幅親筆題寫的陳毅詩句,很能表達張藩的品格特徵: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革命亦如此,鬥爭見英雄。
人物戰績
1945年9月日本投降時,國民黨、蔣介石又把槍口對準了共產黨。毛主席、朱總司令命令全軍迅速擴充主力和地方兵團。張藩等軍區領導經請示中央批准,在短短的3天之內迅速組建3個旅,約3萬人。隨即,該區向蘇北、蘇中的敵偽軍發動了全面反攻。首先攻克寶應,全殲敵偽兩個團。接著佔領泰興,全殲偽19師。然後又打下如皋,短短几天,我軍連戰連捷,活捉、處決了3個偽師長。1946年初春,根據粟裕指示,張藩奉命到江蘇阜寧,任華東軍區軍工部部長兼政委。把新四軍根據地的軍工廠全部集中到阜寧,每個月要保證完成十萬發炮彈的生產任務。張藩精心組織布置,圓滿完成任務,保證了我軍華中等戰場彈藥供給補充。
1946年底,張藩奉陳毅之命到山東,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副司令員。張藩到一縱后與葉飛司令員率部參加了宿北戰役。該戰役在陳毅的指揮下,各部隊密切協同,全殲敵整編69師和預三旅,擊潰敵整編11師。宿北戰役的勝利,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次影響極大的戰役勝利。它作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成功戰例編入軍事教科書和戰鬥故事集。接著,一縱又參加了陳、粟指揮的魯南戰役,戰役從1947年1月2日至20日,歷時18天,全殲敵26、51兩個整編師和一個快速縱隊,共5萬多人。
1949年春,張藩任第三野戰軍29軍政委。參加了渡江戰役,出色地完成攻佔江陰要塞的任務。這次戰鬥,該軍活捉敵要塞司令官戴戎光,張藩在與其講話時,用黨的政策使其命令守敵停止抵抗,投誠起義。渡江后,29軍勢如破竹,一路打到無錫,再克蘇州。
7月,三野接替二野軍管南京等重要城市。張藩被調到南京警備區司令部,先後任副政委、政委,黨委副書記、書記。當時,南京的社會秩序很亂,幾乎天天聽到槍聲,經常發生暗殺、破壞事件。張藩同地方公安局相配合,組織領導了鎮壓反革命活動,殺了幾批敵特,並採取有力措施,終於打掉了敵人的反革命囂張氣焰。使戰火后的南京城一兩個月便穩定了局勢,城市秩序井然。
在軍事學院一展宏才,赤膽忠心、嘔心瀝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擺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與此相適應,建立強大的國防,完成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任務,成為全軍的中心工作和光榮的歷史使命。
1951年1月15日,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成立。張藩從華東空軍調軍事學院學習,成為我軍軍事學院首屆高級系一期學員。張藩以優良成績被留校,分在合同戰術教研室,開始了其一生中佔有重要位置的院校生涯。
1955年9月27日,張藩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及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紀念章。
張藩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和擔任領導職務期間,正是我軍加快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進程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進程中,張藩在劉伯承、葉劍英等領導下,在其中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葉帥於1955年在大連主持全軍陸海空沿海防禦--遼東半島演習。張藩率南京軍事學院教員組,和瀋陽軍區鄧華司令員等一起輔佐葉劍英元帥完成了這次重大演習的準備工作和指揮工作。這次演習時間長達半年,演習中動用2個步兵軍、4個炮兵師、4個空軍師、2個海軍艦隊,總兵力20萬人次。演習非常成功,開創了我軍諸軍兵種合同作戰先河,是建國初期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獲得榮譽


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 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